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秋燈叢話》作者是清代的王椷先生,字凝齋。先生因為孝廉之故出任三楚,為官清廉有惠政,民稱之為賢父母。先生在閒暇之時,奮筆不輟。凡目之所見,耳之所聞,有所裨益則編之於卷,積久成書。旨在勸善去惡,所記者皆實有其事,確有其人。甚得紀曉嵐等當世名士賞識。
王椷所著《秋燈叢話》共十八卷,當代的軼聞遺事多所攝錄。現編譯其中部分故事,以饗讀者。
二十一、見皮匠否
同榜的孫午橋對我說,他的哥哥任官大城的時候,有個姓馬的生員是文學士人,向他述說了這樣一件事。他的祖父和南省的劉某都是康熙丁未年的進士,被選為縣令。兩人去拜見某公,某公見到劉某,驚訝地說:「你來了!」劉某回答說:「來了。」「發科甲做官了嗎?」劉某說:「是的。」「看見皮匠沒有?」劉某說:「沒有。」某公囑咐說:「如果見到,一定要告訴我。」劉某答應了。
馬生問緣故,劉某不告訴,一再堅持問,才說:「我前世為明朝嘉慶年間的進士,在某個縣任縣令,以廉能著稱。病死以後到一處,像是公府,有紅衣服的人坐在堂上。我進去行禮,紅衣人站起來讓座,說:『君為官清正,一向深深欽佩。』一會兒有一個人跪在台階的右面,詢問,回答說是皮匠。還沒有說完話,差役報告說:『某禪師到了。』紅衣人下台階迎接僧人進入,讓了上座。僧人說:『人數已經夠了,可以不需要我去了。』紅衣人禮拜後張口說:『是天帝的命令。』於是打開座位後的門讓僧人進入。又命差役帶著皮匠從西角門出,帶著我從東角門出。
我感覺踏空而行,看見下面雲霧騰湧,不可辨識。過了很久,我看見一條河,波濤浩渺,水是純紅色。我正在徘徊的時候,忽然失足落入水裡。呱然一聲,我感到形體頓小,已經在襁褓中了。那時心裏雖然很明白,但一直沒有洩露。今天見到的某公,就是禪師。」劉某官至監司,不知道見到皮匠沒有。
二十二、負金孽報
江南划船的某人,駕駛一艘小船往來在江湖間。他常常為商旅載運貨物,船很乾淨。一位老客南北貿易,經常來坐。後來老客又僱船南下,要到貨物錢以後,回家途中卻發病了。老客估計不能到家了,瀕臨死亡的時候,對船家說:「我病將死,口袋裡的錢托付交給我的家人,來生定報大恩!」船家安慰他並且許諾了。
商人死後,船家垂涎金錢,將商人收殮棺材中,埋葬在道旁,載著錢回家了。船家慢慢的出來營運,廣置田宅,於是成了富家。船家先前是沒有子嗣,後來生個兒子很俊爽,甚是喜愛。兒子長大了,喜歡遊蕩,屢教不改,打他就藏到了床底下。船家很生氣,掀開床簾想使勁打。忽然看見一位老者趴在地上,白鬚冉冉,宛然就是船裡病死的商人。船家大驚,扔下棍杖就走。後來兒子更加肆無忌憚,揮金如土。每次要打他的時候,就藏在床底下。船家心裡知道是孽報,沒有辦法。沒過幾年,家產蕩盡,船家依然成了窮人。
二十三、峻拒私奔免難
清河縣的東鄙村有弟弟和兄嫂一起居住。哥哥因為縣裡的差事,到別的省去了。弟弟為了避嫌,將嫂子送回了娘家。半夜聽到叩門聲,打開一看,是鄰居家的婦女。該婦女一向不貞潔,聽說弟弟獨寢,所以偷偷來接近。弟弟力拒,而婦人竟然解衣而臥。弟弟沒有辦法,寄宿在酒家。酒家的老闆問明了情況,暗暗去和婦人同寢。
而哥哥住旅店,打開行囊發現公文忘帶了,趕快回去尋覓。夜已經很深了,叩門沒有回應,從牆上翻進去。他看見寢房的門虛掩,起了疑心。他摸到被子裡有兩個人睡覺,認為是弟弟和妻子有私。哥哥憤怒的把兩個人的頭砍下,放在袋子裡,去縣裡陳述。
這時天剛剛亮,途中經過岳父家。過家門的時候,門剛剛開啟,哥哥就使勁把頭扔在地上。岳父驚喊,全家人聞聲而出,妻子也在場。哥哥很害怕,以為是鬼,倉皇快跑。等到了大路上,弟弟也從巷子的左側出來,正好碰上,哥哥又失聲往回跑。
弟弟拉住哥哥的衣角說:「昨天送嫂子回娘家,晚上住在酒店裡。等天亮到家,有兩具無頭屍橫死在床榻。我將要稟告官府訊驗。哥哥你卻為何去而復返?而且害怕成這個樣子?」哥哥更加害怕不知道怎麼辦。趕緊帶著弟弟到岳父家去驗證,才知道兩個頭是酒店的老闆和鄰家的婦人。就一起去縣裡投首。
二十四、屠戶鉤穿手腕
江陵的屠戶任某,幹屠宰行業六十多年了。年齡八十多歲,而依舊很有力氣,子孫濟濟。任某日夜經營,積累了銀子千餘兩,換成黃金百兩,當寶貝藏著。
一天買來了大豬重三百多斤,卸下來一半,命店裡的小夥計掛在鉤子上。小夥計屢次舉起來都夠不到鉤子上,喊大家幫忙。任某笑著罵到:「一幫沒用的傢伙,只會吃飯。此事還得老將出馬!」聳身跳出床子,手握著豬蹄往鉤尖上搭,鉤子連連搖擺,沒有掛上。任某性起,想展示一下雄武。他舉豬蹄猛力去掛,鉤子特別尖銳,穿過任某的手腕透到手臂,拿不下來。任某竟然掉臂而走,沸血淋淋。眾人抱住任某想把鉤子拿下來。而新出的血沾在鐵上,凝固了拿不下來,於是連鉤子一起放在床上。請醫生來治,但血流不止,任某呼號數聲而死。
任某子孫輩恣意放蕩,金銀都被耗盡,店舖也轉售他人。他的兒子為了生計,依舊站在別人的砧案前揮刀。@#
責任編輯:魏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