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高中擇校規則 新移民家長碰硬釘子(1)
【大紀元2016年1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採訪報導)在選擇高中時,每年移民家庭、尤其是新移民家庭因為語言不通、不清楚紐約的教育機制,在孩子的入學決定上「吃苦頭」的現象非常普遍。
有華人家長抱怨孩子進了幾乎跟(中國)國內一樣的高中,學校亞裔或華人學生比重高,甚至在校能用中文直接溝通;還有些家長想要把孩子轉學到更好一點的高中就讀,結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被折騰得夠嗆,因此怨聲不斷。
在紐約,高中入學跟小學、初中的入(轉)學不同,小學和初中生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要到劃區學校上學,而高中生有選擇學校權。但要從這400多所高中學校中選出12所,貌似看不難,實際上有時候,多選比單選還難。本期介紹紐約的高中選校制度,幫助華人家長們瞭解高中選校,避免走入選校誤區。
做足功課 比事後補救更有用
鄭全(化名)女士的孩子去年才從國內過來,按照劃片孩子只能上法拉盛的某高中,聽說學風不好。剛開始,她也沒多琢磨孩子上學的事,也沒有用心去考慮學校好壞,當時的心態就是有地方上學、孩子肯用功讀書才最重要。在她帶孩子去教育局註冊時,因為孩子剛來、自己也不懂紐約市高中擇校的規矩,等見到會講中文的工作人員,她就「順理成章」地把擇校的活兒推到了工作人員身上。
這是鄭全犯的第一個錯,也是讓她至今後悔的第一件事,不瞭解紐約的教育機制。理論上講,工作人員只是「好心」建議,剩下的功課還得自己做。在美國,必須要學會的一項技能就是獨立(Independent),獨立思考、獨立決定,還有獨立完成。工作人員說孩子年齡大,就介紹他去唐人街的一個高中。去了以後,發現那裏很多都是不想上學的孩子,「孩子是真心想要讀書,所以我就想把他轉回(法拉盛)來。」
可是再一次去教育局,就給碰上了「硬」釘子。「第一次申請很容易,第二次就很難。前後折騰了半年」,鄭全現在提及去年的經歷,還不禁嘆息,「非常不順。10月初我們去的,她們讓孩子2月份再去;2月份我們去,還是不行,而且態度很不好。」
她坦承,轉學的孩子家長在私下裡都有通氣,當聽大家說厲害點兒、發狠的、開後門的都能轉,「乖乖等待」的鄭全心裏真的很不是滋味。
在無奈之下,她搬了家,按照劃片就讀的原則、孩子成功轉回法拉盛的另一所高中就讀。事過一年,提及此事,她還是想要給後來的新移民家長提個醒:為孩子選高中一定「慎重慎重」,並表示如果自己提早知道這些入(轉學)信息,當時哪怕讓孩子先適應一段時間、再動手申請學校,就可以直接奔想要的高中去,也會避免後面的一大串麻煩。
想要轉學 會受教育局限制
填報高中志願是從2005年開始執行的紐約市新規。緣起是2004年8月底,紐約市14個高中註冊中心大排長龍、電腦數日不能工作,場面出現一片混亂。為避免再度發生混亂,教育局決定嚴格控制並緊縮高中轉學人數。
在學生升入8年級後,會有一次選校機會。這時華裔家長和學生可參考學校排名,選擇學區的中上等學校,這個時候教育局不會干涉。有時候為了上某指定學校,家長們舉家搬遷到學區內。但有一點大家或許不知道,據紐約華人家長會會長朱寶玲介紹,學生跨區選校必須要在該區內上住(上)滿一年才能申請跨區轉學。所以要讓孩子順利上理想的高中,要提前一年動手。
此外,每年學生在8年級選校後,教育局允許學生在5月份進行一次選校更正,這個機會也要善加利用。理論上說,九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向學校及輔導顧問提交轉學申請,但是獲准的可能性較小。當時教育局負責高中入學的最高主管夏芭拉(Liz Sciabarra)表示,教育局把安全、健康原因和通勤距離等因素列為要求轉學的優先考慮;以其他原因申請轉學的學生,恐難滿足要求。所以對已分好學校的9年級新生,也不能立刻取得轉學機會,不過他們仍可通過上訴管道證明轉學的必要。
說這麼多,是想告訴家長們,千萬不要等到發現就讀的學校完全不適合你的孩子,而又錯過了選校的最佳時機,那時候,「(孩子)想要再轉學,就只能在教育局給你的一堆西班牙語學校以及三所以下完全都是中國人的中國式學校中挑了。」很多華人的孩子對此感同身受,紛紛在網絡上發帖表達無聲的抗議。(待續)
責任編輯:麗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