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覺醒爭民主 港台學運風起雲湧
【大紀元2015年08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近幾年,港台澳公民運動可謂風起雲湧般的出現,並且互相聲援、連結,台港兩地的學生,都開始積極地參與、關懷國家的未來。香港雨傘運動、318太陽花學運,一直到最近的「反黑箱課綱運動」,這三個違反「程序正義」所衍生出的運動背後,都面臨著國家認同、教育、民主政治遭到威脅的處境。
港台學運 真正對象是中共政權
香港、台灣兩地運動有許多相同之處,這幾年彼此多有密切交流、分享經驗。在參與香港反國教運動後,前學民思潮發言人、前香港中文大學學生會長張秀賢認為,首先要認清對手,才有成功的機會。
張秀賢說,他充分體認到,自己的對手並非香港政府,而是北京政府;他也提醒,台灣目前的公民抗爭,「真正的對手並非台灣政府,而是中共政權。」
2011年香港政府計畫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列為學校必修,使學生建立對中國國民身分的認同。香港政府「先推行後檢討」的方式,因違反程序正義,引起香港人民反對。一群積極參與公共社會事務的中學生成立「學民思潮」,透過倡議、溝通與占領政府總部的方式,引領香港的「反國教運動」,最終促使香港政府擱置「國教科」的計畫。
2014年3月,台灣因立法院違反程序強行通過「兩岸服貿協議」,造成許多公民團體及青年學生反彈,進而共同發動318占領立法院事件。
緊接著2014年9月,香港「專上學生聯會」與「學民思潮」為爭取真普選發動了罷課集會,並啟動占中運動。近日,台灣高中生針對教育部違反程序的高中課綱微調,開始了「反課綱運動」。
2015年台灣「反黑箱課綱微調運動」,讓課綱微調暫緩,以及讓教師自由選擇新舊教科書,且教育部保證未來新課綱擬定,要更公開透明和多元參與。8月6日結束占領行動,全面轉由「返校深耕」模式,繼續反黑箱課綱的抗爭。
港人明白「開放的中共不存在」
香港怎麼看待學生運動?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祕書長羅冠聰認為,香港、台灣不太一樣,過去因為受到八九學運中共屠城影響,到2000年香港社會氣氛都很低落,香港社會運動近幾年才比較蓬勃,且民眾對年輕人、社會運動都不抱以支持與期盼,有任何問題都不願站出來反抗,只願委託議員出面斡旋解決。
現在有一個很明顯的現象,香港民眾對民主派過去不斷對中共抱有期望的態度感到不耐,批評民主派只會溫和的抱著「中共經濟強大,政治也會隨著一同開放」的錯誤認知。
羅冠聰說,民主派最大問題,就是落在這框架裡思考中港問題,現在香港人都明白「開放的中共是不存在的」。
香港老一派的思想,總期盼香港「民主回歸」,只要香港回歸,久了自然會有民主,這種論調早已死亡。因隨著香港在97年主權移交,經過30年民主爭取過程,開放的中國是不存在的,只會愈來愈極權,港民對中共的思考方式已明顯轉移。因此期望新生代的年輕人,可以衝撞體制,改變現狀。
政府錯誤政策 成為學運推手
學民思潮成員鍾禮謙認為,反國教的背後,是官員的政治問題,且香港不是透過普選選出來的政府,不需向700萬港人負責,香港首次出現中學生的一股團結力量,最大的困難在於許多家長思想上非常親北京政府,認為民主不重要,只要可以吃睡就好,這是整個社會運動所要面對的困難。
羅冠聰提到,雨傘運動的形成以及抗爭強度,都是始料未及,因為這是揉合著從過去到現在港政府的愚蠢、錯誤政策,以及歷史偶然所造就的一場運動。台灣也是如此。
公民抗命概念 植入香港人心
去年雨傘運動中,大學生率先發起罷課,而後中學生加入;大學生罷課第一天就聚集1萬3千多名大學生,而香港所有大學生總數才8萬多人,100多位教授在街頭開設公民講堂為學生授課,讓港人看見學生力量,進而促成後續的占領中環行動。
尤其2014年香港政制改革,香港依舊無法選擇自己的特首,其實這個假普選是造成龐大抗爭的第一大背景因素。
第二大因素就是「占領中環」,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提出以商討日、電子公投、公民抗命等形式,爭取2017年特首普選,並得到一個有公民授權的方案,最後釀成引起國內外關注的雨傘運動。
這些論述,可以簡單進入港民視野,對公民抗命有基本了解,對接下來日後抗爭有所準備。這讓平時溫和不敢抗爭的港人勇於進入一種博弈狀態,要真普選,不然就去占領中環。羅冠聰認為,「這對香港最大的意義,就是把公民抗命的概念引進香港百姓家門。」◇
責任編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