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諾貝爾2016物理學桂冠 探嶄新奇異物質世界

2016諾貝爾物理獎由三位英國出生的科學家戴維·索利斯(左)、鄧肯·霍爾丹(中)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右)獲得。 (JONATHAN NACKSTRAND/AFP/Getty Images)

font print 人氣: 14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6年10月05日訊】2016年10月4日揭曉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發現奇異物質的奧秘、利用先進數學方法研究物質的不尋常狀態的三位學者: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霍爾丹(Duncan M. Haldane)和科斯特利茲(J. Michael Kosterlitz)。這三位桂冠得主都是英國出生、目前定居美國的學者。

據中央社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表示,「今年的桂冠得主打開了未知世界的大門,在此世界中,物質能處於奇特狀態。他們利用先進數學方法研究物質的不尋常狀態,諸如超導體、超流體和薄磁膜等。」

「拜他們的開創性研究之賜,如今正在探索物質的嶄新和奇異狀態。許多人期待未來能應用在材料科學和電子學上。」

三位桂冠得主使用物理學的拓樸學概念(拓樸:topology,或意譯為位相幾何學),是他們研究創新發現的決定性因素。拓樸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屬於幾何學。他們利用拓樸學當工具,讓專家嘆服。

1970年代初,科斯特利茲(J. Michael Kosterlitz)和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推翻當時的理論,也就是超導電性或超流動性不可能在薄層發生。他們證明低溫下會出現超導電性並解釋其機制–相變,相變會讓超導電性在較高溫度下消失。

1980年代,索利斯能夠解釋以非常薄電傳導膜進行的先前實驗。在差不多同一段時間,霍爾丹(Duncan M. Haldane)發現拓樸概念可以用來解釋在部份物質中發現的磁性。

哈爾丹教授目前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系任教,他說,非常意外也非常感恩獲獎。哈爾丹1951年在倫敦出生,他說「如今有許多重要的新發現是根基於我們當年的研究」。

索利斯1934年在蘇格蘭貝爾斯登(Bearsden)出生,目前是華盛頓大學的榮譽教授。索利斯在原子、電子及核子系統的理論有重大貢獻,他的研究包括超導現象,核物質性質,及原子核內集體運作等。他將獲得50%的獎金。

科斯特利茲1942年出生於蘇格蘭亞伯丁(Aberdeen),目前在布朗大學任教。他與霍爾丹將平分50%的獎金。

倫敦奈米技術研究中心物理學教授布瑞姆威爾(Steve Bramwell)指出,霍爾丹、杜列斯及利斯特利茲三人獲得諾貝爾獎是實至名歸。

他說,在我們生活週遭的物質行為十分複雜,這幾位物理學家找出簡單的原則,讓我們得以了解物質的世界並預測新的現象,由於一般的物質可能包含數兆個原子在其中,是極為艱鉅的挑戰。

責任編輯:古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國立清華大學「諾貝爾大師在清華」講座,邀請發現「夸克」(quark)的1990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傅利曼(Jerome Isaac Friedman),以「觀察質子中的夸克」為題,與清大生及非專業領域的高中生、社會人士分享他的研究歷程與人生心得。
  • 暫無法根治的紅斑狼瘡症,或許有治癒曙光。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及其研究團隊,近期針對青蒿素的研究又有新突破,研究發現青蒿中還有其它抗瘧成份,對治療紅斑狼瘡也有明顯效果。屠呦呦曾表示:「這是傳統中醫藥帶給全世界的禮物。」屠呦呦因受中醫古籍啟發成功提取青蒿素而獲得諾貝爾醫學獎,也將中醫藥推上世界舞台。
  • 今年諾貝爾獎將於今天先公布醫學獎,最後揭曉的文學獎預定13日公布。1901年至2015年間,最老和最年輕的得主是誰?有多少女性獲獎?以下是諾貝爾獎基金會提供的答案。
  • 世紀大獎諾貝爾獎設有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化學、和平、經濟和文學獎項,何以不設數學獎?傳說和諾貝爾的愛情故事有關
  • 週一(10月3日)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被日本的Yoshinori Ohsumi獲得。他的突出貢獻是發現了細胞的「自噬」。
  • 71歲的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教授大隅良典贏得今年諾貝爾醫學獎,主因是對細胞「自噬」機制的開創性實驗與研究,這種功能若出問題可能導致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
  • 週二(10月4日),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委會在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2016諾貝爾物理學獎由三位科學家獲得,他們是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戴維·索利斯(David J. Thouless)、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鄧肯·霍爾丹(Duncan M. Haldane)和美國羅德島布朗大學的邁克爾·科斯特利茨(J. Michael Kosterlitz)。
  •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今天揭曉,最快台北時間下午5時45分宣布。
  • 伴隨著飄揚的五彩布條、七彩霞光,有著絕世神功的俠客在操偶師的掌中翻騰跳躍,源自台灣的「金光戲」是1950年代流行的布袋戲的一大種類。同一時期,美國知名布偶劇電視節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角色豬小姐(Miss Piggy)與青蛙科米(Kermit)自布偶師Jim Henson在1955年創造以來,成為美國電視、電影行業重要的文化象徵。當台灣布袋戲來到美國,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本報記者專訪現任台北偶戲館館長的蔡易衛,分享他兩年前訪美交流的經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