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真人蓋世張三丰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18) 慧眼品人

千古英雄人物張三丰(大紀元製圖)

font print 人氣: 2229
【字號】    
   標籤: tags: , , ,

慧眼品人

在迷中,人看問題的水平隨其道德層次的不同而不同。《人品篇》中張三丰展現了其獨有的品人之理:

「人品近似之界,不可不明。
「有人焉,正氣自存,離群特立,人以為傲也,吾以為毅;
「有人焉,謙光自處,與世無殊,人以為流也,吾以為和;
「有人焉,優遊自適,率乎天真,人以為惰也,吾以為安;
「有人焉,嘯詠自如,由乎天命,人以為狂也,吾以為達;
「有人焉,鄭重持身,豐裁峻節,人以為驕也,吾以為嚴;
「有人焉,渾厚立己,性格堅蒼,人以為拙也,吾以為樸;
「有人焉,義利分明,一私莫著,人以為矯也,吾以為介;
「有人焉,襟懷卓異,一塵不親,人以為僻也,吾以為高;
「有人焉,雍和滿著,不識文詞,人以為俗也,吾以為儒;
「有人焉,清淨為緣,不知經懺,人以為愚也,吾以為覺;
「有人焉,飲食無異,寒暑不災,人以為怪也,吾以為仙。
「賢否錯出之間,有相似而實不同者,不可不細觀也。」

吃虧是福

吃虧之時人多憤憤不平,《能讓篇》中張三丰勸人忍讓為先。

「養和之室,積厚之家,西壁東堂,宜書格語。」

「譬如吃虧一條,人多不平。不知吾能忍讓,即是為自己養和,為子與孫積厚之事。今將聖神賢士至理名言,約書幾句,以為人勸。」

「有云:『便人乃自便,宜人乃自宜,我便人不便,我宜人不宜』者;
「有云:『吃得虧人多厚福,賺得盈時總是虧』者;
「有云:『若使人人皆得勝,人間誰合受虧人』者;
「有云:『乾坤兩字盈虛定,吃盡虧時劫已除』者。
「予亦有句云:『虧我多時天不忍,老天定與我便宜。』
「諸生勉乎哉!吃虧人終不受虧也。」

虛無實有

《虛無篇》中張三丰超越道佛,講明虛心使人覺悟,放棄執著,無中能生有。

「虛無者,老、釋同傳之旨也。虛者何?虛心也。心虛故神清,神清故性慧,大超脫、大解悟從此生矣。無者何?無我也。無我故無人,無人故無慾,大清淨、大歡喜從此得也。今汝兩門人,不明虛無,只探實有。實有二字,其名亦佳,究竟入迷者如穀之數。日求實而談金石,無一得也,日求有而參禪偈,生六塵也;無量恆河沙,誰是第一波羅密哉?吾憫爾等愚,吾開爾等智。觀心虛而至性慧,知虛之能取實也;觀無我而至無慾,知無之能包有也。」

養生之術

修真之道常常混同於養生之術。《養生篇》中張三丰指出修真以超越生死輪迴,養生以延年益壽。

「人之所欲,莫甚於生,欲得其生,須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輕生。……若夫生值太平,躬逢盛世,或貴或賤,全孝全忠,為國家耆英,為世間人瑞,則生生者,不可不知養生也。養生之論,與修真不同。修真可以逃劫數,道也;養生可以延年命,術也。」

「然養生而不明古今天人之理,亦終無集驗之方。上古之民,渾樸為風,寡慮寡思,寡言寡笑,寡視寡聽,粗衣糲食,不識不知,故能保全其真,以永眉壽;近今之民,浮華日啟,多慮多思,多言多笑,多視多聽,豐衣厚食,蕩志蕩神,故嘗伐其性,以致夭亡。」

「天道之泰,在乎能復。日昃又中,月缺又圓,雨漏又晴,雷鳴又蟄,故能留不敝之神,以綿天運於常新;人道之否,在乎多剝,精任其洩,氣任其虧,神運不停,形搖不守,故難回已憊之身,聊居人世於朝暮。」

「然則養生者,藥食為後,保護為先,學天道可也,學古人可也。」

張三丰像。(公有領域)

超脫生死

《五劫篇》中張三丰講述,人有生老病死苦,在輪迴轉生中業力輪報,超脫之道在於修善積福,返本還元。

「鳴乎悲哉!凡人之有五劫也。五劫維何?生、老、病、死、苦也。

「人豈不必生?但當直而生,正而生,不可罔而生也。生為聖賢,夭猶生也,英靈在世,聲名在世,馨香在世,與仙佛何異焉?獨有生而惡,生而暴,生而酷者,一生之後,必不復生,不必不與生,正當與之生,綿綿劫劫,皆入惡趣,受無間罪,雖欲不生,不可得也。生,一劫也;

「如是而沉淪世上,困厄人間,不知回向,不識變遷,悠悠老矣,又一劫也;
「如是而精耗形枯,神亡氣竭,藥不能補,養不能回,懨懨病矣,又一劫也;
「如是而無常忽至,大限已臨,身家何處,妻子何人,匆匆死矣,又一劫也;
「如是而有惡必報,有過必報,轉徙陰曹,瞅瞅啼泣,是極苦矣,又一劫也。

「幸而托生有日,或命帶刀兵,或命帶水火,或命帶諸疾難,或命帶諸困窮,仍將流連於五劫之中而無底止,不必說到刀山地獄間也。墮此劫者,非有因果,非有德功,不能消其罪戾。」

「故人之一生,須要修善積福,返本還元,庶克同上春台,咸登極樂。有生長生,長生不生,不生故不滅,不滅故超脫也。人其勉諸。」

敬神之要

《敬神篇》中張三丰告訴人間萬事萬物皆在神佛掌控之中,敬神有大道與小道,警示藏奸之人有鎖去革心之結局。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上帝以神道設教,故神實司乎善惡。凡聰明正直者,皆以神之權授之。夫天神為神,主引萬物,地神為祇,主提萬物,此神德之蕩蕩者,百姓日受而不知,亦惟盡乎人以合乎天地焉可也。若夫岳瀆郊壇,庵堂祠院,其間之豎碑立像者,無非振古之精神,寺宇崇宏,聲靈赫濯,瞻望者莫不肅然起敬也。然而香火盛則祈福之人多,禱告繁則邀福之人至,神豈為人所愚哉!」

「上士存心正大,立功行而至意遙深,居處之間,恐神鑒察,有福有慶,仍歸神思,斯人也,雖未焚香秉燭,恭叩廟門,而已得敬神之大道也。」

「中士存心謹恪,言帝天而身益震懾,善念之生,因神鼓勵,有功有德,心荷神庥(xiū),斯人也,抑或齋戒沐浴,參禮菩薩,亦可謂敬神之小道也。」

「至於外飾小心,中藏大慝(tè),紛紛往來,朔日谷日,神將曰:爾來乎,吾正索爾!勿諂我,勿瀆我,爾敬我香,我加爾鎖,歸去革心,庶乎其可!」

積善愛人

《愛人篇》中張三丰道出世間萬物惟人最靈,有緣相聚,當互相珍惜、愛護、幫助,不能害人,善良終被天祐。

「萬物之生,惟人最靈,既靈於物,須愛其生。毋以陰謀陷人,毋以利器傷人,毋以藥物毒人,毋以權勢厄人。」

「今勸爾世人,相生相聚,無相凌虐,出入往來,當思愛人之名,成人之名,愛人之功,成人之功,愛人之事,成人之事,愛人之利,成人之利。夫成人之名,即所以成己之名也;成人之功,即所以成己之功也;成人之事,即所以成己之事也;成人之利,即所以成己之利也,皆愛也。」

「嗟乎!天生億兆,為仁人用仁之地,為善人積善之場,果能推心廣博,保育群黎,居富貴而愛人者,必裕後昆;居貧賤而愛人者,必能顯達。惟天祐善,惟帝福人,伊古以來,最多最速。故欲知處世之道者,吾仍勸之曰:愛人。」

五千年輝煌神傳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組

點閱【千古英雄人物之張三丰】系列文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按計劃治理徐州一帶,包括徐州、揚州和豫州的一部份。徐州東起大海,南至淮河北岸,北到泰山。河流有黃河、淮河及沂水;山系有蒙山、羽山。向東治理泗水、沂蒙水,向南治理淮水,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河,向東和泗水、沂水會合,東流入大海。沂蒙山、羽山可以種植了。
  • 帝舜歸天後,服喪三年完畢,禹為了把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躲避到陽城。但天下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來朝拜禹。禹繼天子之位,國號夏。
  • 封禪是古代帝王祭告天地的一種儀式。《史記‧封禪書》《論衡》和《韓詩外傳》等典籍均記載了自炎帝以來七十二王封泰山的事實,伏羲、神農、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湯、周成王等, 都曾到泰山封禪。史載黃帝曾至泰山封禪。在大戰蚩尤於涿鹿之前,黃帝也是選在泰山腳下,大聚眾神。《史記‧封禪書》說,「每世之隆,則封禪答焉,及衰而息」。帝王當政期間要功勳卓著,使得天下太平、民生安康才可封禪、向天報功。
  • 後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書坑儒」,並將其當作秦始皇殘暴,毀壞歷史、文化之所謂依據,不知真正準確史實。為正視聽,還原歷史真貌,本節將細述「焚書坑儒」史實、原委及意義。
  • 在中國歷史上,同一時期誕生兩位神級名將是極其難得的,秦末卻出現這一盛況:一個是千古無二的霸王,一個是用兵如神的兵仙。戰場上雙方主帥一出場,不等交鋒,勝負即已決對出來,那就是誰的能量層次更高。對於韓信,他戰勝楚霸王證明了自己的天才智慧能力以及歷史地位,成為後世兵家稱道的兵仙;對於項羽,即使最終敗北,輸在韓信手下,也不算辱沒堂堂霸王之威名。
  • 韓信打下漢室天下,享受戰果卻詭計多端厚顏無恥的劉邦,將叱吒風雲功高蓋世的一代戰神蒙上「謀反」的罪名冤死在長樂宮中,留下一段千古遺恨。
  • 曹操外定武功,內修文學,統軍三十餘年,手不捨書。晝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橫槊賦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曹操詩篇亦多散佚,僅存樂府詩十八篇,共二十六首。李白對建安文學、尤其對曹操詩作可謂充分明瞭,以「蓬萊文章建安骨」來評價之。所謂「蓬萊文章」指其富含仙道內涵,是為建安文學風骨。
  • 魏武大帝曹操瑞應黃星,真人下世,撥亂治世,天下莫敵。曹操造就中國文學史上黃金時代之建安文學,使中國神傳文化在長期戰亂、社會殘破背景下得以承傳興盛。其武學巨著及用兵計謀為後世歷代兵家推崇傳揚,故後人稱「言兵無若孫武,用兵無若韓信、曹公」。曹操杜絕官民淫祀,剷除低靈亂鬼,扶持道教初生,致魏國上下習道成風,舉國清平。
  • 太宗不但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傑出帝王,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取得非凡成就。太宗從小就受翰墨薰陶,雖然半生戎馬倥傯,但只要有機會就會揮毫作書。他尤愛王羲之書法,謂之「盡善盡美」,曾下詔重金徵求羲之遺墨,並自撰《王羲之傳》。太宗書法深得王羲之神髓,筆劃爽利,激越跌宕而又渾然天成。其所書《晉祠銘》不僅開行書於碑先河,而且也是難得之書法名碑。
  • 大唐乃中國歷史上一個最風雲激盪、意氣勃發的時代。太宗不光將中原皇朝建成當時世界上最強盛國度,也念念不忘周邊國家、民族,因為他們也都是上古聖王後裔;及各個前皇朝在中原結緣、演繹完畢離開中土之眾生、民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