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世綸之醜,醜得出格,醜得史上留名。《巢林筆談》記:「漕憲施公,貌奇醜,人號為『缺不全』。」意思是漕運總督施公,面貌奇醜,人們稱呼他為「缺不全」。我泱泱中華,科舉進仕之人,雖不能個個是「軀幹雄偉,可以為將帥者」,卻素有定規,六根不全、五官不正的人不能讀書做官,一介英名留青史的高官,面貌又怎可如此之醜陋?
卻原來是父輩功在社稷,福澤恩蔭子孫。他是施琅大將軍的次子。父親施琅,為大清收復了台灣,功封「靖海侯」。這施家二公子施世綸,「蔭」以跳過科舉程序,不僅僅得補監生,上任就是正六品,那時,他26歲。
康熙二十四年,魚米之鄉江蘇泰州(屬揚州府,今泰州市)來了「眼歪,手卷,足跛,口扁」的知州施世綸。因為長得醜,他新官上任首次面謁上官,上司竟忘了禮儀體統掩口發笑,那施世綸倒是安之若泰:「上官是因為我的貌醜嗎?人面獸心,是可惡的。像我這樣的,獸面人心,有甚麼不好嗎?」
此話不假,縱觀施世綸一生為人,真不是那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小人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
民之父母
清朝康熙年間,國泰民安,萬象繁榮,那揚州地方更是一方寶地,地處長江和京杭大運河的交界處,商業流通不斷,兩淮鹽商豪甲天下,又是「春有刀鱭夏有鰣,秋有蟹鴨冬有蔬」之地,當年康熙帝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在揚州逗留一番。只不過,富庶之地錢多糧豐,軍事民政大事小情也是千頭萬緒,且看施世綸的手段:
康熙二十七年,江南發生了大水災,淮安也為之告急,康熙帝從朝廷派出了大員到江淮督修河堤,北京來的欽差還帶來了數十名隨從。這一班人馬騷擾驛站,勒索民戶。這事兒被施世綸得知了,二話不說立即查核,查清楚了立即懲治,全不顧慮為非作歹之人的靠山背景。
湖北地區發生了暴亂,湖北當地的駐軍抵擋不了向朝廷求援,皇上派出綠營軍兵星夜馳騁趕去增援,泰州是援軍的必經之路,擔當提供官兵補給的重責。怎樣既為援軍提供充足的糧餉,又保證官軍不滋擾百姓?
援軍進得泰州,見到的是充足的物質和「隆重」的歡迎:糧食飼料足數整齊放置在路邊,旁邊是眾多的衙役,手持棍棒沿途夾道列隊於道路兩旁,喻意自明:路邊的糧餉,官兵請自取,百姓的安寧,官兵不可奪——擾民者棍棒侍候,「兵有擾民,立捕治」。這樣一來,趾高氣揚的官兵,乖乖地不敢越雷池一步,「皆斂手去」。
施世綸不怕欽差,亦不怕軍務在身的各路將軍,怕的是他的子民受苦。
「一人一文」兩座亭
有能力又總是想著百姓的施世綸,康熙三十五年卻犯了難,那年他的老父親施琅病故了,按照清朝規定,父喪,官員應守制盡孝離職三年「丁憂」。那時他已升任江寧(南京)知府,江寧的老百姓聽說了,紛紛到衙門口乞請他留任,參加乞請者多至萬人以上。他的上司兩江總督范成勳也上疏,提出施世綸深受百姓愛戴,請求皇上允許他留在任上守制。
御史胡德邁給他解了圍,胡德邁給朝廷上疏:「百善孝為先」,國家有制度,不該因「民意愛戴」違例,朝廷下旨,施世綸才得以離任服孝。
百姓見無法挽留,就商議建一座亭子表示對他的思念。因為是表達江寧一府父老百姓的感情,不求錢多,所以倡議「一人一文錢」。幾天之內,「人如流水,爭投一文」。不久,江寧府署前便建起了兩座亭子,號「一文亭」。
捨不得施世綸的還有別人。
康熙二十八年,剛做了四年官的施世綸,因為轄區大運河治理承修延誤,面臨降級調用追責。當時江南的封疆大吏兩江總督傅臘塔不願失去良將,上疏陳述施世綸的「清廉公直」,力請康熙帝允許施世綸留任。施世綸因禍得福,不但得到留任,這年康熙皇帝南遊,因得知施世綸治跡彰著,深得民望,還準備加以擢升調任,傅臘塔哪肯放他,總督群臣齊心挽留,康熙帝就地將他晉為揚州知府。過了四年的康熙三十二年,施世綸又升任江寧(南京)知府。
康熙三十八年,施世綸三年丁憂期滿,又回兩江流域做官,被授為江南淮徐道,康熙四十年,升任湖南布政使。康熙四十三年,施世綸被調任為安徽布政使司。因為「輿情愛戴」,施世綸在兩江領域為官二十年。
聖上善任
康熙四十年,朝中老臣推薦施世綸擔任相當於省高院院長的湖南按察使之職,被知人善任的康熙大帝否決了。康熙帝對施世綸的能力和品格瞭然於胸:「如世綸者,委以錢谷之事,則應宜耳。」——任他為相當於省長的湖南布政使——父母官,職位在按察使之上。
近三年的湖南布政使,施世綸不貪不枉,革除弊政,聲名鵲起,「民立石頌之」;康熙深為滿意,他即被調任安徽布政使,康熙四十四年,又升任太僕寺卿,總掌管兵部的軍餉、糧草、輜重,權傾一時。
想不到太僕寺卿沒做多久,湖南任上的舊案事發,施世綸以「失察」罪被革職。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幾個月之後的康熙四十五年三月,施世綸又被復用,授予順天府尹——相當於北京市長。
康熙帝總是記得把「最肥」的職位留給施世綸,四十九年,施世綸調任戶部侍郎——再管「錢谷」。調施世綸去戶部是為了讓其配合十三阿哥胤祥「清理國庫積欠」。施世綸和十三阿哥雷厲風行,無論是太子還是阿哥,無論是京官還是外官,一律清算,限期歸還。
康熙五十四年二月,施世綸又被任為漕運總督,那是人人羨慕的「肥中之肥」,在陸路交通沒那麼四通八達的年代,水路總管的份量自不必說。
到了施世綸手中,他總有辦法把職權運用得風生水起,漕運治理得非常嚴格合理,他彈劾貪墨的官員,革除了「羨金」,廢除了勞役中的不合理成分。當時清朝正在西北邊陲用兵,施世綸利用漕運,將物資經過河南運到陝西。他還經常親自登船驗米,打擊剋扣漕米、敲詐船丁的行為,令不法者「立杖轅門(漕督府門前),耳箭示眾」;很快就釐清了漕運的事務。
康熙五十九年,陝西爆發了旱災,出現了饑荒。康熙帝命施世綸到陝西幫助總督鄂海籌集軍餉,並令他勘察河南至西安的黃河漕運,查核陝西現存的糧食數目。施世綸寫了奏章給皇上提出建議,一手辦理了朝廷撥下的救濟糧和金錢的分發,派員分十二路去考察貧民生活狀況,按照每家的人口分給糧食,遠近的災民都得到了救助。
不畏強禦
施世綸在任順天府尹時,某一日在路上行走,忽見纛旗飄翻、人嚷馬嘶,他以為有王公出行,趕緊恭立道旁等候。大隊人馬行至近前停下了,轎中很快下來一人,施禮以問:「施府尹何以如此?」施世綸見時,也認出了來者。原來是很得康熙寵愛的九門提督托合齊。施厲聲說道:「國家的制度,各位王爺出行,才可以由騎兵護衛,我以為是王爺來了才這樣恭立等候,想不到是你!」違制是要治罪的,施世綸立即要上疏彈劾,全然想不起托合齊剛才對他有多麼恭敬,嚇得托合齊連連謝罪才算了事。
漕運總督任內,施世綸去陝西賑災,發現陝西的倉儲賬目不對,虧空嚴重,便準備上疏報告皇上、彈劾總督。川陝總督鄂海得知消息,就在閒聊中有意無意地跟施世綸提到施世綸的兒子施廷祥,說:「廷祥這孩子在會寧做知縣,事兒可不少啊。」施世綸置若罔聞:「我從當官後,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對兒子我還怕甚麼?」施世綸的奏章上呈,鄂海的官運終結了。
康熙六十一年五月,施世綸去世,隨父親施琅安葬在家鄉福建。在他去世時,康熙皇帝親筆寫了詔書,褒獎他「清慎勤勞」。
一代明君,開創出光照千秋的宏圖霸業,政治清明,不斷施行德政,於是清官也不斷湧現,這般忠君愛國的賢臣,便是那霸業的脊梁。施世綸為官江南,兩江總督先為傅臘塔,後為范承勳,江蘇巡撫為宋犖,均是廉能好官。江寧雨花台傅臘塔祠有康熙題匾「兩江遺愛」,他曾為施世綸主持過公道;「世濟其美」的范承勳為范仲淹後人,他曾上書留任施世綸;宋犖任江蘇巡撫十四年如一日,康熙詩賜 「久任封疆事,蘇台淨點塵」。蒙皇上隆恩,得上峰知遇,施世綸方才成就了清名。
「廉吏第一」的于成龍,是施世綸的前輩。同為地方官出身,同樣清白自持,同在最富庶的江南為官,歷史將他們記載在一起。《清史稿》讚:「成龍、世綸名尤盛,閭巷誦其績,久而弗渝。」
百姓以獨特的方式紀念他,施世綸去世後,民間出現了一本小說《施公案》,將他的一生事跡演繹為曲折離奇的傳奇故事。小說開篇讚曰:
施公為官甚清廉,秉公無私不懼權。
百張呈辭一日審,不順人情不愛錢。@#
責任編輯:李婧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