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5月10日訊】(中央社台北10日電)國際調查記者聯盟今天凌晨公布巴拿馬文件所載境外公司資料,其中包含2906家台灣離岸公司。財政部表示,離岸公司不一定逃漏稅,但若掌握不當避稅事實,會以實質課稅原則追稅。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今天凌晨將可供搜尋的資料庫放在網上,外界首度獲得可查詢巴拿馬文件(PanamaPapers)中20多萬祕密海外公司記錄的管道。巴拿馬文件完整披露世界上的富人和罪犯,如何創造這樣的代理人公司,躲避法務和稅務官員追查,以隱匿和轉移其資產。
因應國際反避稅浪潮,多名立委日前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上提議,財政部可與其他財經部會聯手查假外資。財政部長張盛和當時表示「要先有資訊」,但也強調查國際逃漏稅原本就是該做的事,因此需要與其他國家多簽租稅協定。
今天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將巴拿馬文件資料庫上線,當中可發現2906家台灣人設立的離岸公司,多數集中在加勒比海英屬維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BVI)。
財政部官員表示,成立離岸公司不一定是為了逃漏稅,且資料庫提供的資訊僅有英文名稱,英譯會有誤差,要調查出是台灣哪些個人或法人投資,有其困難度。
官員坦言,倘若沒有更深入的資訊,單靠英文名稱要去調查海外逃稅並不容易,但行政院日前已通過反避稅條款草案,建立受控外國公司(CFC)及實際管理處所(PEM)等反避稅制度。此外,財政部也積極與他國洽簽租稅協定,建立資訊交換管道,皆有助於遏阻企業不當避稅。
官員強調,財政部會就國內已經掌握的資料進行調查,「只要逃漏稅,就有軌跡可循」,只要發現企業不當避稅,就會以實質課稅原則進行追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