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羅馬帝國興衰記(23) 富爭議的尤利安
2.尤利安(361~363年在位)教會史稱「背教者」
尤利安是後世評價具有爭議的羅馬帝王之一。他是君士坦丁王朝第一位帝王君士坦提烏斯一世的孫子,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的堂弟。其父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異母兄弟。
君士坦丁大帝去世後,諸王子陷入王位爭鬥中,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掌權後,殺害尤利安家族大部族人,只剩下尤利安與異母兄長加盧斯逃得一劫,尤利安在被流放中長大。
尤利安早年接受嚴格的阿里烏派基督教教育,成人後結束流放生活,又學習了新柏拉圖派哲學。
公元351年,君士坦斯被殺後,尤利安的兄長加盧斯被君士坦提烏斯二世任命為愷撒,354年因殘暴統治的罪名被君士坦提烏斯二世處決。其後尤利安被任命為「西方的愷撒」(副帝),與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共治帝國,但其實是聽命於君士坦提烏斯二世。
公元355至360年間,尤利安管理羅馬帝國高盧地區,以一介書生出人意料地展現軍事才能,成功平定戰亂、收復殖民地,並在領地減輕稅賦,治理經濟。
公元360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東方戰事不利,徵調尤利安麾下高盧部隊前往亞洲,而已經效忠尤利安的高盧軍隊拒絕接受命令,導致嘩變,直接擁立尤利安為帝王。
鑑於兄長加盧斯的前車之鑑,尤利安深懼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會加害於己,猶豫後接受了軍隊的推舉,與君士坦提烏斯二世正式決裂。
正當內戰一觸即發時,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卻因病去世,遺命中承認了這位君士坦丁家族最後的男丁為王位繼承人。
尤利安在位一年零八個月便戰死沙場,但其作為卻給後世留下深刻的教訓。
尤利安繼位伊始便宣布自己脫離基督教,改信多神教,一反君士坦丁大帝以來的宗教政策,重新扶持多神教,因而被教會史稱為「背教者」。
史學家對尤利安「背教者」的稱號存在爭議,因為「背教」的含義是曾經信教,後來背叛,但沒有史實證明其入過基督教。但從尤利安的成長經歷中可以得知,他十八歲成年前,曾接受嚴格的基督教阿里烏派的教育,這期間他很有可能受洗入教,甚至有史料稱他一出生即受洗。
尤利安的宗教政策不僅遭到基督徒的激烈反對,同時也不得多神教的人心,因為他所信奉的教派是多神教中一個小教派,以神秘、奢華的祭奠儀式著稱。
君士坦丁大帝時期雖然扶植基督教,卻也未曾迫害其它宗教,而他的繼任者們卻開始打破這種和平。當時不僅其他宗教,即使是基督教內部也是教派繁多,一派得勢即宣布其它派為異端,並加以迫害。
尤利安即位後,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稱各教派享有同等地位,包括異教等多神信仰。但由於他本人信仰羅馬傳統的多神教,因此他大力扶植多神教,打擊已經在羅馬占主導地位的基督教。這就是史稱的四世紀異教復興運動。
尤利安的宗教政策導致各宗教各教派間的矛盾加劇,開始互相攻擊,甚至仇殺。有史學家猜測,帝王的戰死有可能是軍隊裡怨恨他的基督徒所為。
尤利安對波斯的戰事也為後世所爭議。為收復失地,尤利安調集帝國各地區龐大的軍隊進行征討,雖然戰事順利時曾打到敵方首都泰西封城下(即薩珊王朝的首都),繳獲敵國大量戰利品。後在戰事失利撤回羅馬的途中,羅馬軍與波斯追擊的大軍遭遇,雖然羅馬軍大勝,但帝王也因身中標槍,失血過多而亡。
尤利安沒有後代,死前也未指定接班人,他在遺言中說明原因:「我的抉擇可能考慮不夠明智。要是無法獲得軍隊的同意,我的推薦可能會危及他的性命。」
尤里安是羅馬帝國最後一位多神教信仰的帝王。因他對希臘哲學的熱愛,後世冠以他與馬克‧奧勒留一樣「哲學家帝王」的稱號。
尤利安死後,軍隊推舉他的近衛隊長約維安為帝王。
約維安為盡快脫離戰事,趕回君士坦丁堡尋求元老院的支持以確認王位,放棄了之前戰役所取得的戰果,與波斯訂立停戰和約,將羅馬已經攻占的兩河流域領土讓予波斯,並放棄亞美尼亞地區的宗主權。
後世有評論說,波斯軍在與羅馬軍交戰中受到重創,無力再戰,約維安不該放棄已經到手的戰果。
約維安是基督徒,他在位期間,廢除尤利安的宗教政策,恢復在前朝受到打壓的基督教活動,也恢復被尤利安反對的三位一體教義為官方支持的正統教義,阿里烏教派從此在羅馬帝國境內失去影響力。
公元364年,約維安繼位八個月後,中毒死亡。
雖然被列為君士坦丁王朝的最後一任帝王,但約維安並未有君士坦丁家族血緣。(待續)@*
責任編輯:畢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