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心靈視野

「沉默」能促進腦細胞再生 健腦、開智又紓壓

【大紀元2016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潔雲編譯報導)2011年,芬蘭旅遊局將寂靜當成一種旅遊「產品」進行推廣,以吸引遊客前來體驗這片沉默土地的美麗。他們發布了一系列照片,表現大自然中人的孤寂,並使用宣傳語「請保持沉默」(Silence, please)。國際品牌顧問西蒙‧安霍爾特(Simon Anholt)還為之添加了一行標語:「別說話,行動吧。」(No talking, but action.)

當週遭的世界越來越吵雜,靜默正變得越發具有吸引力,沉寂之地所提供的紓解空間也益發成為賣點。選擇靜默及沉寂之地,可說是很明智的舉動,如生活指南網站lifehack.com刊文歸納的一系列研究已表明,寂靜對於大腦的益處比我們想像的大得多。

沉默促進腦細胞再生,成長為神經元。

2013年發表在《腦結構與功能》(Brain Structure and Function)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監測了不同種類的噪聲和沉默對小白鼠大腦的影響。沉默在研究中起初是用來對照的,研究人員卻驚訝地發現,當小白鼠每天有2小時聽不到聲音時,它們的海馬體會生出新的細胞,海馬體是與記憶、情感和學習相關的大腦區域。

大腦中新細胞的生長不一定等同於有益健康。不過研究者伊姆克‧科斯特(Imke Kirste)表示,「我們發現,沉默真的有助於新生成的細胞分化成神經元,並且整合到系統中。」在這個意義上,沉默可以真正健腦。

沉默時,大腦積極地內化和評估信息。

2001年的一項研究定義了腦功能的「默認模式」,表明即使大腦在「休息」,它也在十分活躍地內化和評估信息。

後續研究發現,這種默認模式在自省過程中有所應用。約瑟夫‧摩根(Joseph Moran)等作者在2013年的《人類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雜誌上刊文寫道,相較於「自我認知」(比如說思考自我概念或自尊的問題),大腦的默認模式網絡「與思考自己的個性特徵(即『自我反思』)關係最為緊密」。當大腦休息時,它能夠將內部和外部信息整合到「一種有意識的運作空間」中。

當你不因噪音或有目標的任務分心時,似乎有一段安靜的時間,可以讓你「有意識的運作空間」來處理信息。在這段沉默的時間裡,你的思維獲得了它所需要的自由,可以發現它在你內心和外部世界中的位置。

這種默認模式可幫你以富有想像力的方式來思考深刻的事物。正如《白鯨記》作者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所寫,「所有深刻的事物、事物的情感,都由沉默引領,有沉默匯入。」

即便是兩分鐘的靜默,也比聽「放鬆」音樂更讓人放鬆。(fotolia)

沉默可減輕壓力、緩解緊張。

研究也發現,噪聲對我們的大腦有顯著的生理影響,可導致應激荷爾蒙水平升高。聲波經由耳朵以電子信號的形式傳遞到大腦。即使在睡眠中,身體也會對這些信號作出反應。與記憶形成和情感相關的杏仁核(位於大腦顳葉)被激活,使得人體釋出應激荷爾蒙。如果生活環境一直都很嘈雜,你的應激荷爾蒙便會居高不下。

2002年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第13卷第9期)上的一項研究,調查了慕尼黑機場的遷址對兒童健康和認知的影響。康奈爾大學人類生態學教授加里‧埃文斯(Gary W. Evans)指出,接觸噪聲的兒童會產生讓他們可以忽略噪音的承受反應。有趣的是,這些孩子不僅忽略有害的刺激,也忽略了他們應該留意的刺激(如說話聲)。

埃文斯寫道:「這項研究是最強有力、或許也是最明確的證據,表明即便是無損聽力的噪聲,也會導致壓力,對人有害。」

而靜寂對大腦起到的效果似乎與噪音相反:它可以讓身心的緊張得以釋放。在《心臟》(Heart)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兩分鐘的靜默比聽「放鬆」音樂更讓人放鬆,所觀測到的效果是基於血壓和腦部血液循環的變化。

靜默還能補充我們的認知資源。

噪聲污染對人的認知功能的可能影響,已經有很多研究,結論是噪音會影響工作和學習,也可能讓人動力不足、錯誤更多。最受噪聲干擾的認知功能是閱讀注意力、記憶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發現,住宅或教室臨近機場、鐵路或高速公路的孩子,閱讀分數較低,認知和語言技能發展較慢。

好消息是,處於聲音較低的環境中,大腦可以「恢復」一些認知能力。在靜默中,大腦會放下知覺防護,找回過量噪音帶來的「損失」。

由此看來,到芬蘭旅行或許真的可以提上日程,在那裡,你可尋見有益大腦的靜默。如果芬蘭有點遙不可及,你也可以找個安靜的地方獨自散步,這或許會讓你和你的大腦進入一個更美好的天地。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