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香港要聞

內后海灣23年435宗違規發展 環團批政府執法鬆懈

【大紀元2016年04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昨日發表報告,發現內后海灣一帶,逾20年內有435個違規發展個案,批評政府執法寬鬆,令問題持續猖獗。

WWF環境保護主任(本地生物多樣性)劉兆強稱,研究在1992至2015年進行。調查發現內后海灣的「濕地保育區」及「濕地緩衝區」,包括受國際 公約保護的「拉姆薩爾濕地」,規劃署共接到435個違規發展個案,約20%個案為非法填塘個案,涉85公頃土地,4%的非法填塘個案中,只有30%個案被 要求恢復魚塘原狀,政府需花逾8年時間處理,至今未有個案完全恢復原狀。

其中元朗新田惇裕路由1998年起共發生10宗填塘個案,將濕地變為乾地、泥地變瀝青,規劃處2015年10月發出「恢復原狀通知書」,要求處理該地的填塘、建築廢料及瀝青,並於1月22日到期,但WWF上星期到該處仍發現有瀝青。

同樣位於元朗的米埔隴,政府在1991年知悉該處的魚塘被非法填平用作存放改裝貨櫃、停泊貨櫃拖車和拖架及儲存貨車零件,但在8年後方開始執法。事發至今已有25年,但WWF發現那些魚塘現在仍填鋪著石屎。

劉兆強說,相關罪行的首次最高罰款為50萬元,唯只有6%的個案被罰款,被罰款平均金額亦只有66,392元,相對於違規使用土地所帶來的回報,罰款明顯然缺乏阻嚇。

WWF副總監劉惠寧說,香港在處理違規填塘的法例及罰則都比國際嚴謹,認為問題在於是規劃處的執法人手不足,令問題持續。

WWF促請有關當局加強執法及加重罰則,要求還原被破壞的魚塘,建立全港鄉郊基線資料庫,並建立更開放的「違例個案檔案資料平台」供市民查閱。◇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