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殉職70周年 臺軍情局設無名英雄記念碑
【大紀元2016年04月03日訊】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情報局創始人戴笠曾說「我們光榮的歷史是同志們的汗、血、淚所造成的」,也曾說「無名英雄是一張白紙,但是這張白紙只是用來寫歷史的」。 軍情局為紀念戴笠殉職70週年,最近設立「無名英雄紀念碑」,紀念這些沒有名字、歷史上不會有公開紀錄但為國犧牲奉獻的無名英雄們。
軍事情報局創始人戴笠
據軍情局官網,戴笠(1897年5月28日-1946年3月17日 )生於浙江省江山縣保安,字雨農,別號金水。四歲失怙,藍太夫人母兼父職,悉心呵護督教嚴謹。 戴笠自幼倜儻不羈,志在四方。6歲就私塾,14歲入縣立文溪高等小學,文采出眾,畢業時名冠榜首。
民國15(1926)年投考黃埔軍校第6期,報到後,初編列入伍生第一團,後被選入騎兵營,移駐蘇州,展露長才。16(1927)年8月,蔣介石總司令辭本兼各職,戴笠親赴奉化晉謁校長,敦促復出。民十七年任總司令部上尉聯絡參謀,隻身出入敵前敵後,從事情報活動。
21(1932)年1月蔣公復出視事,即電召戴笠赴南京,命他組織特務處,於4月1日正式 成立。27(1938)年應抗戰需要,特務處改編為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戴笠先後並兼任中央警官學校校務委員會主任委員、軍事委員會運輸統制局監察處長、財政部緝私署長及貨運管理局長、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主任等職。
戴笠不計名利,犧牲奮鬥,且慮謀超人,善爭制機先,尤擅用敵破敵,在他領導下情報工作成果豐碩, 確實達到戰時在後方制壓反動、防制間諜活動、整肅枉法、強化動員力量;在前方保護軍隊安全、策應作戰、支援盟軍在太平洋反擊日軍;在敵後,誅殺敵酋巨奸、 破壞敵設施、爭奪資源、擾亂敵金融、鞏固淪陷區人民對政府的向心力。
35(1946)年3月17日,戴笠自青島乘專機飛上海轉重慶,因氣候不佳,欲改降南京,不幸墜機罹難。36(1947)年3月葬於南京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並追贈陸軍中將,入祀忠烈祠。他洞燭機先,運籌帷幄,且不計名利以無名英雄自居等典範表率,長存於後輩同志心中。
戴笠被稱為「蔣介石佩劍」,「中國情報之王」,反共肅諜天才,也被稱為「共產黨最害怕的國民黨人」,被視為前總統蔣介石最為倚重的情報負責人。在對日抗戰期間,中華民國與美方合作成立中美合作所,交換情報即由戴笠負責。 戴笠曾說,情報人員工作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把秘密帶進棺材裡」。
無名英雄不留名不留姓 軍情局設紀念碑
據中央社報導,軍情局設立無名英雄記念碑,新落成的無名英雄紀念碑設在情戰大樓1樓穿堂內,3月3日竣工,3月17日舉行揭碑儀式。碑體正面中央為軍情局徽,光芒自局徽四周射出,象徵情報工作開展如同光芒照射、無遠弗屆,並提醒情報人員傳承發揚「忠貞、清白、勇敢、智慧」,局徽下則寫著「謹向無名英雄致敬」。
碑體背面右側為戴笠照片,左側為戴笠以主要情報化名「金水」落款題字:「我們光榮的歷史是同志們的汗血淚所造成的」,中間則是一大片空白,象徵無名英雄如同白紙一般不留姓名。
此外,被情報人員視為「聖地」的軍情局忠烈堂,設在軍情局內「戴雨農先生紀念館」2樓,供奉75座在國、內外殉職情報人員靈位,收錄4899名先烈事蹟於革命先烈紀念冊。
軍情局人士說,凡外派或出任務前的情報人員,一定要到忠烈堂祭拜,祈求先烈們保祐,並堅定「不成功便成仁」為國犧牲信念,任務完成返回局內也會到忠烈堂祭拜。
遭中國大陸誘捕的前軍情局4處副處長朱恭訓上校、徐章國上校去年10月返台,今年初朱恭訓獲頒「甲種弼亮一星獎章」、徐章國獲頒「二星寶星獎章」,兩人就曾先向先烈致敬,再接受頒贈。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