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0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于佩紐約報導)十月是「家暴防治月」,在華人社區家暴也一直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特別是在布碌崙日落公園地區,今年就發生了好幾起震驚華人圈的家暴事件。為什麼華裔移民的家暴事件如此頻繁地發生呢?
布碌崙第11社區委員會委員羅添福博士認為主要是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造成的,「中國人幾千年來就講究男的當家做主。特別是一些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華人男性。他們有人會覺得自己辛苦賺錢養家了,那老婆孩子就得要聽自己的。」
而美國的傳統價值與這種觀念恰恰相反,「美國人講究平等。特別小孩子在學校裡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的。老師會鼓勵他們勇敢發表自己的看法,要有自己的主見。小孩在學校久了,就會潛移默化的接受這種價值觀。」
所以在新移民家庭中,父親往往覺得「我是老爸,我說了算!」而小孩則認為「我們是平等的,你不能勉強我。」「那麼中美價值觀就在父子間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往往這個時候,華人爸爸就會覺得受到了很大的衝擊,『我讓你幹什麼,還得跟你解釋?還得徵求你同意?簡直反了!』然後一巴掌就打下去了。」
羅博士進一步解釋道:「而且在傳統中國價值觀裡,父母打孩子是很正常的。誰都不會覺得有什麼。華人父母根本不會想到這樣做是錯的。更別提意識到這樣是違反法律的了。」
生活壓力再大 也不能拿孩子撒氣
羅博士認為,有些八大道的華人父母可能比紐約其它區的華人父母壓力更大。因為很多八大道的華裔父母是新移民,而且沒有身分,他們很怕被查,每天生活在一種恐慌的狀態下,這樣本來就容易積累壓力。再加上沒有工作許可,他們往往在找工作上也存在很多困難,只能去做很辛苦的餐館啊、美甲等工作。這樣一天十幾個小時幹下來,回到家已經很疲勞了,可能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如果這個時候,孩子再不聽話,那他們就很可能會很生氣,直接動手了。因為他們累得根本沒力氣跟小孩子講道理了,動手比較快。」
另外,有些偷渡來的新移民還背負了很重的債務,「他們有的還要還蛇頭幾萬美元的債,還要寄錢回國內養家。而且還要養自己的小家。一旦沒有了工作,可能房子也沒得住,飯也沒得吃,國內親人也沒生活費了。在這種壓力下,火氣難免會大。」在這樣的重壓下,夫妻之間的爭吵也會變多,就是這樣,也不能把氣撒在小孩子身上。
在美國打小孩 老師發現一定報警
「但是打小孩子的後果是很嚴重的。」羅博士強調說:「如果學校老師發現了小孩子身上的傷,一定會報警的。」「曾經有個華人媽媽是學校的老師,她的孩子也在同一所學校上學。有一次,小孩子上課沒有好好聽講,老師讓他到校長室。當時這個媽媽正好也在校長室,看到自己的孩子走進來,覺得很丟人,抬手就給了他一巴掌。當時校長都嚇壞了,趕緊阻止她,這位媽媽也很快被學校開除。」
家長應耐心跟孩子溝通
類似的事情在紐約屢見不鮮。有的父母還被法院起訴,甚至跟孩子分離。羅博士建議華人家長千萬不要動手打孩子。「華人父母要適應美國的價值觀,耐心的跟自己的小孩溝通,慢慢跟他們講道理。我知道華人父母一般都很忙,很辛苦,但是還是要多分一點時間給小孩。」
「有的父母看到小孩成績不好,就很生氣,跟小孩發火。而且父母們往往喜歡說:『你看誰誰家的小孩考的這麼好。你為什麼考的這麼差。』」
羅博士表示自己在教育領域有十幾年的經驗,他觀察到,「這些父母往往沒有注意,或許考的好的小孩已經來美國很多年了,英語沒有問題了。或者那家小孩有父母兄弟在學習上幫助他們。而自己家的小孩可能剛來美國,英語還不行,那學習當然受阻啦。」
羅博士建議,華人父母應該多想想怎麼才能幫助到自己的小孩,而不是動不動就打他們,「要做到這一點就要多了解小孩在學校的情況。華人父母要多去學校跟小孩子的老師聊,向他們詢問自己小孩在課堂上的表現;平時在學校都在做什麼;跟什麼樣的小孩在一起玩等。他們還應該多去參加PTA (家長教師協會),不能把責任都推到學校身上。美國學校跟中國學校不同的。在美國,學校只有一半的責任。而放學回家後怎麼教育好小孩,就是家長的責任了。」
羅博士最後說:「所以給孩子多一些時間和耐心。多了解美國學校的運作。不是指責、打小孩,而是想怎麼能幫助小孩子做好。」◇
責任編輯: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