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心思食意】向華埠的港式茶餐廳致敬

人氣 73

【大紀元2016年03月12日訊】 當華埠的中餐館和蔬果肉食舖在喘氣的今日,曾經是遊客必到的唐人街的魅力已然不再。在賣弄時尚食風與貴價飲品的異國風味食肆、酒吧與藝術廊將華埠的格調蘇豪化的同時,連我這名對唐人街有執著式愛戀的老華僑,除了在路經附近時會拐到華埠去買菜購肉與海產和糕餅麵包外,逗留在華埠的機會實在不多。還好每回到 BC大球場或Rogers Arena 看球賽時,總會在那裡找尋吃的地方。



包羅著中西餐目的港式茶餐廳通常是首選。我一向堅持,由冷熱鴛鴦、檸蜜、港式奶茶至餐蛋公仔麵、火腿通心粉;至焗牛舌意粉和鐵板雜扒,還有飄蕩著香氣的西餅焗包,是中西烹調的始祖。茶餐廳本身便是一個飲食文化,餐牌上的食品飲料,雖然可能是外籍朋友不以為然的餐食,對未有在香港生活過的人士相信也同樣陌生,但都是飲食趣談,我們更是吃喝得不知多滋味!出爐的雞尾包、蛋塔、鮮果蛋糕等,其實卻連外籍人士也吃上癮,我每回離去時,也必會外帶一盒雞尾包、菠蘿包和甜餐包回家。

所以 Main 街的大班、Keefer 街的美心和金石,都是我覓食的落腳目標。當然,價廉物美份量十足是在別的西餐廳難尋的。這些在同一地點經營多年的餅店茶餐廳,已經成為華埠的骨幹。一直地默默苦幹,才開店,一盤盤的出爐麵包已經準備好。早餐一份蛋腿三文治一杯港式咖啡;或者一碗滾熱的粥加碟腸粉、午餐一客碟頭飯或者套餐、下午茶來一件菠蘿油與檸檬茶,都是伴著不少華僑成長的食品。今天堂上客的數字也許不如從前,卻仍有一群忠實的顧客,當中不乏在附近上班的人士和這一帶的老居民,還有像我般對華埠有不解的情意結的華僑。到茶餐廳去,吃喝不過是其中的吸引力,碰見相熟的面孔閒聊一番,談談新聞話話舊,追憶一當年的人與事,笑著猜想一下明兒的去向,絕對是茶餐廳的風情畫。

值得讚揚的是近這三兩年間,餐房的格調、樓面的整體招呼是明顯地進步了。是否是新一代的經營原則與管理手法帶來的新意念,我不得而知,但侍應們的笑容和態度,做就了一份「大家是街坊」的親切感,讓我如沐春風!相信也是何以這些茶餐廳在已呈現蕭條的華埠,依然在飄送著麵包香和懷舊情。可惜入住在新樹立公寓的外籍人士與年青一代不了解茶餐廳的飲食神髓,也未必懂得真正去融入華埠的社區節拍中,寧願花十元八塊去喝西式咖啡與過甜的麥芬,而漠視了茶餐廳的風味與存在價值。

我真的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關組織和華埠的食肆們,能為了相同的目標,聯合起來,做一些有周詳計劃和長期效應的推廣活動,先吸引區內的新街坊,再擴展至其他地區和遊客,且別自已先放棄,讓屬於華埠的可愛消失去。我更希望,華埠的茶餐廳們能成為華埠新的飲食吸引點,讓我可以帶著中外朋友們來吃一頓港式早餐或下午茶! ◇

責任編輯:鄧林

相關新聞
【以希心思食意】踏雪尋松露
【以希心思食意】中國新年萬歲!
【以希心思食意】魚子醬、香檳、情人節
【以希心思食意】列治文餐飲業的背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