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背景複雜 挑戰瑞典
【大紀元2016年02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姜雲清瑞典報導)到達瑞典的「難民潮」除了帶來數量巨大的難民,也給社會造成巨大的壓力,難民的複雜背景也挑戰瑞典的道義和法律。2015年瑞典接納了超過十六萬「難民」 。在這些人中,多少是符合聯合國難民公約規定的難民?多少是嚮往瑞典福利社會的經濟難民?深知多少是混入難民中的恐怖份子?
一向以寬容開放聞名世界的瑞典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瑞典多地發生暴力示威活動
瑞典各大媒體日前相繼報導了多起針對難民的暴力示威活動。這些活動發生在包括首都斯德哥爾摩在內的多個城市。
斯德哥爾摩的示威活動中,參加者大多身著黑衣,頭戴面具。他們聚集在街頭,呼喊口號,分發傳單。他們宣稱,瑞典人理應享有良好的治安環境,呼籲所有看到當前難民引發治安問題的公眾,不論身處斯德哥爾摩還是其它地方,都來跟隨他們。在他們分發的傳單中宣稱,「我們受夠了」,「要讓有罪的未成年難民受到應得的懲罰」。除此之外,他們還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警察沒有能力抑制來自北非的街頭兒童的犯罪,為了保護瑞典女性,他們除了自己動手懲罰犯罪難民之外,別無選擇。
一些示威活動中發生了零星暴力衝突,一名警官被襲擊,襲擊者隨後立即被逮捕。另外還有十餘人被警方帶走。他們將以策劃大規模暴力活動,對公務員使用暴力等罪名被調查。警方呼籲公眾,如果發現示威活動中存在暴力衝突的情況,立即告知警方。
來自多方的消息證實,參加這些示威活動的人不少是種族主義團體「北歐抵抗運動」(Nordic Resistance Movement)的成員,還有一些是足球流氓。很多人自稱來自「人民的示威」(The People’s Demonstration)這一組織。瑞典民主黨的一些成員也參與了示威,他們還在尼雪平(Nyköping)和烏克瑟勒松德(Oxelösund)等地組織巴士輸送人員前往斯德哥爾摩參加示威。
瑞典政府部門認真應對事態發展
斯德哥爾摩警方的一名主管貝裡耶松(Christer Birgersson)說,警方在示威活動發生時已經建立了一個臨時小組來應對可能發生的各種暴力衝突。與此同時,警方會對示威者分發的傳單進行審查,研判傳單上的內容是否涉及違法。目前,警方還會訪問一些可能受到攻擊,但是沒有報警的未成年難民,並研究示威現場監視錄影。警方希望通過這些舉措發現這幾起暴力示威中存在的犯罪行為,並找出施暴者和被害者。
對於將來,貝裡耶松宣布警方會在容易發生示威活動的場所進行不定期巡邏,並加派人員保持這些場所的秩序,預防類似事件再度發生。但是他拒絕透露警方會動用多少警力參與這些預防活動。
一名社會服務部門主管悅然森(Alexandra Göransson)告訴《快報》(Expressen)記者,他們已經告知他們管理的庇護所中的未成年難民不要離開庇護所。「做出這樣的決定確實讓我們很難過,但是我們必須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曾經在政府中主管「引導積極球迷文化」事務的社會民主黨成員布羅姆(Agneta Blom)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足球流氓和種族主義者聚集在一起。「足球流氓和種族主義者的共同點就是追求暴力,所以他們的合作很正常。」她告訴記者:「暴力團體聚集在一起是非常嚴重的事情,我們必須嚴肅應對這一問題。」
安全警察:恐怖份子混進瑞典
據瑞典移民局發言人,去年申請難民的人中, 一百多人因為同情恐怖組織而被上報安全警察。安全警察(Säpo)表示不會因為「同情恐怖組織」或者「曾經是IS成員」而驅逐人,他們追查的是其是否還在繼續恐怖行為。不過安全警察警告:很多人有暴力或者侵犯婦女的傾向,他們因而被視為「潛在危險人物」, 有可能在瑞典引發恐怖事件。
瑞典近期發生的針對難民營工作人員和瑞典婦女的暴力事件都是這一類難民申請人引起的,這些暴力事件也成為近期暴力示威的藉口。
瑞典社會的反思
示威活動發生後,一些女權團體在社交媒體播文,抗議暴力示威者以保護女性的名義散播對難民使用暴力的言論。女權團體強調瑞典女性不是暴力示威者的財產,不需要他們的保護,指明暴力示威者的行為讓女性恐懼、擔憂、憤怒和悲傷,並譴責帶著面具示威施暴的人。
瑞典《本地新聞》編輯薩維居(Maddy Savage)著文表示,瑞典最近的報導讓人們產生印象,好像社會秩序因為難民潮而變得混亂、種族主義思潮興起,但是這並不符合事實。
薩維居列舉數據指出,儘管收留了超過16萬名難民,2015年瑞典強姦案的案發率下降了12%,而且小規模盜竊的發案率也下降了。他同時引述了瑞典反種族主義基金會Expo的數據說明,去年瑞典種族主義團體的成員人數下降了。儘管瑞典民眾大多支持政府目前實施緊縮難民政策,但是去年一年,瑞典人向難民幫扶團體的捐贈創歷史新高,因此薩維居認為瑞典社會依舊寬容和開放。
2016年,瑞典預計可能再接收14萬難民,難民問題會對瑞典社會造成甚麼影響,這種影響的深度有多深,將會是社會各界今後關注的重點之一。
責任編輯:張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