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5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報導)在美國,始自1960年代強調食用本地農產品的「農場到餐桌」(Farm-to-Table)運動,過去十年逐漸蔚為風潮成為主流文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偏好食用新鮮及健康的食物,但也因此可能誘發更多的造假,將「農場到餐桌」變成是「造假到餐桌」(Fraud-to-Table)。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網(CBS News)5月3 日報導,近年來更多的美國人在自己調理食物或上餐館時,都會注意擺在餐桌上的食物,是否是產自本地或可持續農作(Sustainable farming)的農產品,但是由於缺乏驗證等配套措施,有些標示或宣傳可能是不實的,讓消費者難以確定是否為「真正的」新鮮或本地的農產品。
根據全國餐館協會(National Restaurant Association, NRA)最近的調查顯示,57%的消費者表示,在選擇用餐地點時,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是該地點是否有供應新鮮季節食物,有68%的消費者表示傾向選擇有供應本地農作物的餐館。
佛羅里達州當地媒體Tampa Bay Times近日揭露在坦帕(Tampa)地區三家餐館欺騙消費者的行為,某家餐館標榜供應來自當地的藍蟹,實際上是從印度洋運來的;另一家餐館聲稱所供應的豬肉來自某位農民,但事實上那位農民根本沒有賣豬肉給這家餐館;還有一家餐館強調沙拉沒有使用轉基因作物(GMO),但結果是它們可能用了轉基因作物。
研究餐館的Technomic公司總裁達倫.特里斯塔諾(Darren Tristano)表示,餐館經營業者應避免供應與其宣傳內容不實的餐點給顧客,否則一旦東窗事發,對餐館的聲譽會造成非常負面的衝擊,會被認為是不誠實及不值得信任。
美國烹飪學院(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院長布倫丹.沃爾什(Brendan Walsh)說,一名非常富有的知名演員,開了一家餐館,標榜使用Rainbeau Ridge的山羊奶酪,但奶酪供應商已有幾個月沒有出售這種奶酪給這家餐館。
倡導「農場到餐桌」運動的「美國慢食」(Slow Food USA)執行長理查德.麥卡錫(Richard McCarthy)說:「在20年前,很難想像這個運動會有今天的熱潮,農民因此進入新興市場,建立自己的企業品牌,以及生產更多的農產品給願意負擔更高價格的消費者。」
但是,如果公眾不信任食品的品質,將可能帶來災難。因此「美國慢食」積極主張及推動第三方驗證系統,其已推出「批准的蝸牛」(Snail of Approval)標示,餐館、農場及商店都有資格申請驗證。
文章說,目前美國監管部門尚未定義什麼是「本地」及「可持續發展」,而有些標示「有機」的食品,可能與消費者的認知有所不同。#
責任編輯:黃小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