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社區之寶 臺僑中心董事長林正恩的故事

人氣: 141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12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伊鈴報導)1986年9月, 22歲的林正恩(Kirke Lin)駕駛一輛臺灣產的日本車,從多倫多出發,前往溫哥華Simon Fraser University上大學。當行駛到安省最北面的Thunder Bay時,汽車拋錨了。當地修理廠告訴他,零件要等到從臺灣或日本運來。林正恩趕不上溫哥華的秋季開學時間了。

於是,他就報讀當地的湖首大學(Lakehead University)。這次汽車拋錨,注定他的人生舞臺將在安省這塊土地上展開。

自負的青年時代

林正恩個性開朗,說話做事都快,風風火火的。一副近視眼鏡架在他的臉上,總給人一種喜劇般的幽默,富有表演力又能說善道,有他出場地方一定氣氛熱烈。

林正恩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13歲時隨父母移民加拿大。少年時代聰明伶俐,吹拉彈唱 ,樣樣在行。喜歡小提琴、鋼琴、唱歌,跆拳道也打得有模有樣,還差點進入演藝行業。

年少氣盛的他自負又驕傲,在學校裡不愛讀書,好打抱不平,惹事生非。在父母和老師眼裡,他是個叛逆少年;高中時差點被學校勸退。還好,19歲開始接觸教會,他開始慢慢變「乖」。

掙得人生第一桶金

湖首大學的生活為林正恩打開了另一扇窗:原來還有這麼多知識需要學習!學得越多,發現自己懂得的越少,越感覺自己渺小。在浩如煙海的知識面前,這顆年輕高傲的頭顱終於放低,開始學習謙卑。

林正恩學的是工程技術專業,也涉及心理學課程,讓他對社會工作產生興趣。但他明白,社會工作掙不到錢,要先打好經濟基礎。於是又繼續讀汽車工程專科學位。畢業後做汽車進出口貿易,生意擴展到中國、臺灣、香港、日本、韓國等。

當時,汽車油路系統含鉛技術改造還無人問津,林正恩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遇,利用學的汽車改裝技術進行油路系統改造,產品銷路很好。他成功完成第一桶金的資本積累。

投入社區工作

1994年,林正恩到臺灣同鄉會做義工,以實現從事社會工作的願望。那時,加拿大有些汽車銷售商逃稅(GST),稅務局查到買家頭上,導致很多人受害。林正恩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許多受害者處理類似的法律糾紛。為此,他吸引了大批支持者。

1995年,林正恩被推薦參選臺灣同鄉會副會長。當時競爭很激烈,那時他才知道什麼是社區政治。「因為有抱負,要服務於社區,必須有權力,有決策權,才能決定社區走向。」他要管理社區,就必須要了解社區,了解民眾的需要,幫他們解決問題,才能形成向心力。

在同鄉會那段經驗,林正恩學習了如何做人、做事,以及做事過程中所具有的勇氣、智慧、愛心。

成立臺僑服務中心

為了尋求一個隨時可以有人代替的工作, 1996年,林正恩開設汽車維修廠。這讓他隨時都可以離開去處理社區事情。他對社區的服務也吸引很多鄉親支持他的生意,讓處於初級階段的修車廠得以順利發展。林正恩對此心懷感恩,他要回饋社區。

1998年,林正恩成立臺灣僑民社區服務中心(簡稱臺僑中心),聚集一幫有共同志向的專業人士,為僑民、新移民、留學生等提供服務。這一幹就是18年。

做社區工作遇到的挑戰和壓力,超出林正恩的想像。團隊內部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如何達成一致?林正恩是個有個性、有主見的人,此時他必須學習妥協、協商,才能把事情辦好。

還有很多是來自案件本身的壓力。有些大案件很複雜,3、4種事件交叉、重疊,處理不好就會延伸很多問題和後遺症。林正恩和他的團隊成員各有專長,他們彼此取長補短,互相學習。

幫民眾排憂解難

幾年前,有一位單親陪讀太太,兒子在安省倫敦(London)上大學,她獨自住在多倫多。有一次在一個交叉路口,她的車迎面撞上一輛左轉的車,按交通法應該是對方錯。可是不久,她收到一份律師信,對方要控告她賠償2000萬。她嚇壞了。

這位太太的鄰居是位臺灣人,平時經常彼此打招呼。可突然發現這位太太不見了,打電話沒人接,敲門也沒反應,但她的車還在。奇怪,於是,這位鄰居連續幾天去敲門。

終於門慢慢打開了:出來一位蓬頭垢面,露出兩個嚇人的熊貓眼的女人。鄰居嚇一跳,她怎麼變成這樣?原來就是因為那封律師信,這位太太被嚇得一個月沒睡覺,天天躲在牆角,不敢見人。

林正恩和他的團隊以臺僑中心的名義,給對方去一封信,闡明事實是對方錯,完全可以起訴對方違規。最後對方只好撤訴。

在過去的某一個時段,臺灣的竹聯幫曾一度入侵多倫多。這個黑幫利用開派對吸引留學生,亂搞男女關係、吸毒販毒。導致學生不上課、墮胎。年幼無知的留學生被捲入毒品事件,被警方當黑道處罰。

林正恩獲得這些信息後,迅速和他的團隊著手處理,一方面利用法律的灰色地帶,儘量減輕留學生的罪罰;另一方面通知黑幫:有我在這裡,你就別想亂來!最後迫使竹聯幫離開多倫多。他說這份勇氣來自「正義」。

還有各種勞工糾紛、車禍等各型各色的案件,大多是一些律師和警察都感到棘手的麻煩事。林正恩和他的團隊利用各自的專長及人脈關係,通過溝通、協商,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許許多多處於無助和絕望的人通過他們的幫助度過難關。

18年的磨練,林正恩成熟了,臺僑中心也成熟了。從最初的手忙腳亂,到現在一遇到案件就知道怎麼處理,積累了許多經驗。當然也有超出他們能力範圍之外的案例。據估計,臺僑中心每年為鄉親至少避免1,000多萬加元的損失。林正恩無法估計到底付出多少時間、精力,只是粗略的估計至少少掙1,000多萬加元。

使命和責任

臺僑中心運行至今18年,有許多人參與進來,又有許多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離開。林正恩一直堅持下來。他給自己最大的理由是「放不下!」

「你沒有遇到、看到,你就沒有感覺。但你親眼看到時,如何放得下?」「你不幫,我不幫,誰去幫他/她?」他說這些話是帶著深情的,似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都是與他有關的近親。話語的背後更多的是責任和使命!

「沒有人強迫我這樣做,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林正恩說,服務臺僑中心18年,最大的收穫是自己在其中成長,學習如何做人、做事;也見識各色各樣的人性:有陽光的;也有醜陋的。

服務社區是林正恩真正的事業和人生舞臺。在今年的生日宴會上,他的哥哥這樣評價弟弟:「Kirke(林正恩)從小就是一個心地善良、富有愛心的人。小時候常常把家裡的食物全都拿出來,分給鄰居或上門乞討的人。」林正恩被人稱為是社區的「寶」。未來,他還想把臺僑中心的服務推向大陸、香港、韓國、越南、日本等社區,在人生的舞臺上繼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