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43歲曾文水庫回春 防淤隧道地下建功
【大紀元2016年11月12日訊】曾文水庫是台灣蓄水量最大水庫,總容量高達7億4840萬立方公尺,但因地震、颱風帶來泥沙,讓1/3水庫淤積,經濟部水利署盼靠著防淤隧道工程完工,讓43歲水庫再度回春。
近年來由於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造成降雨集中,造成水庫淤積加劇,其中國內重要的水庫如石門、曾文、南化水庫淤積率都超過3成,影響水庫使用壽命。
曾文水庫自民國62年啟用至今,營運已逾40年,這座全台蓄水量最大水庫,當初設計總容量高達7億4840萬立方公尺,但因921大地震、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泥沙,加速曾文水庫淤積,目前水庫庫容量僅剩5億多立方公尺。
「曾文水庫減少2億多庫容量,不是平均43年的淤積量,而是9場颱風帶來的淤積」,經濟部水利署長賴建信這麼說。
98年莫拉克颱風造成曾文水庫增加9108萬立方公尺的淤積,占設計總容量12%,水利署形容,「等同於水庫瞬間老了20多歲」。
為減少水庫淤積,水利署開始建造曾文水庫防淤隧道,為目前全台最大防淤隧道,經濟部次長楊偉甫表示,現在要建造一座新的水庫非常困難,若能把水庫壽命延長,「就等於是有一座新的水庫」。
「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工程難度比石門水庫還來得高」,楊偉甫解釋,在水庫持續蓄水的情況下,該工程需要在山壁挖洞,且放入許多設施,且不能影響水庫安全,是目前全台最大水利地下工程。
此外,曾文水庫防淤隧道進水口處為全球首創的象鼻引水鋼管工法,必須水下施工並派遣潛水伕確認鋼管安裝位置,及螺栓緊度與扭力等,其精確度及施工困難度皆相當高。
考量下游河道腹地狹小,為避免含沙水流從防淤隧道高速流出後,直接沖刷、侵蝕河岸,水利署在防淤隧道內建造高46公尺、相當於10層樓高的消能池,為國內第一座在防淤隧道內的消能池。
水利署表示,曾文水庫防淤隧道預計106年7月完工後,盼未來能讓水庫容量恢復至最大使用效率,估計完工後一年可清運104萬立方公尺淤泥,其清淤速度及效率遠超出單靠抽泥船,若以每立方公尺500元的清淤行情計算,更可為水庫維護省下近5.2億元成本。(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