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所使用的印信並非像現在大多影視劇中所表現的那樣,大的像磚頭,印紐不分用意均是一隻臥獅或麒麟。相反,它們大多體積較小,並且隨主人的社會地位,有著嚴格的品級限定。精緻的印信訴說著主人的生命際遇、性格特點,有時從一方印、一道刻痕,便可引申出一個故事、一段歷史。
圖中這枚玉印於1968年發現於陝西省咸陽市。夏季的一場大雨過後,一名小學生在放學的路上注意到水渠中一顆白色發光的小石頭,將它裝進書包帶回了家。略有文物知識的父親發現這是一枚古代的印章,就與他一起將這枚印章交給了博物館。
玉印高2厘米,邊長2.8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玉雕成,溫潤晶瑩。印體為正方形,印紐浮雕螭虎,體態矯健。它隆鼻方唇,雙目圓睜,兩耳後聳,尾部藏於雲紋之中,背部陰刻一條曲線隨體擺動,雕刻手法樸實生動。螭虎腹部下有孔,用於穿綬繫帶。印四側刻出長方形陰線框,內部刻有四個相互勾連的卷雲紋,每個雲紋還有兩道陰線與長方形邊框相連。璽文陰刻篆書「皇后之璽」四字,書體嚴謹流暢,刀法嫻熟。
璽文表明了這是一位皇后的印信,那麼它是甚麼時期、哪位皇后的呢?秦始皇一掃六國後,除了統一文字、度量衡等,也確立了璽印制度,規定帝后之印稱為「璽」,而其它均稱「印」。《漢官舊儀》記載,「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紐」,又說「皇后之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紐」。螭虎是龍生九子之一,又稱夔龍,代表祥瑞,能鎮惡辟邪。從這枚璽印的形制文字來看,應該是西漢的物品。而它又發現於漢高祖劉邦和皇后呂雉的合葬墓陵園範圍內,所以應該是呂后的印章。
那麼,這枚白玉製成的皇后之璽為何竟公然違背了《漢官舊儀》中皇后之璽「金螭虎紐」的規定呢?這要從呂后的生平說起。呂后名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原配夫人。當劉邦還是沛縣的一名落魄亭長時,一次呂后的父親呂公舉行宴會,賓客們按獻錢數額分座:獻錢不滿一千的坐堂下,超過一千的坐堂上。而此時,一錢未獻的劉邦卻喊了聲泗水亭長劉季賀錢萬,堂而皇之地坐到了堂上。劉邦為人「隆準而龍顏,美鬚髯」,見到劉邦,呂公大驚,起身相迎,並對劉邦十分敬重,讓他在宴會結束後留下,待客人都離開後說:「我善於相人,見過的人很多,卻沒有一個比得上您的面相的。我有一個女兒,如若您不嫌棄的話,想許你為妻。」就這樣,呂雉成為了劉邦的妻子[注1]。
然而,即使有呂公相面的斷言,嫁給劉邦後好幾年,呂雉也沒能享福。她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昔日的富家小姐現在只能自食其力,劉邦率眾起義後,她又被官府追緝,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還在項羽營帳中做了兩年的人質。前203年,呂雉終於歸漢,一年後,劉邦稱帝,她被立為皇后。
《史記》中記載,「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鐘室謀殺韓信便是呂后與蕭何的計策。劉邦駕崩後,呂雉的兒子太子劉盈即位,為孝惠帝。孝惠帝仁弱,政令多出於太后。呂后又以極其殘忍的手段折磨報復劉邦的寵妃戚夫人,將她斷去手足,去眼熏耳,飲啞藥,囚於廁中,名曰「人彘」,並且召孝惠帝觀看。孝惠帝得知這「人彘」竟是昔日的戚夫人時,不由驚懼大哭,得了一場大病,並且使人稟告呂后說「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復治天下!」從此後不理朝政,終日飲酒為樂[注2]。
孝惠帝在位七年而崩,少帝立,而號令皆出呂后。呂后還違反劉邦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白馬之盟,立家族諸呂為王,並嫁呂氏女於多位王侯大臣,一時呂家如日中天。後來少帝因得知其生母為呂后所殺而口出怨言,被呂后幽殺。她另立幼帝,卻並不改元,直以高后紀年。呂后先後掌權十六年,雖無皇帝之名,卻行皇帝之權。
作為一名實際掌握政權的皇后、皇太后,呂后命人用白玉為自己製作璽印就不難理解了。雖未稱帝,卻以器用規格示於王侯大臣,其用意不言而喻。難怪這枚出土於文革年代的印章,甫一發現,便引起了江青的覬覦,據之為己有,直到其失勢之後,玉印才得以返還博物館。
歷經千年滄桑變化,因一瞥玉光,使人將它從泥土中拾出,這枚小小的印章,不僅帶來了渾樸矯健的西漢古意,也訴說著一段隱於史冊的故事。經患難而立,尊為國母,而誅有功之臣,廢立幼帝,擅國權為私,仍落得一朝撒手,諸呂盡誅。穿過千年時光而來的這枚皇后之璽,是否也想以呂后的故事,使我們今天的生命有所悟、有所得?@#
注:
[1]《史記高祖本紀》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
[2]《史記呂太后本紀》太后遂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飲瘖藥,使居廁中,命曰「人彘」。居數日,乃召孝惠帝觀人彘。孝惠見,問,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故有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