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品人
在迷中,人看問題的水平隨其道德層次的不同而不同。《人品篇》中張三丰展現了其獨有的品人之理:
「人品近似之界,不可不明。
「有人焉,正氣自存,離群特立,人以為傲也,吾以為毅;
「有人焉,謙光自處,與世無殊,人以為流也,吾以為和;
「有人焉,優遊自適,率乎天真,人以為惰也,吾以為安;
「有人焉,嘯詠自如,由乎天命,人以為狂也,吾以為達;
「有人焉,鄭重持身,豐裁峻節,人以為驕也,吾以為嚴;
「有人焉,渾厚立己,性格堅蒼,人以為拙也,吾以為樸;
「有人焉,義利分明,一私莫著,人以為矯也,吾以為介;
「有人焉,襟懷卓異,一塵不親,人以為僻也,吾以為高;
「有人焉,雍和滿著,不識文詞,人以為俗也,吾以為儒;
「有人焉,清淨為緣,不知經懺,人以為愚也,吾以為覺;
「有人焉,飲食無異,寒暑不災,人以為怪也,吾以為仙。
「賢否錯出之間,有相似而實不同者,不可不細觀也。」
吃虧是福
吃虧之時人多憤憤不平,《能讓篇》中張三丰勸人忍讓為先。
「養和之室,積厚之家,西壁東堂,宜書格語。」
「譬如吃虧一條,人多不平。不知吾能忍讓,即是為自己養和,為子與孫積厚之事。今將聖神賢士至理名言,約書幾句,以為人勸。」
「有云:『便人乃自便,宜人乃自宜,我便人不便,我宜人不宜』者;
「有云:『吃得虧人多厚福,賺得盈時總是虧』者;
「有云:『若使人人皆得勝,人間誰合受虧人』者;
「有云:『乾坤兩字盈虛定,吃盡虧時劫已除』者。
「予亦有句云:『虧我多時天不忍,老天定與我便宜。』
「諸生勉乎哉!吃虧人終不受虧也。」
虛無實有
《虛無篇》中張三丰超越道佛,講明虛心使人覺悟,放棄執著,無中能生有。
「虛無者,老、釋同傳之旨也。虛者何?虛心也。心虛故神清,神清故性慧,大超脫、大解悟從此生矣。無者何?無我也。無我故無人,無人故無慾,大清淨、大歡喜從此得也。今汝兩門人,不明虛無,只探實有。實有二字,其名亦佳,究竟入迷者如穀之數。日求實而談金石,無一得也,日求有而參禪偈,生六塵也;無量恆河沙,誰是第一波羅密哉?吾憫爾等愚,吾開爾等智。觀心虛而至性慧,知虛之能取實也;觀無我而至無慾,知無之能包有也。」
養生之術
修真之道常常混同於養生之術。《養生篇》中張三丰指出修真以超越生死輪迴,養生以延年益壽。
「人之所欲,莫甚於生,欲得其生,須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輕生。……若夫生值太平,躬逢盛世,或貴或賤,全孝全忠,為國家耆英,為世間人瑞,則生生者,不可不知養生也。養生之論,與修真不同。修真可以逃劫數,道也;養生可以延年命,術也。」
「然養生而不明古今天人之理,亦終無集驗之方。上古之民,渾樸為風,寡慮寡思,寡言寡笑,寡視寡聽,粗衣糲食,不識不知,故能保全其真,以永眉壽;近今之民,浮華日啟,多慮多思,多言多笑,多視多聽,豐衣厚食,蕩志蕩神,故嘗伐其性,以致夭亡。」
「天道之泰,在乎能復。日昃又中,月缺又圓,雨漏又晴,雷鳴又蟄,故能留不敝之神,以綿天運於常新;人道之否,在乎多剝,精任其洩,氣任其虧,神運不停,形搖不守,故難回已憊之身,聊居人世於朝暮。」
「然則養生者,藥食為後,保護為先,學天道可也,學古人可也。」
超脫生死
《五劫篇》中張三丰講述,人有生老病死苦,在輪迴轉生中業力輪報,超脫之道在於修善積福,返本還元。
「鳴乎悲哉!凡人之有五劫也。五劫維何?生、老、病、死、苦也。
「人豈不必生?但當直而生,正而生,不可罔而生也。生為聖賢,夭猶生也,英靈在世,聲名在世,馨香在世,與仙佛何異焉?獨有生而惡,生而暴,生而酷者,一生之後,必不復生,不必不與生,正當與之生,綿綿劫劫,皆入惡趣,受無間罪,雖欲不生,不可得也。生,一劫也;
「如是而沉淪世上,困厄人間,不知回向,不識變遷,悠悠老矣,又一劫也;
「如是而精耗形枯,神亡氣竭,藥不能補,養不能回,懨懨病矣,又一劫也;
「如是而無常忽至,大限已臨,身家何處,妻子何人,匆匆死矣,又一劫也;
「如是而有惡必報,有過必報,轉徙陰曹,瞅瞅啼泣,是極苦矣,又一劫也。
「幸而托生有日,或命帶刀兵,或命帶水火,或命帶諸疾難,或命帶諸困窮,仍將流連於五劫之中而無底止,不必說到刀山地獄間也。墮此劫者,非有因果,非有德功,不能消其罪戾。」
「故人之一生,須要修善積福,返本還元,庶克同上春台,咸登極樂。有生長生,長生不生,不生故不滅,不滅故超脫也。人其勉諸。」
敬神之要
《敬神篇》中張三丰告訴人間萬事萬物皆在神佛掌控之中,敬神有大道與小道,警示藏奸之人有鎖去革心之結局。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上帝以神道設教,故神實司乎善惡。凡聰明正直者,皆以神之權授之。夫天神為神,主引萬物,地神為祇,主提萬物,此神德之蕩蕩者,百姓日受而不知,亦惟盡乎人以合乎天地焉可也。若夫岳瀆郊壇,庵堂祠院,其間之豎碑立像者,無非振古之精神,寺宇崇宏,聲靈赫濯,瞻望者莫不肅然起敬也。然而香火盛則祈福之人多,禱告繁則邀福之人至,神豈為人所愚哉!」
「上士存心正大,立功行而至意遙深,居處之間,恐神鑒察,有福有慶,仍歸神思,斯人也,雖未焚香秉燭,恭叩廟門,而已得敬神之大道也。」
「中士存心謹恪,言帝天而身益震懾,善念之生,因神鼓勵,有功有德,心荷神庥(xiū),斯人也,抑或齋戒沐浴,參禮菩薩,亦可謂敬神之小道也。」
「至於外飾小心,中藏大慝(tè),紛紛往來,朔日谷日,神將曰:爾來乎,吾正索爾!勿諂我,勿瀆我,爾敬我香,我加爾鎖,歸去革心,庶乎其可!」
積善愛人
《愛人篇》中張三丰道出世間萬物惟人最靈,有緣相聚,當互相珍惜、愛護、幫助,不能害人,善良終被天祐。
「萬物之生,惟人最靈,既靈於物,須愛其生。毋以陰謀陷人,毋以利器傷人,毋以藥物毒人,毋以權勢厄人。」
「今勸爾世人,相生相聚,無相凌虐,出入往來,當思愛人之名,成人之名,愛人之功,成人之功,愛人之事,成人之事,愛人之利,成人之利。夫成人之名,即所以成己之名也;成人之功,即所以成己之功也;成人之事,即所以成己之事也;成人之利,即所以成己之利也,皆愛也。」
「嗟乎!天生億兆,為仁人用仁之地,為善人積善之場,果能推心廣博,保育群黎,居富貴而愛人者,必裕後昆;居貧賤而愛人者,必能顯達。惟天祐善,惟帝福人,伊古以來,最多最速。故欲知處世之道者,吾仍勸之曰:愛人。」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張三丰】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