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強事件回放 網民公開對中共表達憤怒
【大紀元2016年03月10日訊】(編者註:本系列的文章將分別以「任志強事件的來龍去脈」,「揣著明白裝糊塗 兩會委員們最大的共識」,「任志強言論回顧」為三個主題,還原近期的任志強事件及其背後涉及的方方面面。)
(大紀元記者郭惠報道)大陸社交網絡名人任志強近日因批評「黨媒姓黨」而遭到中共喉舌的連番攻擊,有的甚至放出風聲,指他將身陷牢獄之災,火藥味十足。隨後中紀委官網發文回擊中宣部,力挺任志強。而中共正在召開的兩會期間,習近平和俞正聲也公開發聲,被指支持任志強。不過,兩會代表、委員們對此依然精神緊張。
任志強事件在中國社會引起極大反響,各界紛紛怒指文宣系統是在重演文革。大陸最大的論壇網站凱迪網轉發一篇相關文章後,到截稿時已經有了212萬點擊量, 文章下面25,857個跟貼幾乎全部被網站屏蔽,極為罕見。有評論認為,這是一次民眾集體表達對中共怒火的行為。
擁有「紅二代」背景、有「任大炮」之稱的任志強,是大陸知名地產商、在大陸微博擁有超過3,700萬粉絲,常常在網絡上針砭時弊。
當局新聞輿論會議提及「黨媒姓黨」
2月19日上午,習近平年後首次調研,分別視察了中共三大官媒人民日報社、新華社、央視。下午,習近平主持召開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並講話,要求中共文宣官員要維護「中央權威」,「與中央保持一致」等。
多家中共喉舌報導,「黨媒姓黨」也是這次會議的說法之一。
任志強在微博發聲
19日晚上,任志強在微博發貼炮轟:「啥時候改黨政府了?花的是黨費嗎?」還稱「這個不能隨便改!」「別用納稅人的錢去辦不為納稅人提供服務的事」。緊接著,任志強又說道:「徹底地分為對立的兩個陣營了?當所有的媒體有了姓,並且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時,人民就被拋棄到被遺忘的角落了!」
喉舌蜂擁而上 文革氛圍濃厚
任志強的言論立即掀起軒然大波。
2月22日,由北京市委旗下的千龍網首先發表題為「網友為何要給任志強上黨課」、「誰給了任志強反黨的底氣」的兩篇評論。文章給任志強扣上散播「反黨」思想的帽子,用文革式的語言稱「簡直就是黨性的泯滅、人性的猖狂」。
《誰給了任志強反黨的底氣》一文把質疑指向任志強背後的領導:一個半夜三更喜歡給領導打電話的任志強,究竟誰給了他跳出來推牆的「勇氣」?
22日近中午時分,任志強發表微博稱:「董事會受股東的委託代表股東管理、經營公司。但公司是屬於股東的,不是屬於董事會的。這是常識!」
對於千龍網的文章,網絡質疑地問:這是「新文革第一張大字報?」
隨後,任志強被中共喉舌戴上「反黨」高帽,在互聯網「遊街示眾」。新華網以《亂放炮的任志強「黨性」去哪兒了》,人民網以《任志強同志,你正在演出一場機會主義鬧劇》加入圍攻的隊伍。
此後,上海市的東方網指任是「8000多萬黨員的恥辱」、對黨「忘恩負義」、「處處抹黑、污衊黨」;共青團的中青網稱他「用心險惡」、「妄議中央」、「違反『國安法』」;《廣州日報》謾罵任「甚至禽獸不如!」;光明網稱其為「顛覆勢力代言人」;還有自稱民間「愛國網民網站」的察網發表署名「崔紫劍」的文章,呼籲對任志強「依紀處理」,如有違法就移送司法。
2月24日,任志強在微博上發了《呂氏春秋》的一句話。25日早上他透過騰訊微博,宣布他的新浪微博被封殺:「早上起來新浪的微博已經被關閉了。在這打個招呼!」
事件並未就此打住,中共喉舌炮轟任志強繼續升級。
北京西城區委:要嚴肅處理(任志強)
2月26日,中宣部主管的黨建網刊文《黨要管黨 任志強不能例外》稱:「黨內的任志強們,吃共產黨的飯,砸共產黨的碗,中央必須狠下決心,依照黨章和紀律處分條例把那些在黨反黨的人剔除出去。」
28日,中共網信辦責令新浪、騰訊等有關網站「依法關閉」任志強微博帳號,並表示絕不允許被關閉帳號的用戶改頭換面再次註冊。此舉意味任此後難在網上再發聲。
2月29日,北京西城區委下發《關於正確認識任志強嚴重違紀問題的通知》。通知稱,要對任志強作出「嚴肅處理」。
各方評論被封殺 分析:民間對中共的憤怒有多大
隨著中共喉舌大規模對任志強批判,大陸和海外民間表達支持其「反黨」行為的聲浪不斷。大陸知名論壇凱迪網轉發《國家網信辦發言人就關閉任志強微博賬號發表談話》的文章下面回帖罕見達到25,857個。令人震驚的是,這2萬多民間聲音幾乎全被網站管理員給屏蔽。
零星可見的幾個跟貼大多也都是調侃被屏蔽的現象:
——哈哈哈哈。看看俺打哈哈的,會不會屏蔽。
——哇,這個帖子是賣創可貼的?
——好厲害的管理員!這麼多牛皮癬!
——違背了哪一條法律?
——編輯在表演行為藝術,眾貓咪爭相配合。
時政評論員石久天認為,這是近年來極度罕見的現象,印象中已經10多年未見。第一個罕見之處是,幾萬網民似乎明知發表的言論會被屏蔽,仍然堅持要表達。第二個罕見的地方是,就這樣一個帖子,點擊居然達到200多萬。這兩點合在一起,可見民間對任志強事件的關注度,以及對中共的憤怒。
石久天說:「民眾支持任志強的原因,一部分是因任站了出來,敢於對中共的言論壓制說不,之後受到無理打壓,與民間壓抑已久的怒火形成了共鳴。」
中共承認輿論場分裂已「動搖黨本」
中共喉舌在新聞輿論工作會議後,撰文承認輿論場已失控。《人民日報》海外網旗下微信公號「俠客島」發文稱,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異常分裂、對立,已「動搖黨本」。
除了網民被封嘴,2月25日,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3篇替任辯護的文章同樣遭到封殺。
此外,中共國家網信辦近日還宣告對多位網絡大V封號,包括@羅亞蒙、@演員孫海英、@王亞軍上海、@榮劍2001、@文山娃等。他們都是近年微博名人,發表過不少言論,影射、譏諷或直言批評中共時政。
權斗猜測四起
2月29日,東網的評論文章《雪地鴻爪: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一針見血地說:「⋯⋯且看一篇批鬥任志強的黨媒文章,『一個半夜三更喜歡給領導打電話的任志強,究竟是誰給了他跳出來推牆的勇氣?』正是這篇文章打響了倒任輿論戰,遣詞用意可圈可點。」
文中分析說:「任志強曾撰文稱,現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是其學長,更是其政治輔導員,文革期間又一起上山下鄉,彼此間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即使王岐山在仕途更上層樓、進身國家領導人行列,兩人仍有聯絡,有時打電話深夜聊天,一聊就很久。由於這層特殊關係,王岐山被指是任志強的大靠山。今次官方傳媒首先將任志強的言論定性為反黨,提到任志強深夜給『領導』打電話,然後質疑是『誰』給了他反黨推牆的勇氣,儘管沒有直接點出『領導』及『誰』的名字,已經是呼之欲出。」
同一天,署名「紫荊來鴻」在海外刊文《左派聲討任志強,意在打垮他背後的那個「誰」》。
文中說:「只要能打垮那個『誰』,斷了老闆(指習近平)的左膀右臂,看甚麼人還敢給老闆打先鋒,不要命地『反腐』!」
海外其它一些網站的評論文章都表達了同樣的意思。
就在任志強事件不斷發酵之際,事件突然峰迴路轉。
峰迴路轉 中紀委發文
3月1日,中紀委網站轉載《中國紀檢監察報》署名文章《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該文引述習近平在河北的講話,其中提到「小問題沒人提醒,大問題無人批評,以致釀成大錯,正所謂『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啊!」
文章引述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關係等歷史典故進一步闡述,並稱能否廣開言路,接受建議,常常決定一個朝代的盛衰。
北京政界人士向海外媒體披露,中央紀委網站「廉史鏡鑒」欄目刊發這篇文章,實際上就是反擊中宣部。
該人士還透露,有中央領導已發話訓令中共西城區委,停止處理任志強的程序。最新的消息指,這個「中央領導」正是習近平。
據稱,西城區委討論給任的處分問題3月3日下午被叫停,上級要求,現在應以「關注兩會」為主,于是此事擱淺。
習近平俞正聲先後發聲
繼中紀委官網之後,3月3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有的領導怕丟面子,不願聽群眾逆耳之言》。文章中稱,有的領導怕掉架子,不願和群眾坐一條板凳;有的怕丟面子,不願聽群眾的逆耳之言;還有的怕出亂子,不願讓群眾知道太多的信息。這樣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對的。
緊接著,3月3日下午,中共政協會議開幕式上,中共政協主席俞正聲作了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在講話中,俞正聲多次強調要包容不同意見,稱堅持求同存異、包容多樣等,並支持「講真話、道實情」。
3月4日,習近平參加民建工商聯組的討論時首度發聲,強調了「講真話、說實情」,習近平表示:「對民營企業家來說,就是講真話說實情建諍言,遵紀守法辦企業⋯⋯」
習近平、俞正聲的公開發聲被指在任志強事件上表態,並支持王岐山。
中宣部攻擊任志強 企圖反制中紀委調查
多個海外媒體均指,這次文宣系組織攻擊任志強,其實是企圖反制中紀委對中央幾大宣傳部門的調查。
安徽出版集團董事長王亞非最近公開發聲,在提到《誰給了任志強反黨的底氣》的文章時表示,作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的矛頭不是指向任志強的,而是指向這個「誰」。
王亞非呼籲要揪出千龍網背後的黑手,文章稱,這個網站如果沒有幕後黑手的話,絕不敢寫這樣一篇攻擊領導人的文章。後面一定還有代表貪腐勢力的大人物。
報導稱,中紀委與中宣部這場較量仍在繼續。
中共兩會前夕,王岐山派15個巡視組進駐32單位與4省份。其中,巡視中宣部的第一巡視組組員特別配備了四名副組長,包括多次隨行王岐山的神秘人物施克輝;而其它巡視組都只有三名副組長。
評論:任志強事件「炸傷」了兩會
截至發稿,中共兩會仍在進行之中。多家媒體認為,今年兩會氣氛壓抑,部分原因即來自任志強遭文革式輿論攻擊,導致兩會代表和委員們在敏感問題上噤聲。
也有評論稱,在兩會之前發生的這起事件,「炸傷」了中共的兩會,也震動了幾乎所有兩會代表。看看陸媒兩會時候的報導,居然會集中在花絮、服務員、美女翻譯和記者本身之上,就可以明白這點。
石久天說,2013年3月23日,習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發表演講時,主張「各國和各國人民共同享受尊嚴,鞋子合不合腳穿著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知道」。在中國大陸,當民眾都對中共充滿怒火、紛紛予以拋棄的時候,中國前進的道路也許不久就會變得清晰起來。
系列分析報導之二
(接下文)
責任編輯:林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