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0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徐翠玲台灣台北報導)環保署提出6年、110億「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預算,其中77%(約84億)花在延役14座焚化廠及興建澎湖焚化廠。看守台灣協會等團體與美國戴奧辛專家歐瑞斯(Peter Orris)20日提出訴求,希望立法委員凍結這項預算、蔡政府實現不再興建焚化廠承諾、做到廢棄物減量及零廢棄,並在2個月內公告焚化爐底碴與飛灰為事業廢棄物。看守台灣也在網路上發起凍結預算連署,已有台灣40多個團體連署、國外30多個團體聲援。
台灣26座焚化廠,其中24座營運中,台東、林內焚化廠未曾啟用。看守台灣研究員孫瑋孜說,焚化廠除燒生活廢棄物也燒事業廢棄物,如果不燒事業廢棄物,總體餘裕量達44%,不需加蓋焚化廠。「建構綠能永續新世代垃圾處理計畫」,預算大部分跟綠能無關也不永續。
歐瑞斯指出,焚化過程產生有毒物戴奧辛、砷,會累積在焚化廠工作人員尿液、血液中,也出現在焚化廠附近居民身體中。這些物質無論劑量多低,都對健康有很大影響,跟癌症、生殖能力、呼吸系統疾病等有關。因此過去10年幾乎沒有美國醫院還用焚化爐,城市焚化爐也沒增加。
「建焚化爐抗爭絕對不會少,現在最好收手。」澎湖海洋公民基金會執行長翁珍聖說,環保署把問題丟回給澎湖縣政府,只會製造新環境問題。他認為,跟推動健保一樣,零廢棄在澎湖就可以做。澎湖垃圾前三名依次為廚餘、紙類、塑膠,超過90%,在澎湖要把垃圾減到低於10%做得到,不要蓋爭議性焚化爐。他建議環保署,把10億交給澎湖縣政府,分6年每年減少50%垃圾量,做零廢棄專案,把澎湖做成零廢棄政策示範點。
環保署督察總隊副隊長林左祥回應,垃圾處理是地方事務,不是由環保署指定蓋或不蓋焚化廠。垃圾處理有很多選項,要慎重評估、思考,各種選項都有可能性。應聽聽縣民的意見,再找出最好的處理方式,環保署再予以協助,垃圾處理屬地方事務,地方應就地方特性做充分考量。◇
責任編輯: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