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紐約被領養華童 認同掙扎後擁抱幸運

人氣: 394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 , ,

【大紀元2016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丹紐約報導)18歲的周曉潔(Rhianna Hopkins)是紐約州立大學Oswego分校的學生,不同於其他孩子的是,她不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她在剛出生不久便遭遺棄,在她16個月大時候,被一對白人夫婦收養,帶到了美國。

「上小學時,我覺得我既不是中國人,也不是美國人。」日前,周曉潔在一場「美國領養華童家庭學生團圓午餐會」上,與在場的其他13位被領養華童,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以及小時內心對於「認同」的掙扎,幫助這些有相似經歷的「妹妹」們獲得心靈 「認同感」,讓她們不覺孤單。

周曉潔坦言,小時候由於感到自己與其他孩子不同,這確實讓她感到難受,因為被收養的身份,她也受到同學們的嘲笑,而且她曾努力想尋找這「不同」背後的答案。

養父母對周曉潔視若己出,送她去長島領養華裔兒童家庭中文學校學習中華文化,幫助她尋找自己的「根」,漸漸地,她走出了困惑。在餐會上,她表示,「我是幸運的,我很幸運自己能被收養」。為了幫助那些與她有相似經歷的人,她決心拍攝一部關於收養的記錄片,這也是她為甚麼選擇在大學讀廣播電視專業的原因,並且她已拍攝了幾個視頻,來講述包括她在內的5位被收養華裔女孩的故事。

郭曼麗組織被領養華童與他們的養父母在法拉盛相聚,分享心路歷程。(郭曼麗提供)

中文學校創辦人郭曼麗也建議她寫書,這樣可以更加深入地說出心路歷程。

郭曼麗表示,不僅被收養的華童在成長過程中經歷身分認同的問題,而且養父母在教育方面也有諸多困惑。

「1999年暑假,有兩位領養母親找到我,問我可否教她們從中國領養的孩子中文。我當時是長島慈濟中文學校校長,但是我覺得很感動他們要讓這些領養的孩子學習中文及中國文化,所以我馬上辭了長島慈濟中文學校,在1999年開辦了長島領養華裔兒童家庭中文學校,開始在長島納蘇郡,蘇福克郡,皇后區森林小丘及雷哥公園各一班,當時孩子三至六歲,後來長島有五班,皇后區我因時間關係教了兩年。」

「只有被領養的孩子才會了解自己內心的掙扎,很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知道他們不是孤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跟他們一樣。」郭曼麗說,在中文學校裡,她要求美國父母要與這些孩子一道上課,郭曼麗為他們編寫了「只屬於他們的」教科書,教他們中文歌、功夫舞、茶道,每學期帶他們到法拉盛感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進中國餐館、中國超市,參加中國新年遊行、穿上中國傳統服飾到老人院表演……

郭曼麗表示,剛開始時,這些父母不願意孩子接觸華人社區,因為擔心孩子可能會被領回去,但後來發現華人社區非常接納這些孩子,知道他們會照顧好孩子,所以他們與華人社區的接觸也頻繁了,甚至「也覺得自己是半個中國人。」郭曼麗陪伴這些領養華童差不多13個年頭,直到2012年,「這些孩子長大了,他們的家庭都成為了我在紐約的家人。」

有兩個家庭各自收養了兩個中國女孩,讓她們有姐姐、妹妹相伴,她們的媽媽在餐會上說:「有人說孩子們很幸運,因為有人收養她們,而我要說的是,不,我才是幸運的人,她們給我帶來了太多的幸福和快樂。」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