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4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童雲美國費城報導)常春藤高校賓夕法尼亞大學三年級亞裔學生於4月11日自殺,這也是該校三年來的第10起自殺事件。這起慘案再次引發社會各界對名校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
賓大女生撞火車身亡
根據賓大和媒體的報導,21歲的女生Ao Kong(又稱Olivia)是賓大商學院學習財經的三年級學生,在4月11日早上撞火車身亡。她在費城長大,是賓大企業聯誼會與幾個校園團體的成員,曾獲得市長獎,並且在上學期去澳洲的墨爾本大學學習。
賓大學生當天晚上在學校組織了哀悼活動,並進行了網上征簽,希望校方能在心理健康方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資源,包括讓學生們在心理不良時能夠請假來恢復,增加教師們對此問題的體察與重視,並建立一個應急系統。目前這一倡議已經有4000多名支持者。
校方採取應對措施
校方在通知中稱此事為「意外事故」。針對學生們提出的精神健康方面的幫助,校方表示晚上與周末的心理時間會延長,並且會與心理健康專家討論下一步的應對措施。
學生們表示賓大的自殺率在過去是每三年兩起,但近年來有所增加,從2013年2月以來已經有9起。在2014年兩名本科生相繼自殺之後,學校由管理人員與專家成立了一個小組來專門解決這一問題。
在這次自殺事件後,校長與教務長要求這個小組再次開會討論如何解決此問題。該小組的負責人是精神學系的負責人和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院長,他們希望儘快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三年內10起自殺事件
包括Ao (Olivia) Kong 在內,賓大三年多時間內有10起自殺事件。
第一個20歲的Arya Singh,她於2013年2月8日在宿舍自殺;第二個是教育學院的Wendy Shung,她是二年級研究生,在2013年8月自殺;第三個是社會政策領域的研究生Alice Wiley,她於2013年12月寒假自殺;第四個19歲的田徑健將Madison Holleran,她於2014年1月留下一張紙條與家人的禮物後自殺;
第五個是三週後18歲的Elvis Hatcher於2014年4月自殺,她是 fraternity財務與電腦專家;第六個是22歲的Theodric Reed, 英語專業本科生,在最後一學年前的2014年8月自殺;幾週後,Amanda Hu於2014年9月在宿舍身亡;第八個是哲學系的Timothy Hamlett,於2014年12月份失蹤,屍體於2015年5月被找到;最近的是25歲的Stephen Kyle Wilshusen,他是計算機第一年博士研究生,於去年12月31日被發現自殺。
亞裔學生自殺率高
學生自殺在其它名校也有。常春藤的康奈爾大學在2009至2010學年裡有6起自殺,而紐約大學在2003至2004學年有5名學生自殺身亡。不只是在頂尖學校,象路易斯安那州的Tulane大學與北卡州的Appalachian州立大學在2014到2015年間分別有四名與三名學生自殺。
數據顯示,亞裔自殺比例偏高。在康奈爾大學1996至2006年間自殺的21名學生中,13名是亞裔。亞裔高中生的企圖自殺比例也高於白人學生。
然而在校園以外,亞裔自殺比例只是全美平均數的一半,這表明亞裔青少年的自殺傾向與緊張的校園生活有關。
此外,亞裔年輕女性的問題更為嚴峻。從2000到2009年間,15到24歲間的亞裔女性自殺率從10萬人中的2.7人上升到5.3人,超過白人女性;與此同時,同一年齡段的亞裔男性自殺率則沒有變化,仍然是白人男性自殺率的一半。
賓大2014年商學院畢業的韓裔學生Jun-Youb Lee對此原因進行了分析。她撰文說,亞裔學生普遍偏向於忍耐,這來自於父母。
她舉例說,當西人Holleran在2013年寒假告訴父母校園生活缺乏快樂時,她的父母說那樣就不要回去,可以另換一所學校。而當亞裔Lee在寒假告訴她父母自己在學校不快樂時,父母卻責備她沒有感激的心;她的母親隨後講述了他們為了讓她上名校而付出了種種努力,並說她是一位沒有吃過苦的嬌小姐。
亞裔文化上的差異還體現在對孩子的過度干涉。比如在賓大商學院與工程學院的亞裔比例分別為29%與24%,而藝術與科學學院只有15%。當Lee希望能換自己喜歡的專業、並且減輕壓力時,她遭到了父母的反對。他們的說法是亞裔要想在美國得到一個穩定而且可觀的收入,選擇一個適當的行業是很關鍵的。
心理壓力的根源
《紐約時報》去年8月份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企圖自殺的賓大學生Kathryn DeWitt的問題。 DeWitt來自加州,她得以進賓大是因為體育好,有出色的領導才能與很好的成績(8門AP課程)。然而到了人才濟濟的賓大,才發現壓力很大;而且她的校園團體、家教等事情也占了不少時間。她母親每天在網上查詢她當天的考試成績也讓她很緊張。
ESPN也在去年8月對Madison Holleran事件進行了深入報導。由於她體育才能出眾,所以在北澤西她是當地的田徑與女足名星。但是自從進入賓大以後,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先前在朋友圈子裡漂亮、聰明與成功的光環不再,這讓她很痛苦。與許多女孩子一樣,她們喜歡在社交媒體比如Instagram上分享快樂與成功,然而當靜下來面對自己時,發現眼前的真實充滿了挑戰。
Holleran曾經就此問及她賓大的好友Ingrid,因為大學生活比想像的要艱難,「當我們回家面對昔日朋友們時,我們會說些什麼呢?因為大家總覺得大學校園裡應該是很快活的。」
事實上,Holleran也明白她的朋友們也發現在大學裡繼續成為佼佼者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可是每當打開Instagram時,看著別人一個個明星走秀般的光環,她內心裡很難過,因為從那裡似乎看不到別人的悲傷與痛苦。在Holleran的父母與姐姐,還有學校諮詢師的回憶中,人們都證實了Holleran過度憂鬱。
以平常心面對人生
除了自殺之外,許多大學諮詢中心表示,半數以上來尋求幫助的學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要解決,這主要體現在焦慮與憂鬱。固然學生們面臨的挑戰是一方面,但當他們對自己期望太高、追求完美時,可能經常會有失落感。
當Holleran在第二個學期開始告訴教練要退出田徑隊時,教練不明白她為什麼如此擔心。因為Holleran第一個學期的GPA是3.5,而且運動場上成績也不錯。然而對Holleran而言,生活中畢竟不象過去那樣充滿陽光。她嘗試過心理諮詢,也計劃過轉學,但最後還是選擇了輕生。
針對這些現象,賓大、杜克與斯坦福等大學開始採取應對措施,從校園文化做起來減輕學生們的壓力。
Holleran的家人則希望通過記者告訴人們:當你發現生活並不完美時,沒有關係;當你在別人面前的形象並不完美時,沒有關係。他們也建立了一個臉書的網頁來懷念Holleran,並且幫助那些有憂鬱情緒的青少年。
責任編輯:良克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