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法制化 台民團盼實現勞動正義
【大紀元2016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報導)以產為搶救低薪現象,總統當選人蔡英文選舉期間承諾訂定「最低工資法」,台灣勞工陣線協會與時代力量黨團共同力推專法。文化大學勞工系副教授李健鴻表示,當前基本工資制度的主要問題,包括審議委員會不具最終決定權,須送至行政院核定,易遭到否決;基本工資的調整指標未法制化,調整指標經常變動,成為勞團之間爭議的焦點;基本工資的調整程度未法制化,勞團難維持對話與產生調整共識;基本工資的強制執行機制規範不足,難生調整的預期效果。
為建構邁向「尊嚴勞動體制」的最低工資制度,李健鴻提議,勞動部設立最低工資委員會,定位「勞資政三方參與」的法定最終決策權機制,來決定最低工資調整結果,確定後由勞動部公布,不需由勞動部提請行政院核定。
他也建議,台灣除應參考世界多數國家對最低工資制度強制性執行措施,訂立「最低工資法」外,也要明定最低工資具有法定的約束力,對於違法最低基本工資規定者施以適當的強制性處罰,且強制要求違法的雇主必須參與「最低工資法」的講習會。
東華大學財法所助理教授張鑫隆指出,低薪社會的真正元凶,應是勞動力的非典化與彈性化,到底應該要訂定專法予以保護,抑或是訂定專法禁止呢?「保護派遣或禁止派遣的確是兩難的問題。」若保障派遣,那就是放任勞動彈性化的趨勢繼續惡劣下去;但若禁止派遣,是否又會傷害到就業率的安定?他認為,上策應是訂定包含落日條款的「禁止派遣法」,而下策則是在訂定「派遣保護法」的同時,取締假派遣,至於選取上策或下策,則有待工會的態度來定奪。
尊嚴勞動取代血汗經濟模式
每到五月一日,勞團就會走上街頭捍衛權益,要求政府調漲基本工資、縮短工時,台灣低薪資、長工時造就血汗勞動環境,台灣勞工陣線協會祕書長孫友聯強調,過去政府用減稅救經濟、低薪做為競爭手段,更把長工時當優勢,造成「經濟分配不正義」,他認為政府政策必須從勞工觀點出發,而非只從資方角度。
孫友聯說,台灣已經第三次政黨輪替,若整體的經濟發展的思維沒有輪替,人民的價值沒有輪替的話,那麼可以預知的未來幾年,人民的低薪問題,長工時的問題,或者血汗經濟的這樣一個問題,並不會消失,也不會被解決。
孫友聯期待新政府,把台灣帶向不一樣的經濟發展模式,重新架構以「公平」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思維,取代低薪、過勞又分配不均的血汗經濟模式,這是台灣社會現在就要面對的問題,刻不容緩,讓「尊嚴勞動」成為事實,也讓勞動正義得以實現。◇
責任編輯: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