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經濟

股市樓市物價 中國經濟三大真相

【大紀元2016年04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中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走勢似乎總是一個「迷」;大陸樓市、物價、股市的一些反常性大幅波動,令人感覺一頭霧水。中國經濟是否如中共過去幾十年宣稱的所謂「繁榮」?該如何理解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近來有業界人士、海外媒體連續發表分析文章,揭示真實情況。

樓市

今年前兩個月一線城市房價漲勢逼人,但在2月份二線城市出現房價上漲的苗頭,到了3月份二線城市漲幅超過一線城市。而三四線城市的房產過剩依然嚴重。

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3月份大陸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為每平方米11,303元,連續第11個月上漲,環比上漲1.90%,同比上漲7.41%。十個房價漲幅最高的城市依次分別是東莞、惠州、蘇州、崑山、上海、中山、合肥、深圳、保定、南京,大多為二線城市。

4月11日財經人士黃生發表文章披露,近來廣東省地方政府把一些城市的房產庫存作為任務,分配給當地的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或一些個人,讓其購買。

文章分析,這樣做實際上是用行政手段賣房子。這一方面是把房產問題轉移給了國有企業和不需要房子的人,而真正需要房子的人還是沒有房子,另一方面這等於是地方政府幫助房產商賣房子,同時縱容他們繼續大肆開發,結果是房產庫存越來越多。

4月3日的一篇網文《樓市真相:你的交易對手是國家》提到,大陸樓市讓人摸不透,是因為其背後並不是市場規律,不能單純用經濟思維來解釋,因為把房子賣給購房者的不是開發商,而是政府。

大陸樓市的本質是,各級城市的地方政府都高價出賣土地,把賣地收入作為地方經濟的主要來源。高地價增加了房產商的開發成本,推升了房價,同時也造成資源相對貧乏、人口大量流失的二三四五線城市房產過剩。因為在中國,資源是行政分配,而不是市場經濟中的資源有效配置。

另外,大陸金融界人士陳龍曾經分析數據後承認,在1990年到2013年之間,大陸房價的漲幅與貨幣發行增長率有高度的相關性。大陸財經專欄作家齊俊傑表示,大陸樓市面臨的風險包括,如果貨幣政策收緊、或者人民幣貶值導致作為人民幣資產的樓市貶值、或者股市上漲使資金撤離樓市流向股市,都可能引發大陸樓市泡沫破裂。

物價

3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總體同比上漲2.3%,食品價格上漲7.6%,蔬菜和豬肉的價格分別同比上漲35.8%和28.4%。網民不禁驚呼「蒜你狠」、「向前蔥」、「炒股不如炒肉」。

2月份的CPI同比上漲2.3%,是19個月來最高,其中也是蔬菜和豬肉的價格漲幅最高,分別同比上漲30.6%和25.4%。CPI能夠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變化情況,一般用於衡量通貨膨脹水平。

《華爾街日報》今年3月18日曾經報導,大陸物價在過去20幾年來一直存在大幅波動的情況。中共1985年開始實行「價格雙軌制」,即「計劃內」和「計劃外」兩種價格,「計劃外」價格更高一些。結果出現一些人想方設法以「計劃內」低價買進商品、以「計劃外」高價在市場上出售獲利,直接大幅推升了物價,也加劇了官僚腐敗。

1988年後「價格雙軌制」逐漸被取消,但是這種「倒買倒賣」的現象依然存在,大陸物價依然暴漲,比如1988年5月份之後豬肉價格上漲了70%左右。

另外,4月10日一篇題為《新一輪財富大蒸發正在來臨!》的網絡文章提到,多年來的貨幣超發導致大量貨幣避開日漸衰弱的實體經濟,流向其它領域,造成物價房價上漲。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以銀行儲蓄為主要財富形式的普通民眾。

股市

一年以來,大陸股市連續經歷了幾次驚心動魄的股災。去年上半年A股大幅上漲,在6月12日一度衝破5000點。但是,從6月15日開始突然出現暴跌,到7月8日僅17個交易日,滬指暴跌32%,市值蒸發20萬億,將近50%的公司自動停牌。

8月24日一天,滬指暴跌8.49%,券商股全線跌停,滬深兩市逾兩千股跌停。今年開年大陸股市再次出現暴跌,1月份A股下跌23%,創A股史上1月最大跌幅。

據悉,去年上半年有大量資金湧入大陸股市,融資餘額在4月下旬一度創下1.75萬億元人民幣的新高。但是就在股市一路上漲時,有消息稱國企股開始逐步套現,結果其它資金跟風套現。

已經有知情人爆料,這起股災的背後是掌控國企股的江派企業集體做空A股,企圖通過搞垮經濟引發政治危機,已經被當局定性為「經濟政變」。而今年1月初的股災發生後,海外媒體《世界日報》1月10日發表題為「股市暴跌 習近平對手瘋狂反撲?」的文章,質疑1月份的股市大跌背後有一股與習近平叫板的力量。

公開資料顯示,大陸股市創建於1990年代,創建之初一半以上是國企股,即由政府控制的國有企業發行的股票。經濟學家吳敬璉認為,中國股市的弊端就在於,中國股市已經被控制成國有企業的融資工具。

財經作家吳曉波曾撰文表示,國有企業即使大量虧損,仍然可以通過財務報表造假或者成為殼資源重新上市。大陸網絡作家、微信公眾號「水木然」撰文表示,大陸股市中國企股出現這種情況的同時,一些民營企業則是上市無門。

如何理解中國經濟?

經濟學家馬光遠今年3月11日曾發表文章表示,在過去,中國經濟、中國企業主要靠壟斷、金融、房地產和資本市場來賺錢,而不是技術和實業。這樣做的結果是,佔有壟斷資源的企業無心經營,而是把資金投入資本市場牟利。

如果資本不能進入實體經濟,而只是依靠房地產、依靠低端產業,整個國家經濟「將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虛假繁榮」。

「水木然」的《中國經濟不能說破的5大困局》文章從4月4日開始熱傳,其中提到,過去20多年以來,房地產一直是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期間房地產市場有過下滑,結果導致相關的鋼鐵、水泥等產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

台灣知名經濟學者顏慶章2015年發表文章表示,過去30年中國的經濟發展是「金玉其外的表象」,付出的代價是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懸殊、資金外逃嚴重。

顏慶章舉例表示,1990年代存在中國的五萬條河川,已經消失了55%;沙漠化面積以每年大約2500到100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大陸領土面積已經約34.6%受到沙漠化的影響。

聯合國2009統計,中國有67.8%的人口的生活水平低於每天可支出5美元。北京大學社科院報告甚至指出,中國1%人口擁有全國三分之一的財富。

中共央行2008的一份報告中承認,截至當時,大約有16,000到18,000名中共黨員、企業人士和其他個人離開中國並帶走多達8000億元人民幣。另一份中國研究機構報告表示,在銀行存款超過1000萬元人民幣的儲戶中,大約有三分之二已經完成或正在計劃移民。#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