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民調:莎士比亞在英國以外更受歡迎

威廉•莎士比亞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學家之一。(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34
【字號】    
   標籤: tags: ,

今年是英國文學巨匠莎士比亞(Shakespeare)逝世400週年,莎翁在世界各地備受喜愛,甚至比在祖國英國還受歡迎,對英國繁榮和影響力貢獻卓著。

據中央社外電報導,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委託民調公司YouGov訪問15國共1萬8000人,民調結果顯示,莎翁蜚聲國際,受到世界各國讀者了解和喜愛。

英國文化協會的希爾霍斯特(Rosemary Hilhorst)在聲明中說:「莎士比亞辭世400年後,作品仍持續在全球教育與娛樂上扮演重要角色。」

英國文化協會宗旨在促進英國與其他國家的文化關係,該協會表示,莎士比亞的國際影響力有助英國正面形象。

超過1/3受訪者表示,因為莎翁,他們對英國觀感更加正面,其中尤以巴西(57%)與印度(62%)的受訪者這麼認為的最多。

調查也發現,在被喜愛度、了解度和與現代相關度方面,莎翁在海外(65%)受歡迎的程度,高於在祖國英國(59%)。

但莎翁在澳洲與美國等英語系國家的人氣,遠低於中國大陸、土耳其、墨西哥等非英語系國家。

英國文化協會表示,莎翁的人氣對英國經濟有直接影響,包括吸引遊客到莎士比亞的劇院一遊,對促進英國在世界的地位也有幫助,而這對吸引遊客又會帶來連鎖效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明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世界一舞台:莎士比亞在台灣特展」將於9月30到明年1月3日在台灣文學館登場,將首次在台完整呈現莎士比亞的文學主題展覽。
  • 在英國議會發表完演講之後,英國當地時間10月21日,習近平於倫敦金融城市政廳再度發表演講。與之前演講引用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和哲學家培根相同的是,習近平在此次演講後程中又一次引用了兩位名人的名言,傳遞出了更為清晰的信息。
  • 麥克白》(Macbeth)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為陰森殺氣、最富震撼力的作品,這個關於人性與慾望、權力與謀殺、墮落與毀滅的宿命故事,經過舞台的千錘百煉,曾多次被搬上大銀幕。著名的有1948年奧森‧威爾斯和1971年羅曼‧波蘭斯基的同名作品,1957年黑澤明改編的日本化的《蜘蛛巢城》尤為出色。去年12 月上映的賈斯汀‧庫澤爾導演的《麥克白》是向莎翁誕辰450週年致敬的誠意之作。
  • 2月18日,大陸有習陣營背景的財新網刊登了米琴撰寫的「太陽升起的背後——莎翁的《亨利四世(上)》」(以下簡稱《太陽升起》)一文,而這篇文章與其早前撰寫的間接指出文革的恐怖和荒謬的《<群魔>中的施魔者和著魔者》,以及諷刺有著「偽君子」之稱的曾慶紅的《偽君子》等一系列與現實非常貼近的文學名著的分析文章一樣,都是在隱喻當下。
  • 肖迪奇(Shoreditch),位於倫敦東部,緊鄰金融城北側,1965年劃歸入倫敦哈克尼區(Hackney)。肖迪奇最著名的是區內的幾條起源於兩千年前古羅馬統治時期的古街道,同時,這裡也曾經是莎士比亞戲劇最早的表演場地。如今,因為緊鄰倫敦中心的金融城,這裡開始展現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 「這是英國20年來最重要的莎士比亞遺跡開發項目,也是今年推出的最重要的住宅項目。」 為該樓盤做營銷的Lawrie Cornish公司總監Alex Lawrie如是說。
  • 3月18日,大陸有習陣營背景的財新網刊登了米琴撰寫的「《亨利五世》:偉大英明恐怖」(以下簡稱《亨利五世》)一文,這是其寫的關於亨利四世、亨利五世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其前兩篇分別是刊登於2月18日的「太陽升起的背後——莎翁的《亨利四世(上)》」(以下簡稱《太陽升起》)和 3月5日的「君王本性和百姓本色 ——莎翁的《亨利四世(下)》」。誠如筆者此前所分析的,這幾篇文章與米琴此前撰寫的間接指出文革的恐怖和荒謬的《<群魔>中的施魔者和著魔者》,以及諷刺有著「偽君子」之稱的曾慶紅的《偽君子》等一系列與現實非常貼近的文學名著的分析文章一樣,都是在隱喻當下。
  • 考古學家論定,大文豪莎士比亞墓中的頭骨可能已不翼而飛,證實了多年來有關盜墓的傳說,並增添了莎翁遺體的神秘色彩。
  • 國家級豫劇表演團體臺灣豫劇團將於4月30日(六)晚上7點在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演出的「天問」 (改編自莎翁名劇《李爾王》),將由百變豫劇皇后王海玲擔綱主演。《李爾王》篇幅浩大,一般視為莎士比亞最偉大的劇作。改編為戲曲版,劇中精彩動人的詩文,「苦毒弄臣」獨樹一幟的諷刺風格,李爾等角色歷經磨難終得醒悟,眼盲與心盲的對照,以及親子誤會、分離、重逢、寬恕等,展現莎士比亞特有的創意、文采與人道關懷,可為傳統戲曲注入新血。
  • 香港擁有一百年的殖民史,東西文化交匯,曾和很多文人有過千絲萬縷的聯繫。1974年,台灣詩人余光中赴港任教,寫下「姑且叫它做家吧」,其後他有11年時間在港度過,這段時間是他的黃金創作期,沙田山居成為他生命中最愉快的日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