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客家茶文化雋永 莊臺芳全心傳承

徐乃義桃園

人氣: 408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5年09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徐乃義台灣桃園報導)客家人引以為豪的擂茶,演變成商品化後,藉由媒體再現出客家傳統飲食,透過示範、推廣、商業化的消費模式,逐漸被大眾認同為具有客家文化元素的商品,進而發展為文化產業。客委會未來將投入新台幣5.08億元,推動客家地區群聚產業跨域創新服務,並籌組客家特色產業聯盟,提升客庄產業觀光及產銷效益。未來客家擂茶可朝向如何創業,走向純天然、新健康、高品質、平價、時尚風的路線,小而精緻、門檻低的擂茶店,讓一般民眾有機會參與創業開店。

客委會大力推廣擂茶,客家擂茶產業是否會隨著時代快速進展的歷程逐漸式微?或者未來更具有競爭力?「客家擂茶」不但具有客家的茶飲文化,在客家族群的產業經濟研究也具有相當重要的研究議題。

莊臺芳盼擂茶傳承下去

去年102歲高齡往生的莊彭日(左)與二兒子莊臺芳推廣客家擂茶。(徐乃義/大紀元)

去年102歲高齡往生的莊彭日是傳統客家婦人,她在廣東省出生,是個童養媳,8歲那年公公過世,因為祖母愛喝,她也在夫家調教下學習製作擂茶。民國38年與祖籍廣東陸豐縣的丈夫來台,定居苗栗獅頭山,在家帶小孩,經常做擂茶與鄰居分享,沒想到喜歡的人越來越多,也因此打開了台灣客家擂茶的技藝與風味。

民國88年,新竹北埔農會總幹事陳重光在當時竹東民眾站葉姓主任建議下,舉辦擂茶比賽,擂茶可說是在新竹縣北埔鄉被發揚光大。

客家擂茶獲得客家人青睞,莊彭日的二兒子莊臺芳跟著媽媽學,民國87年在報上看到花蓮大富社區舉辦擂茶比賽,千里迢迢由中壢跑到花蓮參賽。莊臺芳為推廣客家擂茶,經常陪著人瑞級的媽媽莊彭日至各處傳授製茶技藝,有感於桃園南區客家人雖多,卻無專人推廣,莊臺芳還辭去榮工處的工作,成立「天臺樓客家擂茶文化中心」,全力推廣客家文化,也推出各種擂茶餐,讓有緣人DIY自製擂茶,希望這項代表客家克勤克儉的客家擂茶能不被忘記而傳承下去。

近年來,北部地區客委會或客家事務局、社區活動,莊臺芳的「食擂茶、傍粢粑」頗受歡迎,他認為,客家擂茶的優勢在於其產製的原料為純天然農作研磨製成,並設計成隨身包裝成為方便沖泡的擂茶粉,產品研發出多種口味符合現代人口感,適合各年齡層飲用的營養食品,在自己動手做擂茶並吃這道傳統客家飲茶習俗及點心時,也是緬懷古早客家人傳統的文化和精神。

擂茶,又名三生湯,相傳在唐朝就有,為當時逃難時發展出的特殊飲食,後來東傳到日本成為「抹茶」,是客家文化特色食品,茶葉、芝麻、花生等原料混合乾擂研磨成粉後,再加入水泡勻享用的養生茶飲。擂者,研磨也。擂茶是客家族群招待貴賓所用的茶點。擂茶不單飽肚還可解渴。早期擂茶是鹹的,但是它變成一個商品的時候,鹹的口味接受度不高,因而也隨機改變口味。

莊臺芳說,擂茶的擂缽是以陶土拉胚製成,缽的內面有向中心輻射狀的溝紋,擂茶要擂的配料是細小的芝麻,需要用細牙的擂缽,溝紋較粗的擂缽不能擂茶,適合用於擂較粗的穀類如米、玉米等。而擂捧則以芭樂、油茶樹幹為主要取材,選大小適中、長約40cm的枝條鋸切後陰乾,再去皮即可使用;缽和棍都相當講究,不是隨便用個碗和棒子就可以擂出風味獨特的茶香。

莊臺芳表示,擂茶是將原料放入擂缽中,用擂棒慢慢磨成細粉狀,中間加開水或茶湯,將原料和成漿狀。他說,擂茶最重要是用力技巧,並非將放置在擂缽中把原料擂爛就好,而是要將力量使用地恰到好處,比較會「出味」,做出來的擂茶才可口。

客家擂茶業者的優勢與困境

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研究生范華香在「客家擂茶文化產業競爭優勢之探討」碩士論文中提到:客家擂茶業者現況也面臨銷售通路的拓展、同業惡性競爭等問題。

「客家擂茶」透過觀光、消費的動作創造地方產業,並建構地方的文化符號標幟,是最常被當作行銷客家族群文化的元素,也是最容易讓大眾看見客家族群文化的代表。政府相關單位不遺餘力地大力推廣,鄉鎮的大小活動也都看到莊臺芳等推廣擂茶的足跡,然而真正想在銷售市場上能便利購買喜愛的品牌,或是在熙來攘往的都市中有著可以歇腳休息、又能喝到濃醇的「客家擂茶」店卻少之又少。全省的茶飲店爭相開業,紅茶、綠茶、珍珠奶茶……隨手可得,但卻獨缺擂茶飲品!這個在技術上並不困難習得又具有客家文化元素的商品,在市場上的行銷為什麼不能深化普及?

范華香認為,客家擂茶產業競爭有許多優勢,例如:保有傳統文化與改良後的傳承,原料純天然、營養成分為強力優勢,生產原料內容物的安全信度,客委會領軍進行策略聯盟、為小型業者鋪通路等。但業者同時也面臨許多困境,如:人才的培訓,人力不足是業者共通的問題;有心拓展外銷市場,但困境仍待克服;同業惡性競爭,業者之間欠缺共識合作;業者對客家擂茶文化的看法認同、節慶活動多元但連結不足等。

她指出,客委會舉辦「客庄十二大節慶」,希望找出幾近失傳的客家文化特色,以不同地方的文化民情加上強調的主題,藉由節慶活動的推廣延續文化的傳承,創造地方商機,增加在地住民就業機會,也讓在地鄉親們覺得生活有感。最重要的是,擂茶業者們之間應該相互合作,與公部門機關以及在地住民有著「共生共榮」的意識,主動提供公部門平時所感受不到的實務經驗,參與節慶活動策劃,跳脫出節慶的框架與窠臼。

莊臺芳(中)是桃園客家婦女學苑講師。(徐乃義/大紀元)

責任編輯:呂美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