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監管漏洞 網爆P2P網貸3年騙100億的方法
【大紀元2016年04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近來大陸開始整肅互聯網金融業務, P2P網絡借貸平台成為輿論焦點,連續有網文曝出P2P被查及其行業亂象,也有分析表示,P2P之所以被曝出諸多問題,根源在於從最初成立到運作的過程中,都沒有嚴格的法規和監管機制。
4月17日一篇題為《P2P網貸研究:如何步步為營,通過線下理財3年騙100億?》的文章中,作者以講述「我的故事」的方式,描述了P2P網絡借貸平台如何在短時間內籌集到巨額資金,以3年賺百億為例,逐年描述P2P的發財過程。
比如,第一年的上半年,組建核心團隊,包括法人、管理層和業務員。比如法人,不找親戚朋友;管理層,找學歷不高、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看重錢財的人。這三類人,一般需要先用金錢吸引。有了這些資源,下半年就開始集資,當年集資金額為5億。
第二年,目標是集資20億,同時拿到美國綠卡。在這個過程中,為了能順利擴張,需要在海外成立一家公司,入股國內的這家P2P公司,還要成立大量子公司、做慈善、包裝和宣傳公司、管理層裡要有「海歸」、培訓一批學歷不高的業務員等。
第三年,一方面在全國布滿網店,大規模集資,達到集資100億的目標;另一方面,開始考慮怎樣把錢轉移出去,大概轉移3億到4億美元。
第四年,開始脫身。以生病為託詞,同時把權力交給管理團隊,撇開關係。置於公司是否能長期維持,就不管了。
分析:大陸P2P早期缺乏監管 與歐美有本質差別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首家P2P網絡借貸平台成立於2007年6月。據網貸之家統計,截止今年3月份,大陸累計成立的P2P網絡借貸平台已有3984家,出現倒閉或跑路的有1523家。
近日有多篇網絡文章介紹,與大陸P2P不同的是,歐美的P2P網絡借貸平台幾乎沒有聽說過有「跑路事件」,主要體現在信用評級、法規、風險控制等監管方面都非常嚴格。
4月12日的一篇題為《「跑路事件」頻發 看看海外P2P平台怎麼管?》的網絡文章表示,大陸P2P平台早前甚至無需嚴格註冊,部分平台一度存在資金池的問題,即本應作為中介機構的P2P平台,把暫時停留在平台帳戶上的客戶資金進行隨意挪用、隨意挪用客戶資金,跑路,或者借新還舊等。
而在美國,P2P行業的監管機構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首先在註冊時成本就很高、披露手續複雜且透明度高。而且,必須符合SEC已經制定好的標準。正式開始運作後,SEC仍然要求P2P公司進行嚴格、全面的信息披露和信息變更披露,並嚴格核查其發行說明書及相關材料。
北京網貸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大剛也曾經表示,中國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不高,監管制度相對滯後,而在國際上,以美國的P2P網絡借貸平台為例,金融市場高度市場化,法律法規公開成熟。
今年2月份的一篇題為《英國P2P監管秒殺其它國家中國還遠遠不夠》的網絡文章提到,英國P2P公司的運營許可證也很難拿到,「必須儲備部分貸款,必須將投資的錢和運營平台的錢分開」。
據悉,P2P行業最早於2005年起源於英國,監管機構是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FCA)。另外,2011年P2P金融協會成立,這是在官方監管之外的自律監管機構,主要是對歐盟國家和英國的P2P行業進行監督。
在信用評分方面,歐美都有嚴格的信用評級體系,P2P平台可以據此區分借款人的信用、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並將貸款分級,級別高的可以享受交高額貸款或較低利率。比如在美國,主要依據借款方的FICO信用評級分數來進行信用評估。
加拿大皇家銀行風險管理資深顧問陳思進曾經表示,在中國,公民信用體系嚴重缺失,民間金融諸多資金鏈斷裂、債務人跑路事件,都是金融監管制度不完善的後果,在中國的金融體系中,是「入場後定遊戲規則」。
港媒東網4月15日發表文章也表示,P2P頻頻曝出醜聞,在於整體上缺乏標準和監督。缺乏事先的制度規範、缺乏監督,所以多年來違規的融資平台能一直維持,但其實早已存在諸多問題。#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