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台灣抗紅潮 專家:新南向政策推品牌重人道

台商分享,在印度做機車零組件生意,一年3,000萬台,僅6個品牌爭取,訂單一接就是500萬台以上,根本應接不暇,更需大量人才進駐。(AFP)

人氣: 3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6年06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中共為了輸出過剩產能,在具有政治目的下推動一帶一路、亞投行,進而牽動周遭國家遭到赤化的危機,紅色資本入侵國際市場,包含媒體、房地產、企業等危機。面對紅潮來臨,台灣該如何因應?「邁向全球是台灣唯一的路」,全球品牌管理協會理事長陳春山認為,台灣新南向政策應在國際間、各領域中建立自己的品牌,並非是搶市場,而是結交更多的朋友,讓他們來做台灣的夥伴。

中共社會內部已百病叢生,包含經濟崩盤、企業倒閉、鬼屋林立、環境汙染、盜賊四起等沉痾,各國在經驗上與中共密切合作,雖短暫使經濟有所獲益,卻也連帶輸入汙染,已讓許多國家思考,經濟必須與環境和諧共存,而非逐利為上。

過去兩岸間經貿交流頻繁,對外貿易過度單一化,甚至簽署ECFA,為何經濟沒有起色,以失敗告終?正因為老百姓無感,只有仲介、掮客、大企業得到好處,中小企業、年輕人,成為剝削的對象,無法真正受益。

關於台灣新政府推「新南向政策」,提出以人為本的基調,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卻說,這項政策無法替代大陸龐大市場,不容易成功。不過多位台灣專家、企業主則認為,台灣有良好條件,是大有可為,認為中共以剝削、汙染換取經濟成長模式,將逐漸被市場機制淘汰。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分析,過去海外投資設廠皆以經濟考量為至上,新南向政策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著重「人道考量」,減少汙染,避免對當地剝削,也是未來國際的趨勢。

過去台灣廠商企業到當地投資,總是一副財大氣粗,認為當地環境文化屬於次等的心態。王健全說,「我們未來不要再抱著這種心態了」,應該要深入交流,彼此合作。

汽機車、電子通訊、紡織成衣,都是台灣可以有效切入印度、東南亞產業鏈的好機會,未來全世界六成中產階級都是在印度、中國、東南亞,因此非常有潛力。

未來世界工廠將由中國轉往印度,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舉例,以汽車零組件為例,台灣居世界第一,有台商分享,「印度的機車市場,遠大於中國。」

印度機車市場比陸大3倍  台商:訂單上看500萬台

在中國做機車零組件生意,一年1,000萬台,就有100多個品牌公司搶食,接到的訂單就不大;反觀印度一年3,000萬台,只有6個品牌爭取,隨便一接單就是500萬台以上,根本應接不暇,更需要大量人才進駐。

從過去的歷程,郭智輝說,台灣新南向政策是有很大的機會,企業單打獨鬥時代已過去,早期中小企業,注重是國際貿易,但在未來是國際企業,進入市場是要經營,而非製造汙染讓對方國家產生困擾,或只看當一地區的廉價勞工,而是要打團體戰。

台灣有一個長期問題,企業都把錢帶到海外去,有什麼好處?對台灣GDP會增加嗎?郭智輝提出建言,既然都是南向政策,他呼籲,不如回過頭來看看台灣的南部地區,例如高雄、屏東地區,很需要企業,讓企業回到台灣南部生產,台商回流才是上策。◇

責任編輯:昱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