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北門暌違39年重見天日 清代古城門亮相
【大紀元2016年02月11日訊】臺北市政府除夕凌晨開始拆除39年歷史的忠孝橋引道,將讓清代古城門–北門重見天日、正式亮相。2月11日上午副市長林欽榮舉行忠孝橋引橋拆除北門護甲卸除記者會,宣布忠孝橋引橋拆除進度超前,將提前於13日上午8時全線恢復通車。
臺北北門為中華民國國定古蹟,正式名稱為承恩門,由於面向北方,取意「承接天恩」之意而得名。清代自朝廷派駐臺灣的地方官員皆由承恩門入臺北城;有別於一般平民由南門入城而有所不同。
國家地理頻道紀錄忠孝橋拆除工程
據中央社報導,臺北忠孝橋引橋全長約750米,及橋墩臺30處,預計利用過年期間2月7日至14日共計8天,日夜施作,全區同步拆除,總經費新臺幣2億8,590萬元。拆除工程7日清晨4時展開,為落實全民督工,北市特別建置「Info-Box北門觀」看臺。
臺北市觀光傳播局斥資545萬元找來國家地理頻道團隊拍攝拆橋作業,並訴說臺北市整個舊城區歷史。臺北市也出動8臺GoPro攝影機製作縮時,見證歷史一刻。工務局為讓民眾更了解「拆橋SOP」,特別自製2分20秒的動畫短片,以分鏡方式解釋拆橋5大工法,並講解北門古蹟保護措施,讓不懂土木工程的市民也能夠一目了然。
柯文哲:拆除忠孝橋引道是臺北西區門戶計畫的第一步
對於過年期間拆除忠孝橋引道效益為何?柯文哲日前表示,鐵路已地下化,高架橋已無當年的實際必要,還有臺北門戶須美化,北門為重要古蹟但卻被引道包圍隱蔽,整個景觀須重新設計,讓北門被看見。
柯文哲表示,拆除引道是臺北西區門戶計畫的第一步,他指定副市長林欽榮擔任專案召集人,負責引道拆除完畢後的後續工程,希望後續以北門為中心的景觀及交通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完成。
林欽榮今天(11日)表示,忠孝橋引橋於除夕凌晨開始動工拆除,工程進度大幅超前,目前已超過90%,今天正式卸除北門護甲,也見證交通工程和文化保存共榮共生,原本預定15日上午6時恢復通車,現在將提前46小時,於13日上午8時全線恢復通車。
林欽榮表示,北門是華人地區僅存的嶺南式城牆,北門護甲拆除後,將成為新的「北門關」,除了讓大家以新觀點來看首都門戶,待機場捷運開通後,北門附近的A1站也將成為「海關」,旅客可直接托運行李至桃園機場。
林欽榮表示,引橋拆除後,重慶南路到環河北路全線開通,忠孝橋也恢復通行,但少了兩個匝道,以前重慶南路可直接上匝道,現在多了幾個平面路口,如塔城街、延平北路等,交通時間增加3至5分鐘是必然。#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