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日本派遣隋使、遣唐使前往中土,經過近三百年的傚法大唐,才一點一點地把盛唐文明涉及的方方面面,原封不動移植到東瀛。文化的傳遞,除了使者頻繁往來、互相通商等,還有一種特別的方式,即征伐。征伐始終會帶來雙面的影響,它對文化既有著巨大的毀壞力,卻又扮演著向別國植入本國文化的角色,在世界格局的重組中又起著重要作用。
中世紀的歐洲有段長達五百多年的被學界稱為「黑暗時代」(Dark Ages)的文化斷層、社會衰敗時期。成吉思汗率軍西征,給歐洲的「黑暗時代」,帶去了一抹來自東方的文明之光。
成吉思汗有著蒙古草原一樣寬廣的胸襟,在用人方面,他不問出身、不計過往,只看重才幹技能,任人唯賢。譬如,他重用敵國大臣塔塔統阿創製蒙古文字;他重用金國耶律楚材,向其詢問治國良方;他重用曾經企圖射殺他的敵將哲別,使他充分發揮統軍作戰的專長。他採用了中原的分封、封賞制度,把功勳忠臣分封到四方區域,猶似建國封邦。成吉思汗所分封的四子,奠定了日後大元四大汗國的基礎。
伊兒汗國由成吉思汗之孫、忽必烈胞弟旭烈兀所建。至元元年(1264年)旭烈兀大王接受元朝冊封,成為伊兒汗。伊兒汗國沿用成吉思汗制定的萬戶、千戶、百戶、什戶制。仿中原管理方式,開墾荒地、興水利、頒發稅冊、實行采邑制、鼓勵商貿等,並仿照中原統一了度量衡。
蒙古本土文化並無封建之制、農桑、水利、樹藝、漁畜等涉及民治國本之法。由漢人賢者協助蒙古訂立各項規制,蒙古入主中原加以採納,仿漢制大力實施,繼而能承中國國祚,被學者稱為一件奇事。
元世祖和元成宗先後頒發給伊兒汗國方印,上刻漢字「王府定國理民之寶」、「真命皇帝和順萬夷之寶」等。伊兒汗國締建者旭烈兀大王去世後,遺命由其子阿八哈繼位。阿八哈沒得到忽必烈的冊命不敢繼位,另設一座行宮,代理汗位。
直到1270年,元廷派遣特使奉詔到來,元世祖賜給阿八哈詔旨、王冠、禮品,任命他為伊兒汗國大汗。阿八哈才舉行登基大典,正式登上王位。1279年,在阿八哈頒發的敕令上,蓋有漢字「輔國安民之寶」方印,即忽必烈頒賜給他的王印。
如今,這張留在博物館中的敕令,成為見證歷史的信物。中國曾經有一座氣勢磅礡的王朝,曾把王朝的光輝撒向遙遠的西亞,天朝皇帝的詔令遠達藩屬國。
1284年,阿魯渾汗取得汗位,但未登基。1285年,忽必烈派遣孛羅丞相前往伊兒汗國宣詔,元朝使臣到來後,阿魯渾汗才正式即位成為伊朗等地諸蒙古、大食民眾之長。孛羅丞相就此留居伊兒汗國,成為呼羅珊地區的長官。他協助拉施特編撰史學巨著《史集》,提供蒙古史史料。阿魯渾汗與歐洲基督教國家結盟,和拜占庭帝國結親,並遣使赴羅馬教廷、英、法等國,建立友好關係。
1291年,乞合都繼承汗位,忽必烈賜予他藏語名「亦憐真.朵兒只」,意為「大寶金剛」。由孛羅丞相指導,乞合都汗仿效元朝鈔法,命人印造、發行交鈔。當時元朝向外商徵收的關稅為三十分之一,即3%。伊兒汗國效法元朝,也同樣向意大利商人徵收3%的關稅。
忽必烈伐宋,向伊兒汗國阿巴哈征工匠,回回炮手阿老瓦丁、亦思馬因等應命前往元大都,回回炮技術因而傳入中國。而由旭烈兀西征時帶去的中國炮手、天文學家、醫生等技術人才,隨旭烈兀留居波斯。
位於俄羅斯鹹海和里海北部的金帳汗國,距中原有數萬里之遙,即使快馬飛馳也要二百多日才能到達中原。那裡原本是成吉思汗長子術赤的封地,後由其子拔都創建為汗國。
元太宗窩闊台時,設置驛道通於拔都營帳,其後經斡羅斯和欽察草原通往東方的驛道日益繁忙起來。西方使節、商人東來者,多取此道進入中國。欽察汗國都城薩萊成為連接東西方交流的國際性都市,來自中國的商品大量輸入,不少中國工匠隨遠征軍遷至欽察汗國,從事鑄造銅鏡等行業,而欽察、阿速、斡羅斯等族將卒、工匠技師等也移居元朝。
元文宗圖帖睦爾時收聚境內斡羅斯人一萬為軍,於大都附近賜予良田一百頃屯種。上萬外國人集體移民中國,在此之前沒有過。
真臘自稱甘孛智(今柬埔寨),元成宗初年,元廷遣使真臘,周達觀隨使團前往。在真臘都城吳哥留居一年,此行所見所聞編撰成《真臘風土記》。書中所述真臘人所用金、銀、五色輕絹帛、錫、鐵、漆盤、青瓷、草蓆、雨傘、鐵鍋、銅盤、木梳、針、矮床等皆來自中國。元朝亦有唐人僑居真臘經商,並娶當地婦人為妻,以便經營。
暹國即今泰國。元朝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暹王遣使攜帶國書來到元大都。大德三年(1299年),暹國國主上言,其父在位時,元朝廷嘗賜其父鞍轡、白馬以及金縷衣,乞求循舊例以賜。元成宗採納丞相之言仍賜金縷衣,而沒有賜其白馬。大德四年(1300年),暹國王敢木丁第二次親至大都,請回許多中國陶瓷工匠,開創了暹國的陶瓷業。
這些史實說明,在七百多年前,元朝展現的王朝氣象,其影響力能遠及波斯、俄羅斯、泰國。支撐王朝巨大影響力的重要因素,除了強大的武力和財富之外,再有就是中原文明釋放的能量,既打通了歐亞的洲際壁壘,亦連接了中原、草原、歐洲的三大文明。中原文明展現的驚人力度,懷柔安民曠世久遠。@#
參考書籍:
1. 《千年風雲第一人》,巴拉吉尼瑪等編撰
2.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
3. 《多桑蒙古史》
4. 《忽必烈的挑戰》
責任編輯:張憲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