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帝國遺產】「祭司王約翰」的傳說

皇甫容
font print 人氣: 198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在歐洲中世紀羅馬宮廷中流傳著一個傳說:在遙遠的東方有一位英雄,他的名字是「祭司王約翰」。他不斷地與伊斯蘭教作戰,還占領了他們的首都。人們翹首期盼這位東方英雄的出現,以拯救和回教軍隊苦戰的基督徒。「祭司王約翰」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12世紀的一本著作《後期大記》中。

在敘利亞西南方的要塞,堅守此地的十字軍,在回教軍隊的攻擊下陷入苦戰。由基督徒組成的十字軍和回教軍隊已經苦戰了一百多年。

一天,十字軍聽說「祭司王約翰」率領十多萬大軍打敗了回教強國波斯,不到十天就能攻抵巴格達。此消息讓十字軍精神一振,他們重整軍隊,開始攻打敵軍基地。在伊斯蘭強大的兵力下,十字軍再次慘敗,他們臨死之前都在期盼著「祭司王約翰」的援軍。但是,援軍始終沒有出現。

歐洲人一直認為他們等待的祭司王總有一天會出現,會為他們挺身而出。也有人認為「祭司王約翰」只是人們對伊斯蘭教過度恐懼而產生的幻覺。

不過在當時的背景下,確實有一支來自東方的大軍正在襲擊中亞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即花剌子模。大軍進攻的時間正和十字軍一心苦等祭司王援軍的時間吻合。這支大軍就是由成吉思汗率領的遠征大軍。因此,後人認為成吉思汗就是「祭司王約翰」傳說的原型之一。

一段傳說,牽引中世紀的歐洲把未來的希望寄予遙遠的東方⋯⋯而承載著歐洲人希望的東方,此時又是甚麼樣?

當時的東方,中原處於分裂狀態,宋、金兩朝處於王朝末期,彼此戰亂不斷,此時的宋金兩朝有著共同的表現,奸臣當道,朝政不振,綱紀鬆弛。二者南北對峙,把人傑地靈的中原蘊藏的巨大龍脈,分裂成兩半。在分裂中兩國國境的那道壁壘生生地阻斷了神州文明的發展。當時,沒有一個帝王有能力承擔一統中原的大業。

而當時東方的蒙古各部,為求生存互相之間搶奪劫掠,彼此攻伐已成常態。遼闊的草原,曾經孕育出多少勇士英雄的大地,被部族的戰爭撕裂得千瘡百孔。為結束草原上的亂局、為接上中原斷裂的龍脈,需要一雙力挽狂瀾的巨手。「分久必合」的歷史規律,也在等待迎接時代的英雄,收拾這個殘局,打破宋金對峙的壁壘,以彌合中土大地上的裂痕。

公元1162年,在這樣的「天時」之下誕生了一個天生手握血塊的男嬰——鐵木真。鐵木真的父親被宿敵毒殺,部族成員也背信棄義,揚長而去。在鐵木真的成長過程中,伴隨著眾多的苦難和磨礪。這個「除了影子沒有別的伴當,除了尾巴沒有別的鞭子」的人,在經歷眾多的大難後崛起,並在艱苦的征戰中,最終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統一了大蒙古。鐵木真被世人尊稱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帶領部眾邁入擁有文字、書籍、曆法、律法、商貿等制度的龐大帝國,《成吉思汗法典》的頒布,使草原社會發生巨大變革,也直接影響了日後的歐洲格局。因此,成吉思汗成為13世紀標誌性的歷史人物。此後,成吉思汗祖孫三代,在13世紀的歷史舞台上演出了雄壯威武的劇目。在保留了草原文化精華的同時,也全力吸收中原文明,締結出蒙古帝國、大元王朝的輝煌篇章。

今天,站在全球化的角度,重新審視13世紀的歷史,回顧時代變遷、東西方文明交融的時刻,一幅波瀾壯闊的畫面也會令世人驚豔。

成吉思汗祖孫三代,一方面通過大軍西征開闢通向中亞、西亞、歐洲的線路,建立起為保障貿易、情報、政令傳遞暢達的站赤制,形成當今郵政體系的原型;另一方面,學習中原的農耕經驗,採納中原王朝法治,任命漢人官員和將領治理中原各州各路,保護中原文化和名士,最終建立了大元王朝,又一次實現了中土大地上的大一統。

在他們完成上天交與的使命後,就迅速地走下歷史舞台。而他們留下的帝國遺產,卻散落在歐亞的不同國度中,至今仍閃耀著灼灼的光芒。

回首流傳於羅馬宮廷的傳說,在羅馬教宗的命令下舉兵東征的十字軍,面對伊斯蘭軍隊的強大兵力,在各地節節敗退,也正是此時,東方存在救世主「祭司王約翰」的傳說,隨著十字軍的東征,得到廣泛傳揚。那時的歐洲人,真的深信東方有位救世主,一定會為他們挺身而戰。

關於這一傳說,或許是限於當時語言表述的差異,使「成吉思汗」的名號,幾經輾轉傳到歐洲後,經過眾人的附會和加工,形成了便於歐洲人理解的「祭司王約翰」的傳說。

限於時日久遠、文獻的缺乏,今人無法考證傳說的真偽。不過有文獻記載,在12世紀、13世紀很長的一段時間中,這位帶領東方軍團和伊斯蘭大戰的統帥,曾經被中世紀的歐洲人當作「救世主」,成為當時國際社會大眾,包括羅馬教宗在內,等待和期盼的希望。@#

參考資料:
1、日本NHK特攝大型歷史紀錄片《大蒙古·文明之道》,杉山正明監製
2、《元史》
3、《影響世界的人:成吉思汗》

責任編輯:張憲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歷史的天空迴盪著一首波瀾壯闊的史歌,既有金戈鐵馬一路西征的動人心魄,又有娓娓道來的花絮和插曲。這部宏偉樂章,由成吉思汗「有度量,能容眾,敬天地,重信義」的德行交織譜成,詠頌著蒙古王「深沉有大略,用兵如有神」的凱歌。
  • 鐵木真騎著鎖兒罕失刺送的馬,順著人畜在草地上留下的蹤跡,一路向斡難河下游尋找,終於在豁兒出恢山附近與母親和兄弟們重逢。久別重逢的喜悅也降臨在這個小小的部落,為其凝聚了新的氣息。這股新的氣息,是命運的氣息,也是王者之路的氣息。
  • 人們常把心靈世界比做王國,既然是王國,一定需要軍隊的守護。面對外界的入侵和誘惑,要想使心中的城堡固若金湯,就一定需要精兵抵禦外敵,需要精兵貼身守護以防內患。於是,精兵便帶有了額外的寓意。
  • 翻開《元史》,有時會像走進錯落有緻的金帳、王宮。穿梭在青史的字裡行間,宛如進入長長的走廊。每翻一頁,就像打開一扇殿門,望著宮殿裡栩栩如生的雕塑,回顧風雲的歷史角色。歷史的過往留下了板蕩和凱旋,也留下了尊貴的仁厚之心,支撐著那片歷史的天空。本文要介紹的是蒙古歷史中具有「四帝之母」尊稱的唆魯禾帖尼。
  • 蒙古帝國眾多的大汗中,有一位性極寬仁、忠恕量力的大汗。他既有蒙古王的善戰勇猛,又有如同修道人對待財富的大徹大悟;他統治著當時人類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卻倡行把天下財富歸還於民,慷慨大度與民同享。他就是蒙古帝國的大汗——窩闊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
  • 武俠小說中,黃金家族的後裔拖雷與郭靖是生死之交的好「安答」(結義兄弟);在史籍中,他是比小說更為傳奇的風雲人物。拖雷有一位偉大的父親成吉思汗,曾經一統蒙古草原,建立了大蒙古國;他還有四個偉大的兒子,曾經統領了蒙元時代的巔峰。
  • 乾隆帝以「一言止殺,始知濟世有奇功」表示他對丘處機的敬仰;成吉思汗以「天賜仙翁,以悟朕志」表達他對丘處機的尊崇。這位譽滿宋、金、蒙元朝野的道家高人丘處機,在他七十三歲時,循天意而行,跋山涉水兩年,西行三萬五千餘里與成吉思汗相會,在史上留下「一言止殺」的傳奇。
  • 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於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下令編修《元史》,要求史官「直述其事,毋溢美,毋隱惡,庶合公論,以垂鑒戒」。並由明朝翰林學士、「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領銜主修。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