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之島-塔斯馬尼亞自由行(九)

作者: 華苜 撰文/攝影

人氣 412

我們離開羅斯鎮順著1號公路開了1個來小時下午3點就又回到朗瑟斯頓(Launceston),找到我們原住過的旅店把行李放下,我們就前往朗市以西的奔流峽谷(Cataract Gorge),大約15分鐘就可到達。峽谷中樹木森森,塔瑪河的支流南埃斯克河(South Esk River)穿過谷底,幽靜的山谷就是一座大公園,供人們遊覽,園內有餐廳,小賣部,咖啡廳等。公園裡隨時可見到野生動物,孔雀在樹下漫步。峽谷有一座吊橋,只能一人步行。還有一架纜車全長457米,中間最長的跨度為308米,是世界上最長的單纜車線跨度。纜車的速度緩慢,使遊客可以慢慢欣賞壯麗古岩石的風景、從容拍照四面環山的峽谷。

遊覽了奔流峽谷,我們回旅店休息,準備在最後一天遊覽世界聞名的文化遺產–搖籃山。朗市離搖籃山142公里,大約2小時的車程。

第七天早上我們起床後,在旅店用了早餐就上路,還是走1號公路(Midland Hwy)到了南朗瑟斯頓邊的立交橋時就轉入Bass公路,再到了伊莉莎白鎮時就轉入B13 Railton路,沿著這條公路我們到了謝菲爾德鎮(Sheffield Town),這時天變為陰天象要下雨,還好沒下了,在鎮的主街我們看見一些房子的牆上畫了畫,據瞭解才知道,壁畫是此鎮的特色。

謝菲爾德鎮坐落在險峻秀美的羅蘭山麓腳下,是一友好的鄉村小鎮,以歷史和藝術融合創造的生動壁畫,因此謝菲爾德鎮被稱為壁畫之鎮。這些壁畫反映了早期移民的生活與本地風光。

1859年英國移民來到謝菲爾德地區落戶,此鎮是塔島早期的鄉鎮之一。鎮名是由英國委派來的愛德華‧柯爾(Edward Curr),以自己家鄉英格蘭南約克郡(South Yorkshire)的名字命名,愛德華‧柯爾是早期移民和政客。

該地區一直發展緩慢,但在1963年,推出了電力開發計劃後就呈現出繁榮景象,城鎮急劇增長。當時建了七座水壩及七座電站,而到了1973年卻出現了村鎮人口漸漸減少。當地政府為了振興謝菲爾德,以此投標,一小群居民決心挽救自己的小鎮,將此搞為壁畫之鎮。

謝菲爾德地區也是眾所周知的奶牛養殖地,並盛產高品質乳脂品。該地區也生產羊肉和牛肉。

謝菲爾德設鎮有旅遊中心,我們特去諮詢搖籃山的情況。熱心的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了這一帶的旅遊區,並告訴我們去搖籃山的路線。順便問了搖籃山名字的來歷,工作人員說:「1827年第一個歐洲探險家約瑟夫‧弗西(Joseph Fossey)來到這裡,他看見這座山很像搖籃,因此他就稱它為搖籃山了。」這是甚麼式的搖籃?「是老式的德國搖籃。」原來搖籃山的形狀看起來像老式的德國搖籃,對東方人來說還是難於想像,不過「搖籃山」倒是一個順口好聽的名字。

我們告別了旅遊中心就開車往搖籃山方向奔去,一路上荒山野嶺,偶爾看見一個小動物。我們到了搖籃山國家公園的諮詢中心,先打聽了如何在此遊覽。休息片刻之後就到中心外的車站等待國家公園的班車帶我們到搖籃山,山路崎嶇,如果是自己開車,一定會感到害怕。路上有許多景點或步行道,都設有站,遊客可以在任意的站下車,上車,只要事先購好一張票就可以一路暢行無阻了。

來塔斯瑪尼亞旅遊之前已看了一些有關介紹,搖籃山的名字已經很熟了,但當你到跟前時,只靜靜的看著這片山水美景。此時就是搜腸刮肚也難以找到恰當語言來形容,心裏只是感謝大自然對所有生命的無私恩賜。

旅遊勝地搖籃山-聖克萊爾湖國家公園(Cradle Mountain–Lake St Clair National Park)位於塔斯瑪尼亞中部高原,佔地面積1,614.43平方公里,以其古老的熱帶雨林和高山荒野聞名,80公里長世界聞名的高原徒步道(Overland Track)和旅遊勝景標誌搖籃山(1,545米高)(Cradle Mountain)使遊人盡攬高山、湖泊的秀色。

這座國家公園是塔島荒野世界遺產區的一部份,最為特別的是,古松環抱著冰川湖泊,而冰川溪流順著這一帶的崎嶇山脈延盪,並孕育出豐富茂盛的植物和草原。

豐富多樣植被,包括草原,熱帶雨林和許多古老的植物,如長壽及獨特的比利王松樹(King Billy)和不尋常的原生落葉櫸木(Beech)。

公園裡棲息了無數野生動物,有袋獾又稱為塔斯瑪尼亞魔鬼(Tasmanian devils),袋鼬屬(Quolls),鴨嘴獸(Platypus),針鼴(Echidna)和一些鳥類等。

橫臥的搖籃山像這座國家公園的山巒寶石,山前一窪寶藍色的多芬湖水,猶如一面透亮明鏡,點綴在崇山峻嶺間,與搖籃山形成美不勝收的湖光山色。搖籃山山巒起伏、多芬湖柔美秀麗,地處天涯之島,夏季清爽,冬季披上一層銀色白裝,呈一幅潔白雪景。四季變換「濃妝淡抹總相宜」。周邊大片原始森林、眾多奇花異草和野生動植,如天堂般的人間美景。

早在1831年歐洲探險家亨利‧赫利爾(Henry Hellyer)成功地爬上搖籃山的頂峰。

1835年測量師喬治‧富蘭克林(George Franklin)路經此地區,隨其後,有探礦者,打獵手和定居者紛紛來到此地。

1899年奧地利植物學家古斯塔夫‧溫鐸費(Gustav Weindorfer)來到塔島,1902年與凱特‧寇爾(Kate Cowle)結婚。當時他們買下凱特兄長在羅蘭山附近的洛里斯頓(Lauriston)農場的一部份。但他倆卻在羅蘭山(Mt.Roland)山頂露營度過蜜月。他倆都是植物學家,晚上住在帆布帳篷裡,用篝火煮飯,對於他倆來說是一理想的生活方式。

1909年,古斯塔夫和朋友-查理‧薩頓(Charlie Sutton),開始探索搖籃山。兩人被高原崎嶇而壯觀景緻驚呆了,在返回洛里斯頓後古斯塔夫就琢磨要在搖籃谷購買土地。他宣稱,「這裡一定是一座永久性人民的國家公園。很是宏偉,必須瞭解,才能欣賞。」

1911年古斯塔夫在搖籃谷買下一塊地,第二年就動手蓋一個阿爾卑斯風格的小屋,他取名為瓦爾德海姆(Weindorfer)(意思是森林之家)。其設計是適應自然環境,在森林內,用比利王古松作為材料。但古斯塔夫很珍惜樹木,不浪費一根木材,小屋周圍沒有一點裝飾。比利王古松是塔島特有的樹木,漂亮,顏色持久從淡色變為深粉紅色,高達40米,生長期緩慢得跨世紀,一般長達1200年以上。古斯塔夫還有請了一位有經驗豐富的木工幫他。

瓦爾德海姆木屋蓋好後,接待那些到此地來探索的人。他1932年去世,人們把他埋葬在這座木屋旁,並稱他為該地區旅遊業之父。古斯塔夫曾命名了多芬湖(Lake Dove),火山湖(Crater Lake)和漢森湖(Hansons Lake),還以妻子的名字命名了凱特山(Mount Kate)。

1922年,從搖籃山到聖克萊爾湖這一地帶被劃為「風景保護區和野生動物保護區」。1971年才成為國家公園。

1978年搖籃山-聖克萊爾湖國家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重新蓋了一座「瓦爾德海姆小屋」,這一小屋與搖籃山莊(Cradle Mountain Lodge)和別緻的遊客諮詢中心相結合,使搖籃山成為塔斯瑪尼亞最方便和有趣的景點之一。

世界聞名的高原徒步道(Overland Track),從多芬湖附近至聖克萊爾湖(Lake St Clair),全長80公里,需要6天時間,路上有小木屋供徒步者休息。塔島最高的山奧薩山(Mount Ossa) 1,617米高,就在這座國家公園的中心。聖克萊爾湖是澳大利亞最深的湖泊。從聖克萊爾湖出發,在公園南端便是土著文化廊(Aboriginal Cultural Walk)。其實在搖籃谷及周邊就有許多土著人的歷史遺蹟,殘石器,洞穴,巖洞和石頭用具。

無奈時間有限,我們只在多芬湖邊走了一段,之後到了高原徒步道上走了一段路,真真感慨時間如梭,這趟旅遊就該結束了,第二天一早就得乘飛機離開塔島了。

塔斯馬尼亞島在地圖上看很小,但處處是美景,整整7天的旅遊,儘管我們馬不停蹄但還有許多想去的地方沒法去成。

一位澳洲遊客蘇珊娜‧蒙克斯(Suzanne Monks)曾感慨地說:「當你到達塔斯馬尼亞的時,你的第一印象它非常小。但是,當要你離開的時,你的看法變了,因為你意識到這一點,塔斯馬尼亞的裡面是非常大的。就像一個博物館,過去的、現代的藝術以及搖籃山,有許多值得去探索的地方。塔島曾一個經歷了一段殘酷的歷史,並曾作為刑事犯流亡之地。但它擁有雄偉的自然之美 – 從菲欣納(東海岸)壯觀的野生海灘和西海岸的曠野及涼爽高山森林之地的搖籃山。」 (完)
責任編輯:宗敏清

相關新聞
天涯之島--塔斯瑪尼亞
天涯之島-塔斯瑪尼亞自由行(一)
天涯之島-塔斯瑪尼亞自由行(二)
天涯之島-塔斯瑪尼亞自由行(三)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