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被迫從事不穩定就業 數名華人女工自曝遭遇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10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月諦、李平報導)瑞爾森大學的研究員近期採訪了大多地區(GTA)的12位華人女工,並在國際消除貧困日(10月17日)公布了她們的遭遇。

張媛(化名)以前在中國當會計,2001年抵加。為了繼續從事會計工作,她花10年時間在加拿大讀書,先後在大專院校獲得了英文、會計、理財文憑,曾在一間銀行和稅務局工作。為了提高學習成績,她在學校裡看書,直到晚10點才回家,沒時間照顧兩個小孩。

「幸好我拿到了個人護理文憑,現在一邊當兼職護理人員(PSW),一邊還學生貸款(超過6萬元)。利息率超過房貸利率,這使我倍感壓力,」張媛說。

中國移民林梅(化名)有兩個孩子,老二剛幾個月大。她想把兩個小孩送到託兒所,但是困難重重。她丈夫的收入不高,在唐人街兼職工作。為了養家餬口,她必須上班。產假過後,她準備回食品加工廠工作,需每天早上4點起床,5點坐巴士,6點開工。如果她去上班,早上就沒人帶孩子,因為託兒所開門的時間比較晚,她丈夫不能同時帶兩個小孩。

王娜(化名)以前在中國的兒科病房當護士。她向中國的中介公司付了2萬加元,然後以住家保姆(Live-in caregiver)身分來加拿大照顧嬰兒。

「在加拿大照顧小孩和在中國當兒科護士很不同。主要的挑戰是我必須和雇主(小孩的父母)住一起,必須會做西餐。我的英文不好,讀故事書有困難。我每天早7點上班,晚8點下班,很少能獲得加班費,」王娜說。

劉芬(化名)以前在中國當雜誌編輯。她的英文不好,來加拿大後無法適應新環境,沒工作,也沒收入。她丈夫有工作,有收入,管著家裏的錢,決定她是否可以去學校進修。她在加拿大生了第二胎。她說:「由於過度依賴丈夫,我在家裏沒地位,感到很沮喪。」

安省工人維權中心(Workers’ Action Centre)的華裔組織者劉碚溪告訴《大紀元》,很多華人女工從事個人護理工作,比如在醫院照顧病人,在學校照顧小孩,在養老院照顧老人。她們生病後依然上班,不然可能被炒魷魚。她們可能把病傳染給老人和小孩,甚至加重病人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

「有些華人是自僱人員(Self-employed),不受勞工法的保護。她們的工資低於法定最低工資(每小時10元),每週工作超過50小時,拿不到加班費,也沒有任何福利待遇,」劉碚溪還說。

女移民深陷現代奴役

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瑞爾森大學(Ryerson University)的研究員在省府大樓舉行記者會。

瑞爾森大學在星期一公布的一份最新報告稱,大多地區(GTA)女性新移民與難民因生活所迫,許多人被迫從事不穩定或臨時工作。扣除子女日托和中介費後,有些母親每小時收入僅剩3元,形成一種現代奴役。許多人陷入低收入和不健康的惡性循環,最後導致公共健康危機,給地區經濟和醫療系統帶來負面影響。

華裔工運領袖、瑞爾森大學Sam Gindin社會公平與民主主席吳溫溫(Winnie Ng)說, 臨時工作已日益成常態,工作條件危險,無法受到工作場所安全與保險委員會(WSIB)和《職業健康與安全法(OHSA)》保護。臨時工通常被剝削後就被冷落在一邊。不穩定就業現象日益擴散,就像病毒一樣,嚴重影響著移民女性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變差

為完成這項報告,研究團隊在大多地區採訪了48名少數族裔的女移民。其中75%的人從事不穩定就業,如兼職、臨時工作,多數從事個人護理工作、食品加工或零售。65%的人同時打幾份工。有的女性說工作時受傷率高,會接觸化學物質,工作場所缺乏足夠的保護設施。 受訪者還表示經常出現頭痛、更年期提前、流鼻血、高血壓和皮膚紅腫等現象。

調查還發現,移民女性身體差也會影響到心理健康。來自西藏的帕爾頓(Tsering Paldon)說,2011年來加時,她曾通過中介在一家土豆加工廠工作,有時一天要干16小時,嚴重地影響了她的身體健康,工作不穩定。這可能是她後來得上偏頭痛的主要原因。

研究還說,移民女性不僅上班時飄忽不定,還要照顧家庭,再加上缺乏就業保護,如享受不到應有的病假福利,被就業中介剝削,都加劇了移民女性的身心負擔和壓力。帕爾頓也說,這些中介就是利用了這一弱勢群體進行大肆剝削,完全是一種現代奴役。

目前安省政府正在審查就業與勞工法,希望為不穩定就業人群提供更好保護。報告對此提出幾點改革建議,如工人每年有7天帶薪病假、提前2周知道排班安排,加強工作職介所監管,制定更公平的工人賠償制度等。

責任編輯:岳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