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2月18日訊】臺灣大學入學考試中心2月18日公布105學年度(2016)大學學測成績,共138人獲得滿級分(75級分)。臺北市建國中學滿級分人數14人,拿到滿級分的建中學生吳靖平表示,媽媽手機先收到成績通知簡訊,當告知他考滿級分時,他開心的在家裡尖叫,自認為比中樂透還開心。
臺灣大學學測138人獲得滿級分 為近6年來新低紀錄
臺灣大考中心今天(18日)公布105學年度大學學測成績,全國共138人獲得滿級分,比去年少44人,成為近6年來新低紀錄。據中央社報導,吳靖平很高興拿到好成績,未來他考慮填寫夢幻科系,希望朝材料、化工科系發展,擬申請臺大化工系。
建國中學滿級分生學生林鑫佑則說,自己興趣廣泛,平常喜歡四處走走、拍照,攝影多以物體或風景為主,由於從小就喜歡看世界地圖,一直對這部分主題有興趣,未來希望能先走遍臺灣各處,目前第一志願是臺大地理系,希望未來能朝學術研究路線走。
桃園市武陵高中有4名滿級分學生,其中語文資優班的鞠雨融喜愛讀中外文學小說。她說,古典小說內中醫內容讓她萌生想鑽研中醫念頭,熱愛語言的她自學法文和日文,現在還在學拉丁文和義大利文,希望一直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可能往中醫發展。
臺中明道中學滿級分學生有4人,其中,在國文選擇題拿到滿級分的鄭昕表示,他受任教於明道中學國文科的父親影響,從小就培養閱讀習慣,訓練思辨能力,日常也和父親針對媒體文章或新聞事件進行討論,讓他具備既深且廣的學習視野。
嘉義高中有4人滿級分,其中,林柏翰去年7月18日代表臺灣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勇奪金牌。他去年出國比賽前,自己設計名片,以臺灣寬尾鳳蝶照片來介紹臺灣。
嘉義高中校長黃義春表示,林柏翰從國小起就對科學有濃厚興趣,就讀北興國中時,曾拿下嘉義市第29、30屆科展第一名、2012年IMC國際數學競賽九年級1等獎等佳績。林柏翰去年與另3名建中學生一起前往丹麥參加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共通過2場筆試、4場實驗考試,能從各國選手中奪得金牌,誠屬不易。
臺南一中有5人獲得滿級分,其中吳紹奇說,今年國文、英文非選擇題及社會考科題型出現轉變,想要考出好成績更多取決於面對新的考題時,能靈活思考與臨場抗壓與應變能力。
高雄中學共有9人是滿級分,其中有7人選擇從醫,希望順利進入臺灣大學醫科,1人計劃赴香港大學攻讀精算系。蕭亦廷的父母都是大學校長,母親在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擔任校長,他曾到澳門求學過,已建立自己的國際觀,所以打算到香港大學攻讀精算系,未來投身金融保險業。
高雄女中有4人學測達到滿級分,3人屬意從醫,1人打算選擇財務金融,興趣多元廣泛是她們的共通點。其中林倢伃受到醫生父母的影響,喜歡生物,曾獲得高雄市科展三等獎,期待行醫之路可以助人遠離苦痛。鄭翊蘋不諱言父母鼓勵她從醫,但是她獨鍾情於財務金融,所以決定要選擇自己的興趣。
臺東女中出現創校來首位學測滿級分學生,賴柔樺上課認真和追根究底的精神,拿到學測75級分。賴柔樺人緣好,是班上的開心果,經常帶給班上笑聲,父母親是公務員,從小成績就很好,當年基測也是臺東最高分。
賴柔樺的念書訣竅就是上課認真,下課複習,還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配合規律的生活,讓身心狀況都很好。除了讀書,她也喜歡運動,培養廣泛興趣,父母親完全支持她的選擇。今年學測作文「彎腰郵筒」,雖然事件距離臺東遙遠,但她有注意到這則新聞。她說,彎腰郵筒在颱風災情中溫暖人心,讓大家學會樂觀看待逆境。
個人申請 臺大68級分 清大、交大、成大65級分有機會
105學年度學測成績今天寄發,可用來「個人申請」。補教專家表示,今年成績普遍下滑,臺大68級分可試試,清大、交大、成大65級分有機會。由於滿級分人數減少,升學輔導專家劉駿豪推估,臺大醫學系以往都得滿級分才能過申請第一階段,今年74級分也可一拚。
選擇大學理想科系 專家:看天賦與興趣
105學年學測考生成績通知單於18日寄發,很多考生可能開始煩惱如何選擇大學科系。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王立昇表示,選系可從兩方向著手,一是「興趣與使命」,找到自己有強烈熱情並願意投入、樂此不疲的領域;二是「能力與特質」,分析自己的優勢智能和人格特質。
王立昇建議考生可參考哈佛大學的「多元智能理論」,找出自己適合的領域。例如工程學院重視邏輯數學、肢體動覺、自然觀察;社會科學院則重語文、內省、人際關係。他建議選系時,優先考量自身的興趣和天賦,其次才是就業發展,「一位不喜歡與人對話的數理高材生,未必適合讀醫學系。」
此外,IOH(Innovation Open House)開放個人經驗平臺找來臺灣38所大學、100個科系的200名大學生,將於22至26日每天上午11時至下午2時、晚上7時至11時,在線上進行問與答,幫助高中生解惑。
IOH創辦人莊智超表示,希望透過200名講者的分享,讓全臺不論是身處偏鄉或都市,學校、家庭有無資源的高三學測考生,都能找到發揮自己熱情的學校與科系,藉由學長姐的經驗傳承,讓學生的能力與熱情得以發揮,幫助臺灣未來能更好。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