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4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毅綜合報導)4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表示,大陸企業的資產負債已到了1.3兆美元,而且這些債務正在持續惡化,有可能面臨違約倒債的風險。
IMF:中國企業面臨1.3兆美元倒債的風險
據中央社消息,IMF表示,大陸經濟增長不斷減速導致企業盈利日益萎縮,有明顯證據顯示,越來越多企業的利潤連貸款利息也無力支付。
IMF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說,「存在風險債務」佔大陸上市企業所有舉債的比重已達到14%,較2010年所佔比重提高2倍。
這意味銀行的風險融資近1.3兆美元。這些融資轉換為銀行潛在虧損占GDP比重將達7%。而且面臨倒債的風險。
倒債,泛指個人或公司因採取破產或清算或落跑(夜逃),導致持有支票債權人或持有債券的投資人血本無歸。
企業債券風險回傳給金融公司
另有媒體報導說,IMF高級金融顧問何塞‧比尼亞爾斯說,由於增長放緩和盈利下降,中國的企業健康度在下滑。
報導說,過去幾年隨著壞賬在中國銀行裡面積累,中共試圖把信貸風險轉移到股市和債券市場。但是大陸股市在去年夏天崩潰,暴露了該國市場深刻的監管缺陷。現在隨著洪水般的債券發行,債券市場也出現緊張。
IMF說,那些產能過剩、產品價格下降的行業,包括房地產、礦業和製造業,在大量發行債券。債券反過來可能將風險傳回給金融公司。中國債券信息網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和基金持有企業未償付債券的三分之二。
違約頻發導致信用債遇冷
近來,大陸信用風險事件頻發,連續有國有企業被曝違約,之後相繼有多隻債券取消發行,信用債遇冷。
據Wind資訊不完全統計,4月份以來至少有29只債券取消發行,涉及金額近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僅4月13日就有七家企業取消發行債券,涉及金額69億元;4月12日,三家企業宣布取消相關短融券或中期票據的發行,涉及金額大約35億元。
3月份有62家企業取消債券發行計劃,涉及金額448億元,相當於去年同期的3倍。
大陸媒體引述市場人士的話表示,信用債市場的投資者如此謹慎,主要是受國企連續違約事件的影響。近來信用債頻頻曝出兌付風險事件,尤其是多家國企宣布違約。
4月12日,中共大型央企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鐵物)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總計168億元的債券從即日起暫停交易。這意味著無法兌付本息。中國鐵物的實際控制人是中共國務院國資委。
4月6日,央企中煤集團山西華昱能源有限公司發布違約公告,其6億元規模的「15華昱CP001」短期融資券無法兌付。原定兌付日期是4月6日,本息總額為6.38億元。
中共地方國企東北特鋼集團分別於3月18日、4月5日和4月12日宣布債券違約,涉及總金額大約26億元。該集團的實際控制人是中共遼寧省國資委。
此外,去年8月~10月三個月,連續有三家央企或地方國企宣布違約,分別是河北省保定市天威集團、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中鋼集團的子公司中鋼股份,其中天威集團在2016年2月再次宣布違約。三家企業涉及違約金額分別為25億、10億和20億元。
為轉移債務 中共推行萬億債轉股
為了轉移國企債務和降低銀行不良率,中共將把債務轉換為銀行的股份,第一批債轉股(通俗的理解是債權轉化為股權,即債權債務關係變為股權關係。)規模已經確定,大約為1萬億元。
大陸資深財經記者、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曉博認為,債轉股只是在救銀行,沒給民眾帶來甚麼好處,相反此舉或會造成貨幣超發,債轉股是救急、救命的做法,相當於打激素救命,副作用巨大。最終由全民買單。
法國外貿銀行大中華區高級經濟學家彭藹嬈認為,債轉股唯一好處是即時拯救問題企業,但只會將壞賬問題拖長,是較差一步棋。
責任編輯:劉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