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三類投機炒房手段曝光 專家示警
【大紀元2016年03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綜合報導)近期大陸一線樓市持續火爆,自買自賣轉按揭、眾籌炒房以及互聯網金融炒房三類投機炒房手段被曝光。陸媒披露大陸樓市瘋狂背後的資產荒。專家警告房地產與金融風險或互相轉化。
大陸投機炒房出現三類新手法
3月3日,大陸《經濟參考報》報導,與以往中介炒房、合夥炒房等傳統手段相比,去年以來深圳等城市炒房出現了新手法。其中包括自買自賣轉按揭,即先通過擔保公司的過橋貸款還清房貸,之後去另一家銀行按漲價後的房價辦理房產抵押貸款,套出70%的房款。這種炒樓方式相當於自買自賣,在沒有購房者接盤情況下,反覆套利,擴大了炒房者的頭寸。
另一種是眾籌炒房。二手房眾籌平台「拼房網」去年在深圳上線,該平台通過眾籌方式購房,最低的投資金額僅為1,000元。目前該平台已進行了9套房產的眾籌。其中百仕達小區一套46平方米的房屋持有4個月,出售後淨賺45萬元,收益率達到77%。另據報導,北京等城市有些年輕人也自行組團炒房。
第三種途徑是通過互聯網金融炒房。去年以來,很多機構均推出了高成本的「首付貸」。以搜狐和搜易貸聯合推出的首付貸為例,在無抵押貸款的情況下,首付貸最低可貸1萬元,最高可以貸到房屋總價的20%。其流程是,平台把首付貸包裝成年化收益率8%至12%的P2P產品,然後對外發售。
大陸樓市瘋狂背後的資產荒
大陸財新網3月3日發文稱,猴年樓市迎來「瘋牛」行情。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量價飆升,許久未見的售罄、跳價等樓市熱詞頻頻出現。低首付、低利率加上金融創新產品,加大了買家槓桿入市。
3月1日,央行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據多家市場機構測算,此次全面降准釋放的資金量大約為5,000-6,000億元。
2016年1月份全國銀行業新增信貸達2.5萬億,其比2009年四萬億推出時最高月份的8900億,多增了幾乎兩倍。信貸增量主要投向與土地有關,比如土地一級開發、房地產按揭、地方融資平台,由於貨幣信貸的瘋狂投放引發M2增幅達到14%,創下2009年以來的歷史高位。
文章稱,資金面的寬鬆是樓市走高的重要內因;歸根結柢,是超發貨幣在尋找分發渠道。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流動性過多,如此龐大的貨幣增長往往推高資產價格。目前國內市場股債雙熊、金融理財產品問題叢生,實體經濟持續不振,優質資產因而極度稀缺,樓市成為不假思索的渠道。
文章引述專家觀點稱,當實體經濟下滑時,信用過度增長,實體經濟吸收不了,就會流向資產市場,從而加劇後者的泡沫,這是逆反饋的表現。
專家警告房地產與金融風險或互相轉化
財新網文章表示,2007年美國次級房地產貸款危機的出現,也發生在央行不斷降息,全球處於超低利率的時期。金融危機起端於美國房地產市場的次級貸款,金融衍生品是美國次貸危機發酵的重要助推器。目前,大陸路徑相似。房地產金融近幾年迅速發展,通過品目繁雜的產品組合和包裝,已經突破了政策界限,加大了購房資金槓桿。
文章警告,當局繼續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勢必會延續房地產泡沫。貨幣寬鬆同時導致的人民幣貶值的壓力,穩定人民幣匯率又會消耗中國的外匯儲備。一旦房價下行,棄房斷供現象出現,銀行按揭貸款和互聯網金融風險會接踵而來。應當警惕的是,房地產和金融風險的互相轉化。
《經濟參考報》引述專家指,炒家藉助轉按揭、眾籌、P2P等「加槓桿」手段,使得限購、銀行差別化信貸政策等控制過度槓桿的「防火牆」輕易被突破。過度槓桿化可能驅使一些收入較低或不穩定人群、高風險傾向人群涉足住房融資,容易產生「次級貸款」,加大房地產金融風險。#
責任編輯:蔡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