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賢哉母子 百世流芳
清代尹會一,字元孚,號健餘,博野(今屬河北)人。他於清代雍正二年(1724)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前後擔任襄陽、揚州知府,兩淮鹽運使,廣東、河南巡撫等,後來一直做到吏部侍郎。
尹會一在十三歲時便喪父,家境十分貧困。他的母親李太夫人十分賢慧,知書識禮。五歲時,李太夫人便親自教兒子讀書,口授《論語》等古代典籍教兒子熟讀。
尹會一長大後考中進士,入朝做了官,每天晚上回到家中,李太夫人都要詳細地詢問兒子一天的公事情況。只要覺得對某件事處理得不適當,李太夫人必定嚴加訓斥。有了母親如此嚴格的督察,尹會一每到一個地方任職,幾乎都很有政績。
尹會一擔任襄陽知府時,漢水暴漲沖壞了護城的石堤,他親自去監督重新修建石堤,官民同心協力,以至使百姓們都忘記了勞苦。尹會一在荊州當地方官時,石首縣的饑民因為饑餓難挨,揚言要哄搶官倉中的糧食,他單人獨騎,冒著危險前往勸說,然後開發官倉中的糧食賑濟饑民。到了揚州任上,尹會一疏浚新舊城的河道,以便於船隻通航;又疏浚城西蜀岡下的河道灌溉農田。在河南任上時,尹會一提出不少安民養民的措施,又千方百計賑濟災民,解民貧困。尹會一在任時所做的這類事情,可說是不一而足。
李太夫人的賢名,遠近傳揚,朝廷曾經褒揚過她的節孝,並賜詩加以表彰。尹會一當官時只要有善政,便總是對人說明,這是他母親李太夫人的教誨(《清史稿》本傳載,尹會一「在官有善政,必歸美於母」),事實恐怕也確實如此。尹會一任河南巡撫時正碰上大水災,李太夫人便與兒子一道盡心盡力地投入救災,常常是因此而廢寢忘食。平常家居時,尹會一設義倉,置義田、興義學,一心一意幫助貧苦之人,也都是出於李太夫人的意願。
所以,當時,上自皇帝,下至士子、百姓,都十分看重尹會一,並且也都知道這是因為尹會一的母親李太夫人教育有方。
尹會一不僅做官很有政績,而且也是一個學有所成的文人。他為學,務在力行。一生留下很多著作,重要的有《君鑒》、《臣鑒》、《小學纂注》、《近思錄集解》、《詩文集》、《講習錄》等等。這些成果的取得,也都離不開李太夫人的悉心教育。
(《清史稿•尹會一傳》、《清代顧棟高《尹先生會一傳》)@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