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合營2.0版始點:國資入股視頻公司
【大紀元2016年05月25日訊】5月23日,騰訊財經刊登消息,國家廣電總局建議,包括優酷土豆和聚力在內的視頻網站在6月10日之前,與國有股東單位簽訂不具約束性的協議,向這些國有股東出讓至少1%的股份作為特殊管理股。此前路透等媒體刊登的類似消息終於被證實了。
中國評論者準確地將此稱作公私合營2.0版。不過,中國政府的這一深謀遠慮,在2015年9月頒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通稱為《國企改革方案》)中,已經非常清晰地闡述過了。只是當時都將方案中提到的混合所有制指為私有化,我當時在《「國企改革方案」的風,姓私還是姓公?》一文中指出是要化私為公,而非化公為私。
為何選視頻公司做為切入點?
選視頻公司這個網絡公司的分支做為切入點,可以滿足兩個需要:
一是信息控制的需要。儘管互聯網目前還未被正式當作傳媒產業,但傳媒業對互聯網的倚重已成定勢,互聯網已經成為傳媒的翅膀;沒有互聯網,傳媒信息無法得到即時傳播,控制互聯網就等於控制了傳媒業。有人說,這國有特殊管理股只有區區1%,起不了大作用。這還真是小看了中國政府,政府要這1%特殊管理股,本也只是為了名正言順安插人員貼身監管。就算沒有這1%股份,政府派個人來蹲點,也沒有哪個企業敢拒絕。在中國政府看來,以政府之威權,加上這1%的股份,算是先禮後賓了。
二是滿足中國政府籌謀已久的化私為公之需要。2015年《國企改革方案》下達,我就在《「國企改革方案」的風,姓私還是姓公?》一文中指出:《方案》第十八條稱:「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非國有企業。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的資本運作平台作用,通過市場化方式,以公共服務、高新技術、生態環保、戰略性產業為重點領域,對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非國有企業進行股權投資」。
也就是說,發展前景不好的民營企業大可放心,國企不會光顧你。但如果效益佳、市場前景好,國企將不請自來,主動上門收購部分股權或殼資源,躲是躲不掉的。與製造業相比,互聯網等科技公司,當然屬於「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朝陽行業。
基於上述理由,在中國政府看來,選擇這些經營性文化產業,取得1%的特殊管理股是「順理成章」之事,這些民營企業是不是願意,恐怕不在政府考慮之列。
騰訊財經的文章還抱一點僥倖心理,說「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有關支持文化企業發展的文件中亦明確指出,『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範疇是『按規定轉型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民營企業並不包括其中」,「事實上,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及國企改革中亦未有實施特殊管理股的先例」。
如果騰訊老闆馬化騰認為自己有隨駕訪美之功,算是通天人物,那麼最好看看當時與他一同隨駕的百度老闆李彥宏的現今處境。在中國活著,就得明白「共產黨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法律都可以隨時修訂,更何況只是政府文件,沒有先例也可以創造先例出來。
公私合營2.0版是溫柔一刀
有人問我,國有資本放股視頻企業,是不是只在幾個行業試點,不會全面開花?因為2013年一份有關「全面深化改革」的綱領性文件首次提出「特殊管理股」,但該文件只說了「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
這點,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只要有利可圖的行業,最後都難以避免國資入股。2015年《國企改革方案》第十六條稱,「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改革要依法依規、嚴格程序、公開公正,切實保護混合所有制企業各類出資人的產權權益,杜絕國有資產流失」。對這類重要的政府文件,我的經驗是一定要逐行逐句讀,不能一目十行。用互聯網時代的快餐式閱讀,肯定會漏掉重要信息。從「改革要依法依規」開始,可以暫且略過,但是,前面一定要仔細讀,既然是「因地、因業、因企」施策,「不設時間表」,就是說隨時隨地可以開始,某家企業今天不在國有股參股範圍,不意味著明天不在。
還有人問我,會不會像1950年代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那樣殘酷,資本所有者最後除了定息之外,一無所有?
這我倒是相信不會,因為時勢完全不同。
1950年代的「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比農業與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容易推行,原因在於當時工商界人士已領教過「三反」、「五反」的厲害。在「五反」高潮的一、兩個月內,上海有一千多人跳樓自殺。上海工商界人士當時打聽政治行情,用語是「今天又有多少空降兵?」指代的是「今天又有多少人跳樓自殺」。盧作孚是毛澤東曾表彰過的中國民族工商業四大代表之一,被迫跳樓自殺;上海「冠生園」品牌創立者冼冠生,因不堪凌辱跳樓身亡。儘管毛澤東聲稱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是個「說服、動員、批評、組織的過程」,要等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但工商界有了「三反」「五反」的運動經驗,對毛的的真正意思領悟得很清楚,知道在「說服、動員」之後,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識時務者為俊傑」,在榮毅仁等「紅色資本家」的率先垂範下,敲鑼打鼓,乖乖地將自己經營的全部產業交給了中共。到1956年底,全國資本主義工商業全部實現了國有化,中共完成了一次「有世界意義的偉大歷史事變」。成千上萬個想不開的資本家、小業主跳樓自殺,則被中共斥為「罪有應得」。
習近平不需要走到那一步,因為他要入股民營企業,主要是要在盈利企業中插足並控制之。他要企業,也要善於經營的企業家。如果將企業全部收歸國有,逼企業家走人,就沒有人為企業賺錢了。國有企業的經理層是什麼料,他非常清楚。因此,在推行「混合所有制」時,這刀子下得會溫柔一些,比如說服、動員,曉明利害,勸說企業「讓」出一些股份,與政府合資。如今中國的民營企業家,都是多年與政府打交道磨出來的人精,當然明白政府的「說服動員」是「敬酒」,「敬酒」不吃,接下來就是難以下喉的「罰酒」了。
最後想提醒一下,關心自己家業的民營企業家們,不妨認真學習一下2015年《國企改革方案》,弄清楚該方案的要點不是全部國有,而是要實行「混合所有制」,這「混合」二字包含兩重意思,一是鼓勵私企拿錢購買國企股份,成為股東。但股權配置比例是以國有資本為大頭,私企只能處於從屬地位,沒有決策權與話事權。二是國資可以入股私企。從方案頒佈至今已逾大半年,關於政府鼓勵私企購買國企,還沒看到媒體報導過響應政府號召的「先進典型」,也許還在「選角」或者「誕生」過程中。如今倒是看到政府採取主動,屈尊要求參股私企。民營視頻公司大概是因為盈利與前景都不錯,且事關信息控制的黨國大業,因此中了頭彩。
--轉自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