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0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吳馨北歐報導)(接上期)
大法幫助突破科研框框
李傑遜順利考上了國內的名牌大學。喜歡物理和化學的他,選擇了高分子專業。雖然剛開始他對這個領域沒有特殊強烈的愛好,但他在這一領域遊刃有餘。優異的成績也讓他屢屢獲獎。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就越來越喜歡這個研究方向,並在讀完研究生後,又出國讀博士。幾年前,他選擇來到瑞典攻讀博士後。他喜歡瑞典,因為他覺得瑞典和其它北歐國家一樣非常平和。
在瑞典,李傑遜在科研領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兩年內,他與他的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接連被國際頂級綜合類學術期刊以及頂級專業期刊錄用。取得如此的成就,李傑遜依然要感謝他的師父。他表示,自己之所以獲得了這些科研成果,完全是因為受到了師父法理的啟發。他說:「受師父講法的啟發,我的思維就不侷限在前人所定的那個框框裡,也不會去絕對地看問題。很多有名的科學家,他們確實很有成就,但是他們卻下了很多的定義、定理,他們得出一些結論以後,所有的科研人員就都沿著這個步伐去研究,人們一般不願去挑戰這個權威。如果我不修煉,我做出了那些有違『定理』的結果,我也會放棄繼續研究,以免碰壁,那是肯定的。」
但是,李傑遜沒有放棄,因為他按照「真、善、忍」的原則做科研,他要求真。他說:「當我帶著這個『意外』的實驗結果去找我的導師、同事,我們一起去深入研究的時候,發現這個與傳統理念不同的『看似錯誤』的結果,恰恰是專案的創新點。」原來創新與守舊就僅僅是一步之遙,李傑遜放下舊觀念後正是跨出了這一步。
共用成果 走出名利場
然而,有了一個創新的想法,時常會受到各方的挑戰,有些人甚至為了名利會不惜傷害他人。李傑遜非常清楚這一點。他說:「現在這個社會,科研界也不是淨土,因為這牽扯到一個人的名和利。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會讓一個科研工作者一舉成名,評上教授,申請到專案資金,等等。所以很多人會選擇對研究成果進行保密,相互防範,由於同行的競爭關係,一個科研團隊的成員互相之間的關係可能會很緊張。」但李傑遜表示,他通過學習大法的法理知道,要走出名利場,他要為團隊的整體著想,於是他和同事們共用了很多研究成果,很多同事最後都非常願意與他一起合作做研究。
雖然國際權威雜誌對研究成果的發表給了他學術上的光環,但此時的李傑遜早已遠離了他小時候打架勝利後的得意忘形和沾沾自喜。他說:「因為修煉,師父教會了我做人的態度,一種謙虛的態度。我真正感覺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同時,師父讓我們做事先考慮別人,多為他人著想,所以同事也願意跟我合作,在多人合作的基礎上又能提高科研專案的效率。」這或許正是讓李傑遜不斷進步,他的團隊成果累累的原因吧。
李傑遜深深地感到,保持一顆平常心才是成功的秘訣。他說:「有時候是無求而自得的。你真的用心去做的時候,如果耐得住寂寞,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反之,一味地追求發表文章,以名利為導向去做科研的話,久而久之就會喪失對科研的興趣。因為做來做去都是這個領域,然後為了達到某個目的去做,那做到最後就沒意思了。很多人最後離開了科研,也有很多人幾年下來都不能在高水準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科研成果,因此就轉行了,很可惜。」
李傑遜對自己在瑞典的生活很知足,他有一份理想的工作、一個美滿的家庭,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一切都那麼平和順利, 按照他自己的話來說,那就是他在修煉中學到的「一切隨其自然」吧。當然,他最大的心願就是中共對法輪功的迫害能早日停止,讓更多中國的科研人員有機會了解大法的美好,從而突破前人的框框,研究出更多對人類有價值的科研成果。
李傑遜獲全球頂級雜誌刊登的論文簡介
按照傳統的理念認為,奈米半導體高分子要有很好的半導體性能,在微觀下必須要有序排列,最好是能夠結晶。十幾年來,半導體科研界一直以這個理念為指導在探索著。
然而在幾年前,英國一位元知名教授課題組合成了一個高分子,它的排列並不是很有序,但是它卻得到了很好的半導體性能,與傳統理念相悖。此結果引發了科技界的思考,但到底是怎麼回事,大家都只是在推測或猜測,而沒有任何一種實質性的證據可以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
美國一位教授通過理論預測:即使沒有結晶性,但如果有局部聚集,應該也能達到好的半導體高分子性能。但這仍然只是理論推測。而李傑遜與其團隊的實驗首次直接地明確無誤地證實了這個結論。他們通過控制同一個高分子的結晶與不結晶,證明了結晶並不一定是高分子半導體性能好的必要條件,只要分子之間能夠局部聚集,半導體就能夠擁有很好的性能。
因此,李傑遜主導的這個實驗從資料上直接對當年的英國教授留給科研界的問題給出了一個明確的答覆,這個答覆會使很多化學家在合成高性能半導體的科研路上少走彎路。(完)
責任編輯:童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