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香港報導)近年來,中國企業不斷在全球併購資產,去年創下創紀錄的逾1千億美元。即使在油價下跌及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下,全球併購活動大降23%,中國企業海外收購的步伐卻毫不減速,今年開年僅2個月,便宣佈了102宗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協定,較去年同期72宗大漲四成。分析認為,走資潮或是加速擴張的一大原因。不過,這種急速擴張的併購也不時受挫,不僅部份賠錢虧本,甚至被美國國安部門出手煞停,部份併購交易告吹。
「做這行這麼久,還沒有見過這麼多單。」香港一家國際投行主管陳先生,主要工作是幫助大陸央企以及部份知名民企從事海外收購。近期因為大陸企業海外收購的需求增加,令他所在的投行生意暢旺。陳先生不僅要時常到海外、大陸出差,過年期間也要加班,由此得到的分紅亦相當可觀。和其它投行部門紛紛裁員不同的是,陳先生的部門甚至考慮要擴張。
他對大紀元記者表示,大陸企業「走出去」,海外併購以及收購資產,2013年是一個高峰,2014年稍微下降之後,去年「再次井噴」。原因有兩點,外在因素在於國際商品價格大跌,尤其是石油、礦業、金屬等價錢非常便宜,「08年金融危機之後還沒有見到這麼低的時候,此時不買更待何時?」
內在因素則是走資。「人民幣大貶之後,資產價格下跌,企業都想透過海外收購,換成海外美元資產,同時將資金轉移到國外。」
中企視併購為走資管道
雖然中共進行資本管制,包括個人銀聯卡刷卡要受限,不過陳先生指,這類的海外收購不在資本管控範圍之內,因為對象是國企或知名民企,審批相對嚴格,需經發改委等部門層層審批,而且數額均比較大,有的甚至是國家鼓勵的項目,變成走資、做生意一舉兩得。
另一家香港基金公司董事也表示,今年有關大陸企業收購香港或者海外資產的生意增加了至少兩成,「多了很多查詢」,過年前就成功幫助一家大陸背景的香港上市公司收購另一間公司,涉資2億港元。他指,這類企業熱衷收購的原因有二,一是靠海外收購的名義向銀行借貸,方便進一步融資或者周轉;另外,亦是方便走資,將錢轉來香港或海外。
兩月併購美企 已超去年全年
根據Dealogic資料,今年開年僅兩個月,便宣佈了102宗中國企業海外收購協定,價值總計816億美元,成為史上最搶眼的開年表現。去年同期僅有72宗案例,價值110億美元。
中國海航集團2月17日以60億美元收購電子產品分銷商英邁(Ingram Micro)。
Dealogic數據顯示,該單收購將中國企業2016年至今短短一個多月內,對美國公司的購買總值增加到230億美元,已打破去年全年紀錄。
《紐約時報》報道,中國企業洪水般地衝向海外尋求併購,在2015年達到創紀錄的1,130億美元。
中資遭美國國安審查最多
但中國企業海外併購並非一帆風順。幫助大陸企業投資的陳先生表示,去年有兩單就沒有成功,「變成白忙」。而且因美國查得嚴,客戶主要轉向歐洲等地收購。項目亦避開高科技等行業,避免受到海外國安部門的審查而令交易告吹。
據美國財政部調查,收購美國企業的外國買家中,遭到美國國家安全官員審核最多的投資者來自中國,從2012年以來,遭到安全審核的中國買家已連續三年高於其它國家。該委員會2014年審查了147 筆交易,高於2013年的97筆。
彭博資訊報道,美國政府正嚴密審查中國企業大舉收購股權或併購的交易,目前正接受審查的包括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Syngenta)、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向清華紫光出售15%股份、重慶財信收購芝加哥證交所(見表)。
多宗收購煞停涉反貪風潮
最近,大陸多宗巨額大型收購被叫停,引起外界關注。值得留意的是,近期被叫停的大陸企業,或多或少都捲入了中國反貪風潮。
2月18日,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資對外收購的兩宗交易在同一天時間內受挫,包括中國最具收購意識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復星國際(Fosun International),以及國企華潤集團(China Resources)。
復星叫停收購 董事長曾失聯
復星國際2月16日宣佈終止自以色列德勒克集團(Delek Group)手中買下保險和金融集團Phoenix Holdings控股股份的交易。復星不願置評是否因以色列監管的阻力而終止交易。
復星企業早前捲入中國反貪浪潮。位居中國第四富的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去年一度「失聯」。陸媒搜狐財經披露,郭廣昌與11月10 日落馬的上海副市長艾寶俊關係密切。此外,亦有消息指郭廣昌曾向江澤民父子的密友、光明集團原董事長王宗南低價出售別墅,因此被認為和多名江派官員關係密切。
對於復星海外收購碰壁,經濟學家關焯照透露,復星或因海外收購太多,走資太多,而引起某些部門的警惕。
江派關係網成政治風險
另一個同日被拒絕收購的案例是,快捷半導體(Fairchild Semicon)拒絕華潤集團發出的26億美元收購要約,寧可接受美國安森美半導體(ON Semicon)的較低出價。《紐約時報》稱,該公司以擔心聯邦監管機構可能會否決和中國買家的交易為由,接受了一家美國競爭對手低於中國買家的要約。
據查,華潤集團2014年也捲入了反貪風暴。華潤前董事長宋林涉貪落馬,引發華潤多名管理層接連被換或被捕,也令這家香港最大央企股價大幅下滑。宋林被指和中共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曾慶紅等關係密切。
美叫停飛利浦與中資交易
此外,飛利浦(Philips)也在1月時宣佈,由於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CFIUS)反對,取消以28億美元向中資主導的Go Scale Capital基金出售旗下Lumileds照明事業。
參加收購的亞太資源開發執行董事鄭建明是大陸富豪,被稱為新「光伏帝」,據報和已經落馬的前央行行長戴相龍的女婿車峰關係密切。車峰去年6月被調查後,鄭建明這宗原本呼聲甚高的收購案也在之後被取消。
經濟學家關焯照認為,大陸企業海外收購遭遇瓶頸,有多種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加強審查,對中國企業涉及敏感行業不放心;另外,大陸企業的背景也備受關注,尤其是這類捲入反貪醜聞的高風險企業。
財富洗牌 江派合同被否定
目前,習近平當局正藉「反腐」加速清理中共江澤民集團。分析認為,習近平當局對江派的清理行動已拓展到經濟領域,經濟政策將出現重大調整,財富將重新大洗牌。
事實上,江澤民掌權的二十年,動用手中權力和財力進行金錢外交,收買外國政府和企業簽訂大量合約,覆蓋金融、能源、汽車、電訊、運輸、媒體、製藥、娛樂、食品以至房地產。當中涉及巨大的貪腐和紅色滲透。
自2012年「十八大」以來,落馬高官九成均屬江派,大批中國公司、企業、富豪均受波及,如今,國際也在評估熱衷海外收購的中國企業的政治風險,避免惹禍上身。
如2014年11月,中鐵建等財團中標墨西哥高鐵項目,但3天後被總統戲劇化叫停,當中內幕頗為曲折。該高鐵項目長期由已判死緩的中共前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掌控,劉志軍是中共前黨魁江澤民的心腹。知情人士稱,這是因為江派以前簽下的海外合同不被現政府承認,當局要從新談。
有專家稱,曾經火爆的大陸企業海外收購,如今面臨諸多困境,當中一大原因就是政治風險。
責任編輯:鄭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