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酌古鑒今:雖富貴猶讀書不倦 撰《通典》體大思精

作者:陳必謙

酌古鑒今。(曉韻/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121
【字號】    
   標籤: tags: , ,

唐代人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附近)人,他天性愛好學習,雖然身居高位,依然每天讀書到深夜。以前,劉秩兼採百家,按《周禮》六官的分類方法,撰成《政典》三十五卷,房擔(人名)稱讚劉秩的才學勝過劉向。而杜佑卻認為劉秩尚有不足,因此在《政典》的基礎上,廣泛地補其所缺。並且斟酌情況,增加了《開元新禮》的內容,完成一部二百卷的巨著,定名為《通典》。

杜佑出身世家,年十八即以父蔭補官,史稱他「仕宦六十年,三朝宰相。以功名始終。」但更值得我們稱道的是杜佑的終身好學,他幼年讀書就十分勤奮,為官後雖身處榮華富費,又有繁多的政務,但都沒有能夠消磨他學習進取的熱情。公務之餘,常常讀書到深夜,特別注重歷史典籍的學習。

杜佑花費了三十多年時間,編纂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載歷代典章制度的專書《通典》。貞元十七年,杜佑把《通典》呈獻給唐德宗,德宗看後很高興,下詔大加褒獎。當時的學者們也佩服《通典》寫得好,文字簡明而內容十分詳備。《通典》共二百卷,體大思精,包羅宏富。寫作方式和結構開創了我國史書編纂的新體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還有三分沒學著!」杜佑這種好學進取的精神,不就是對我們極大的激勵嗎?

(事據《新唐書》)@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每克一城,乾隆帝都要舉行盛大儀式,祭告宗廟,重賞有功的將士,破格拔擢將士,並在紫禁城建紫光閣,將戰役中有大功之臣,繪圖像於其上,並為其賦詩立傳,極盡褒揚之能事,以勵將帥奮進之心
  • 只有仁義的人(上位者),才知道仁義是如何成為人民的利益的。不仁義的人是不懂得的。
  • 齊景公果真走出了宮殿,到野外來,與百姓共同生活,日曬夜露,誠心盡力地祈禱上蒼。過了三天,老天真的下了場大雨,老百姓都及時地進行了耕種。君王以民憂為憂,以民樂為樂,與百姓同心同德,上蒼才會降福下雨。
  • 君主如果講求道義,那麼百姓就會心服口服;如果全國百姓都講求道義,那麼敵國也不敢來攻打了啊!
  • 每個鄉里都要置一個木鐸(木鈴),選派一些年長之人,每月六次邊走邊宣講「勸農務本」的道理。各鄉里還都置有一面鼓,凡到農忙季節,每天清晨擊鼓催農民下田。
  • 悠悠蒼天!在中國百姓心中 ,那些能夠為民請命的人,就是他們的保護神!
  • 向敏中作為一名法官,對罪犯已然供認不諱的罪行,不予採信。而是講求證據,並能夠做到盡心竭力探求事實真相,耐心細緻地為僧人平冤洗辱,真是功德無量,不愧為斷獄官的楷模!
  • 李世民一再強調說:「人死了就不可能再生,用法一定要寬簡。」「若刑罰不當,殺錯了人,怎樣追悔都不能使人再活過來。」
  • 當時,官場積弊頗多,地方官以土特產「孝敬」上司,幾乎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有一次郡守下帖讓合州送魚。于成龍很不以為然,慨嘆上書,講:「民脂膏竭矣!無憐而問者,顧反乃樂魚,且安所得魚乎?」
  • 若夫聞譽而喜,聞毀而戚,則將惶惶於外,惟日之不足矣,其何以為君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