【大紀元2016年06月02日訊】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沒有任何值得開心的地方,原因來自於一則新聞。
一個姓劉的山東媽媽,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不幸的是,兩個女兒腎臟都有問題,每個月都要花費2、3000元的醫藥費。孩子有病,家庭經濟困難,丈夫拋棄了母女三人,和她離婚。她只能在老家務農。這次,她帶著病情較重的大女兒來南京看病,住不起院,只能租一個2平米的小房子裡,每天去醫院掛水。
孩子腎病,需要吃雜糧,但是孩子治病的開銷,已經掏光了她的口袋。5月31日,第二天就是兒童節,劉媽媽想要給孩子弄點吃的,就到隔壁超市去「偷」了一點雜糧,一根雞腿,還有兩本兒童書,作為給孩子的兒童節禮物。
一個業餘的「竊賊」,怎麼能瞞得過經久考驗的超市保安,劉媽媽被抓住了。南京玄武公安分局梅園新村警務服務站的民警潘順群趕了過來,問:「你為甚麼只拿一隻雞腿?」劉媽媽回答:「我自己不吃,只給女兒吃。」
我在食堂裡,一邊看手機一邊吃飯,讀到這一段的時候,瞬間淚流滿面,一口飯都吃不下去了。
這位劉媽媽36歲,正是80後。在這之前,另一個80後的上海媽媽,孩子即將上一年級。為了讓孩子更好的融入小學生活,花了32萬元,一口氣給孩子報了20個暑期班。都是80後,他們的孩子卻面臨完全不同的人生際遇。之前媒體熱烈討論的「80後行不行」完全就是一個偽命題。這個世界上,只有公平才是真問題,其他都是臆想出來的偽命題。
我們的社會,公平問題已經發展到這樣的程度。貧窮的兒童,連一口雜糧,一個雞腿,一本書都需要媽媽去偷;富裕的兒童,要擔心的是,媽媽花了32萬元,也搞不明白,自己到底要發展怎樣的興趣愛好?
當然我們不能責怪上海的媽媽給孩子花的錢太多了。我相信在同樣的條件下,「偷」東西的劉媽媽不會做得比上海的媽媽差。彌補個體之間的差異,責任不在個人。社會有義務讓孩子獲得公平的機會,不至於讓孩子到了兒童節,連一個雞腿都吃不上,這是對孩子生存權的起碼的尊重。
我們的社會,卻對孩子缺乏起碼的尊重。
城市對外來孩子缺乏尊重,本來應該獲得的教育的機會,卻跟父母的各種資格捆綁到一起,山東濟南,甚至要求家長要有大專學歷證。考慮到40歲左右的家長,能拿到大專以上學歷者,不到20%的比例,這個要求等於告訴外來民工,你們雖然幹著城市最髒最累最苦的活,你們雖然從十幾歲就到城裡來打工掙錢,但城市不打算接納你和你的家庭。你光身一人,為城市奉獻是可以的,在你付出青春和汗水之後,想要自己的下一代也享受到城裡孩子同樣的學習機會,對不起,沒門!
這已經不僅僅是個制度問題,這是一個道德問題。只有在奴隸社會,才會存在這種只有義務付出勞動,沒有權利獲得回報的非正義制度。6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也是從黑人小孩要獲得和白人小孩同等的教育機會開始的。我們同一個膚色,同一個民族,卻僅僅因為戶口而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這在人類歷史上都是空前的。在這一點上,城市對外來的孩子,冷漠而傲慢。
家長對孩子也缺乏尊重。城裡的家長,習慣於帶孩子穿梭於各種不同的興趣班,卻不問問孩子是否真的感興趣。農村的家長,習慣於把孩子丟在老家,自己出來打工,造成整整一代留守兒童。社會教育機構,習慣於向孩子兜售各種課程,卻不考慮孩子的接受能力,並用花言巧語讓家長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學這個的天才。學校老師,也還有不少人習慣於把上課當成工作,把教育當成任務,把與學生交流當成走過場。
如果孩子體會不到來自成人社會的尊重,所帶來的消極效應將不僅僅是學習的問題,會越過家庭和校園的邊界,造成很大的社會問題。甚至可以認為,幾乎所有的兒童教育問題,都與缺乏尊重有關。
2015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表明,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年齡趨於低齡化。貧困地區學齡兒童心理狀況非常不容樂觀。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些失敗的未成年人,基本都是因為在其成長過程中缺乏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尊重,感受不到關愛,最終導致內心的破碎。在全國的違法犯罪案件統計中,超過3分之2來自未成年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來自外來務工子女和留守兒童的,又佔了其中的絕大多數。
成年人的社會對孩子缺乏尊重,孩子自然會有自己的方式報復這個社會。在不能獲得公平的機會的情況下,成年人世界的兩極分化,將在未成年人的世界得到更加殘酷和激烈的反應。校園欺凌、殺害老師、毒殺同學……這一起起的教訓還不夠引起我們成年人的警醒嗎?
所有今天欠下債,未來都會付出代價。
文章轉自作者微信公號「曉看」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