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血汗經濟 台學者籲調薪振內需
【大紀元2016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莊麗存台灣台北報導)台灣要如何擺脫惡劣的經濟模式?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長期以來,經濟有一點點被汙名化,過去從來不會說GDP、股票、廠商利潤就是經濟學,「經濟學最核心的價值,最關鍵是效用,也就是滿足程度或者是幸福程度」,「任何經濟發展目標應該是我們能不能過得更好?」如果拚經濟的結果是去完成很多數字,但生活沒有活得更好,幸福感沒提升,這樣的經濟是騙人的。
過去幾年,偏差的經濟觀念一直沒變,總覺得經濟成長率保3、保4,就代表經濟很好,認為股票上漲就代表經濟很好;回頭細想,在亮麗的數字背後,人民 的生活真的變好了?幸福感真的有提高?拚經濟是對的,但拚經濟的同時不要模糊焦點,要「拚幸福感可以增加的經濟」才是最重要的。
低薪支撐著台經濟成長率
如何提升人民的幸福感?邱俊榮說,經濟公平是很重要的,過去政府思維告訴人民,企業要先賺到錢、有利潤,才可能提高勞工薪資,否則片面提高薪資會讓很多企業倒掉。若廠商賺錢是因為壓低勞工薪資,才得到那些利潤的話,那台灣過去很多經濟成長率就是靠低薪在維持的,但現在已經越來越支撐不住了。
邱俊榮認為,過去經濟成長率還有5%~6%,現在即便靠惡劣的勞動環境條件,犧牲勞動權益、環境品質,所能達到經濟成長還是那麼低,廠商幾乎快活不下去了,因此,要想辦法擺脫似是而非的經濟發展觀。
過度依賴單一式經濟模式
陸客不來台觀光怎麼辦?台經院認為,Apple的手機賣不好比陸客不來影響更大。邱俊榮說,無論是依賴陸客來台或依賴Apple手機,都是很類似的模式,都是單一依賴某種經濟模式,偏偏外在環境是瞬息萬變的。
此外,台灣的出口也是單一式經濟模式,台灣曾在很長時間裡從出口得到很多好處,嘗到甜頭,也覺得出口是台灣最重要的成長動力,但最近1、2年,全球貿易很罕見的萎縮,過去貿易萎縮主要是戰爭或金融海嘯等,其他絕大部分時間全球貿易都是快速成長。
台灣的貿易依存度高達130%至140%,出口占GDP超過70%、進口占GDP超過60%,台灣的貿易依存度全球排名前三,當全球貿易在萎縮時,台灣受到的衝擊當然就比較嚴重。
最近,韓國的出口也不好,韓國不是常在簽FTA嗎?為何出口還不好?FTA簽得多不一定有很多好處。而台灣出口最近也是兩位數的衰退,若出口兩位數的衰退,出口又占GDP的70%,理論上台灣GDP應該下修超過10%,不應該僅下修個位數,為何每次台灣GDP只下修一點點?原因是台灣的進口衰退更多。
什麼時候進口會衰退很多?邱俊榮表示,當經濟不好、內需不好、投資前景不好的時候,沒有想買資本財、沒有想買消費財;不論是對陸客的依賴、蘋果手機的依賴、出口的依賴,這些都是「單一式的經濟依賴」,都會影響台灣經濟。
他認為,政府的政策最大的問題是,為何這種「單一式的依賴經濟」都不願調整;資源錯置讓經濟成長走錯方向,在利潤驅使下,使得過去的想法認為,廠商賺到錢才願意投資、出口,才會有GDP、薪資才有可能增加,勞動條件才有可能改善;過去十幾年,實質薪資水準沒進步,其實是經濟果實沒有被公平分享。
壓低成本搶單 薪資難提高
產業也有一些額外特殊問題,就是台灣產業結構出狀況。台灣的代工模式,讓很多廠商靠著努力壓低成本搶訂單,所以,薪資的提高就成為成本上升的一部分,在成本至上的情況下,薪資要提高就變得很困難,只知道降低成本來賺錢,而不是用更好的品質來賺錢,台灣一直陷於成本至上的思維。
現在台灣的產業結構偏重上游產業,幾乎沒有下游產業的經濟,過去的產業結構會均勻分配在上下游產業,但現在的資源卻拚命往上游集中,很多廠商都在生產同樣的東西,導致台灣經濟陷入惡性循環,例如資源過度向資通訊(ICT)產業傾斜等。
邱俊榮認為,在經濟不好、廠商成本高、出口也不好的情況下,整個觀念要大翻轉,要發展怎樣的GDP,才能把經濟果實讓全民公平分享?他建議,從薪資提高、勞動條件改善開始,要追求生活品質可以改善的經濟成長。
調薪讓全民共享經濟果實
過去,台灣為了拚GDP著重在投資、出口,而口袋深的國家不會只依賴出口,台灣不太喜歡發展內需,因為內需與出口很多時候是互相衝突的概念;當出口低成本產品時,就須壓低工時薪資,在此情況下就不可能發展內需,但怎麼發展內需對台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內需才能展現出幸福程度,有好的勞動條件、薪資,才能享受經濟果實。
他建議,「要淘汰沒有效率的出口產業,讓整個薪資水準提高後,發展內需產業,讓產業做某種程度的轉型,經濟成長果實才會落實到全民身上」,要大刀闊斧改善勞動條件,否則,發展內需是騙人的。
現在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是找不到二代接班,再來是缺工、缺水、缺電等問題,沒辦法靠低成本維持,看起來像是危機,其實是轉機,政府需透過這個時機,把沒有二代接班、沒有競爭效率、完全依賴低成本的廠商整併或淘汰。
因此,邱俊榮表示,政府要用適當政策重新分配國家資源,想辦法讓產業發展走向不一樣的路,例如要量產,缺電永遠是個問題;若不走量產,走產量少、高價生產,缺電就不會是問題。政府要想辦法運用資源改變經濟發展模式,讓民間可以按照政府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重新分配資源,引導民間做不同的改變,才有可能成功。◇
責任編輯:旻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