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戈:我為什麼要在朋友圈談政治?
【大紀元2016年05月10日訊】案:這是一篇舊文,僅補充了一句話。朋友圈的同質化與撕裂其實並不矛盾,而是相互成就,同質化往往是撕裂的產物,同時加劇了撕裂。
除了封閉化、同質化、碎片化,朋友圈還有一點隱秘的特質:撕裂。
撕裂作為中國的關鍵詞,絕非始於今日。孫立平先生曾將「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國社會」定性為「斷裂社會」,他的專著《斷裂》與《失衡》,當年讀來,便覺觸目驚心,現在看去,愈發佩服他的先見之明。這兩本書,不止寫實,兼具預言色彩。如今,中國社會正徘徊於斷裂與失衡的陰影之下,愈陷愈深,無以自拔。
明確了這一點,再來說朋友圈的撕裂,可知這不過是斷裂現實的一種投影,只是表象,而非本原。被撕裂的友誼背後,隱藏了斷裂的觀念、斷裂的利益、斷裂的階級、斷裂的體制與斷裂的社會,後者才是病源。由此而論,朋友圈的撕裂不是一個社交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是一個審美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關於閱兵、范瑋琪曬孩子等所激起的紛爭,當作如是觀。
針對慘痛的現狀,有人提出對策:千萬別和朋友談政治,千萬別在朋友圈談政治。按照他們一廂情願的想法,只談家事,不談國事,只談風月,不談政治,便可換來朋友圈的安寧與友誼的長青。事實上,這是典型的鴕鳥主義,以反政治、迴避政治的方式,來應付政治問題。結果,問題非但沒有化解,反而加劇。朋友圈風平浪靜之下,則是人心漸漸隔閡,友情漸漸淡漠,其撕裂的本質,並未改變分毫。
這裡可分作兩種情形。
第一種:你的朋友喜歡談政治,你也喜歡談政治,然而你們的政治觀針鋒相對,勢不兩立,為了避免衝突,你選擇退讓,歸於緘默。
第二種:你的朋友圈都不關心政治,唯獨你喜歡談政治,你的議論打碎了他們用育兒、炒股、旅遊、養生與心靈雞湯編織的美夢,令他們不勝其煩,為了朋友圈的和諧,你選擇退讓,歸於緘默。
先說第二種情形。拒絕關心政治,在一些人眼裡,是一種自由,不過,既為自由,則當發生在自由的語境之下,在一個泛政治化的國度,自由被嚴重壓縮、摧殘,幾無立錐之地,不去關心政治,哪裡還是自由呢,分明是犬儒。所謂政治冷漠,正是犬儒主義的一大症狀。退一步講,即使「我不關心政治是一種自由」勉強能夠成立,別忘了這後面還有一句:關心政治則是一種責任。有人說過,專制最大的荼毒,不是令人遺忘了自由,而是令人遺忘了責任。
這麼說,並非要強迫朋友圈都去關心政治,只是善意提醒:也許你不關心政治,政治卻在關心你;政治是少數人的職業,卻應該成為每個人的副業。
這就是為什麼,在政治冷漠如千里冰封的朋友圈,我們要堅持談論政治。如你所見,從生到死,我們都無法擺脫政治的桎梏,無法漠視政治的存在(在中國,甚至出生之前,便要接受政治約束:准生證)。我們不去關心政治,政治就會消逝麼,不去議論政治,政治就會安詳麼?非但不會,它對我們的限制與壓迫,反而變本加厲。須知,對權力者來講,無疑更希望其治下的子民都不關心政治,溫良恭儉讓如沉默的羔羊,而非希望子民都來過問政治,你一言我一語,你一手我一腳,那樣它將如芒在背,寸步難行。
關心政治的目的,不在權力,而在自由。這一點必須弄清楚。我喜歡約瑟夫‧布羅茨基那句話:「文學必須干預政治,直到政治不再幹預文學為止。」(布羅茨基還有一個相應的論斷:為了避免文學用人民的語言說話,人民應該用文學的語言說話。)同理,我們必須關心政治,直到政治不再關心我們為止。
再說第一種情形。相比第二種,這不存在政治冷漠的問題。你和你的朋友,恰因熱愛政治,才會發生爭執:你是右派,他是左派,你反毛,他崇毛,你認為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後的避難所,他認為愛國高於一切,感謝國家先於感謝爸媽……當你退出爭論,絕口不談政治,這能改變什麼呢?朋友圈安寧了,你的朋友自覺勝利了,然而捫心自問,你並不能認同他的政治觀,你擔心傷害對方的感情而放棄爭論,當你放棄爭論,卻發現傷害了自己的感情,你們的友誼,不會因此增進,而可能受損,因為你的心底已經默默生出了芥蒂。
其實政治爭論並不可怕,只要雙方能夠恪守規則,如《羅伯特議事規則》與哈維爾制定的八條《對話守則》;只要雙方能夠堅守求同存異的底線:反對的目的不在立異而在求同,爭執的目的不在打敗對方而在尋求共識。這樣的爭論,以規則與共識為保障,有百利而無一害,怎麼會傷感情、壞和氣?
所以說,第一種情形的癥結,不在談不談政治,而在怎樣談政治。介於公共與私人之間的朋友圈,與我們的公共生活一樣,迫在眉睫的任務是塑造議事規則。就當下而言,規則比觀點更重要。
古往今來,不乏政見分歧而私交至篤的朋友,遠如王安石與司馬光,近如梁啟超與楊度。他們何以如此呢,我以為答案正隱藏梁啟超致楊度的信中:「吾人政見不同,今後不妨各行其是,既不敢以私廢公,但亦不必以公害私。」公私分明,恰是議事規則之一。
說到這裡,再談兩句友道。我以為朋友之間,第一貴在直,第二貴在恕。所謂直,即直言:對於朋友所陷入的誤區,如政治冷漠,不能吝於批評、沉默到底,那樣就成了「損者三友」;所謂恕,即包容,朋友圈正適用那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你要容忍朋友不談政治,正如朋友要容忍你談政治,你要容忍朋友愛國,正如朋友要容忍你不愛國(當然容忍有其底線,毫無底線的容忍則成縱容、綏靖、姑息養奸,我的底線在於,可以接受政治冷漠,可以接受各種左翼思潮,卻無法接受對義和團、法西斯與「文革」的頌揚)……倘能做到這兩點,不管朋友圈怎麼爭論,爭到天昏地暗,斗轉星移,終將免於撕裂。反之,若不能直,朋友圈將充滿違心之言甚至謊言;若不能恕,朋友圈將只剩下一種立場、一種觀點、一種聲音,這樣的朋友圈,注定是一個虛偽、單調而封閉的空間。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