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詩人陸遊,有一首〈示兒〉詩,名垂千古: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這是陸遊死前囑咐兒孫的話,希望宋朝南北統一後,兒孫在祭拜時不要忘了告訴他,反映了他強烈的愛國精神。紀曉嵐沒有處在那樣的時代,他是置身清代鼎盛的太平盛世之中。但他對兒孫的要求,有他自己的說法。他從為人的立身行事出發,也寫有一首〈戒後〉詩,中有四個「莫」字,所以也可以叫〈示兒〉四莫詩。詩云:
貧莫斷書香。
富莫入鹽行。
賤莫作奴役。
貴莫貪賄贓。
紀曉嵐認為,即使再窮,也要讀書,只有讀書才能知書達禮。富了也不要做坑人害己之事。在清代,管理鹽務,最易撈錢。既可摻水摻雜,又可敲榨勒索,所以說「富莫入鹽行」。
「賤莫作奴役」,紀曉嵐覺得,做奴役地位最低,失去了獨立的人格,寧肯扶著棍子要飯,也比做奴役強。
「貴莫貪賄贓」,這是紀曉嵐的一貫宗旨。他為官五十年,官職屢升,權高位顯,從不索賄。他在給正在貴州做官的弟子陸平泉的詩說:
一札迢迢自日南,
只將倰刺貯空函。
老夫得此心原喜,
知汝居官定不貪。
(註:倰讀音為凌。全句說:只有一張長長的文字信紙裝在盒中。)
陸平泉到貴州後,致書向紀曉嵐問安,並致歉因路遠無法送禮物。紀曉嵐接信後,便寫了這首詩,可見他對對方的不送禮,十分讚賞。
與紀曉嵐交往甚密的朋友,也都是如此。例如朱璉,他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士,後為體仁閣大學士,他也是「半生唯獨宿,一世不貪錢」。劉墉與他父親劉統勛,兩人均為相國,死後亦「室無長物」。劉統勛死後,乾隆見其如此清廉,也不覺大慟。
紀曉嵐的這首〈戒後〉詩,是他對兒孫的告誡,也是他自身做人準則的表白。
正是:
一代文師氣若虹,
四莫為戒話由衷;
從來文章千古事,
清風兩袖錢財空!@*
責任編輯:梁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