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到品年味 跟著習俗過大年
【大紀元2016年02月07日訊】「除夕夜,闔家團,歡歡喜喜過新年;盼風調,盼雨順,平平安安度猴年。」今天是臘月二十九,除夕。世界各地的華人們都回到自己溫暖的家中,與親人一起熬夜守歲,迎接猴年的到來。那麼,你知道中國新年的來歷嗎?那些過年的習俗和禁忌,你都知道多少?
除夕和年的由來
說到「除夕」,人們往往想到「大年三十」,但趕上小年,就只有「二十九」而沒有「三十」了。今年是小年,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在傳統文化中,除夕守歲是已經延續了幾千年的習俗。
據史料記載,除夕守歲的習俗最早見於魏晉南北朝。過了除夕就是新年,改年更歲,除舊布新,所以非常重要。西晉周處的《風土記》的記載中,過除夕被分為四個部分,即「饋歲」(各相與贈送)、「別歲」(酒食相邀)、「分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和「守歲」(夜不眠,以待天明)。
除夕之夜燃放煙花鞭炮是「守歲」的一個重要部分,辭舊迎新,將一切邪瘟病疫趕跑,以求來年吉祥如意。在古代,年輕人守歲還有為父母或老人祈壽的含義在裡面。
古時,人們把榖的生長週期稱為「年」。甲骨文將「年」寫成上「禾」下「人」。《說文解字.禾部》對「年」的解釋是「年,榖熟也」。豐收之後,人們舉行慶典,祭祀神靈,感謝神的賜予,祈求來年豐收。
關於「除夕」和「年」,在民間還流傳著有一個故事:上古時代,有個怪獸叫「年」,又叫「夕」,它一年出沒一次,專門吃人。它出現的時候,人們就說「過年了」(年來了),把怪獸來的頭天晚上稱為「除夕」(除掉「夕」)。為了避免「年」吃人,過年的當晚,人們在大門兩側貼上紅色對聯,掛上紅燈籠,燃放爆竹,怪獸就嚇得不敢進門了。後來,這些儀式就演變成迎新年的喜慶習俗了。
正月初一吃餃子
大年初一吃餃子,是中國北方地區過新年的必備吃食。為甚麼把這種包有肉和菜的麵食叫作「餃子」,許多人恐怕說不清楚。其實它和上面提到的上古故事有關。據說,當時為了對付「年」這個怪獸,人們需要進補陽氣食物,就用肉和菜作成餡,拿麵皮包起來,煮熟後食之。人們認為,在夜裡子時交接的時候吃最能補充體能,所以就把這種食物稱為「餃子」。第二天早上,「年」過去了,人們按老幼尊卑互問平安,這就是「拜年」的由來。
民間故事無從考證,但美味的餃子則早已成為北方人特別青睞的佳餚,民間有「舒服不如倒著(睡覺),好吃不如餃子」的說法。
由於地域原因,北方人的主食是小麥,而南方人的主食是稻米,所以歷史上南方人很少吃麵食,也不會包餃子。南方不同省份不同地區,年夜飯的內容也不相同,大多都是各種雞鴨魚肉和各種蔬菜,當然,年糕是許多南方人過年必吃的,意寓「一年更比一年高」。
初一到初五的習俗與禁忌
其實,過去人們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就進入新年活動了,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生活節奏的變快,人們的新年活動只從除夕開始了,一般到初五就結束了。
初一
按照習俗,初一一大早,人們就起來拜年。晚輩要給長輩拜年,祝長輩福壽安康。長輩則被晚輩準備壓歲錢。因為「歲」與「祟」諧音,所以壓歲錢的本意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但現在壓歲錢早已失去其本意了。
家裡拜完年後,就是鄰里互拜,或開始走親訪友拜年,然而兩廣一帶卻有初一不串門的習俗。因為當地人認為初一是「窮鬼日」,不宜串門。不但不出門,還要一大早開門掃地,把「窮鬼」掃出門。
在中國北方,人們有從除夕到初一不往外倒垃圾潑髒水的習俗。人們認為,新年倒垃圾破財。在東北等地,有正月初一是「掃帚生日」的說法。所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霉運。假如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往裡邊掃,不能出門。在北方農村,還有許多地區保持著這一習俗。
初二
北方人有「初一餃子初二麵」的說法,也就是說人們要在初二這天吃麵條。不過初二的麵條一定要用初一包餃子剩下的麵來做,且必須要過冷水(麵煮熟後用冷水浸過)。麵條的吃法一般為打滷麵或炸醬麵。
此外,初二這天,出嫁的女兒要帶著夫婿一起回娘家,俗稱「迎婿日」。女兒回娘家一定要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而且要在娘家吃午飯,晚飯前趕回婆家。當然隨著社會結構和生活模式的改變,除了農村地區,這一習俗已經不多見了。
初三
正月初三又稱「赤狗日」,與「赤口」諧音,民間認為這一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所以通常不會外出拜年。但這一習俗今天已幾乎無人遵守。
另外,民間還有初三晚「老鼠娶親」的傳說。所以過去許多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同時,還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
初四
初四又稱為羊日。是迎神的日子。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清掃室內,把垃圾收集堆到一處,也就是民間所說的「扔窮」。
「羊日」源於女媧創世的神話。傳說女媧從正月初一到初七分別造了雞、狗、豬、羊、牛、馬和人。羊也是吉祥的象徵,中國人有「三陽開泰」之說。
初五
初五又稱「破五」,是新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所謂「破五」就是破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同時迎接五路財神。據說這個「五窮」也是個神,叫「窮神」。
民間有一種說法,窮神就是就是姜子牙的老婆馬氏。她是個嫌窮愛富之人,姜太公窮困之時,馬氏就一直跟他鬧著不要過窮日子。為此,姜太公在封神時就將她封成了窮神,並令她「見破即歸」。窮神集天下之窮為一身,老百姓當然不喜歡她,但除夕晚上迎神時,她還是和眾神一塊兒進了百姓家。老百姓不想在過年時因她而惹得眾神不愉快,就忍著忍著,直忍到初五,實在忍不下去了,便在這一天「送五窮」,拿起掃帚,連垃圾一起將她掃地出門。故此初五就成了非常重要的「破五」了。
初五一大早,人們即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鞭炮從裡往外放,邊放邊往門外走,把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掃出去。這天,還必須吃餃子,稱為「捏小人嘴」。
在古代,破五這天的禁忌特別多,如這一天必須吃餃子、不能用生米做飯、不准婦女串門等。
因地域不同,「破五」還有別的名稱,如「送五窮」、「趕五窮」、「送窮土」、「送窮灰」、「填窮坑」、「送窮媳婦出門」等。
春聯
貼春聯是中國新年的重要民俗之一,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據《宋史.蜀世家》記載:後蜀主孟昶令學士辛寅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應該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副春聯。
現在,春聯的內容大多是恭賀新年、祈福好運的吉祥話,當然也偶見勵志內容的春聯。
新春佳節之日,本編特獻春聯一副,與讀者共享:「羊年過猴年來祈盼民安國泰 尊道德重操守福祿來自神明」。#
責任編輯: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