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搶救漢本遺址 發現原民戴舶來品

人氣: 135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3日報導】(中央社宜蘭3日電)3年多前,蘇花改工程發現史前漢本遺址,參與搶救的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發現,當時原民穿戴的裝飾品竟已是舶來品。

蘇花改工程在2012年3月,進行谷風隧道南口橋墩工程時,意外挖到一批古文物,公總總局立即依文化資產保護法,暫緩隧道工程,由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主導持搶救計劃。

劉益昌形容,搶救遺址是替古代的漢本人搬家,讓蘇花改工程能繼續進行,提供花東人一條安全回家的路。

遺址因位在北迴線漢本車站的南端約600多公尺處,取名為「漢本遺址」,目前已挖出包括鐵器、玉器、陶器、石器、金箔、瑪瑙與玻璃珠,還有100多具石棺中的先人遺骸。

3年多前,蘇花改工程發現史前漢本遺址,參與搶救的中研院研究員劉益昌(左)發現,當時原民穿戴的裝飾品竟已是舶來品。 (中央社)

劉益昌從挖出遺骸研判,距今約1600年,當時的原住民已懂帶著花蓮的玉器,一路往南並渡海到呂宋島及中南半島,與當地人做貿易,換回玻璃珠與瑪瑙,所以原民最早的裝飾品其實是舶來品,也算是當時的台商。

另漢本遺址已挖出3件青銅器,比十三行遺址只發現一件還多,劉益昌認為,漢本遺址的重要性更大於十三行遺址,也是研究台灣史前文化的關鍵點。

劉益昌原本以為漢本遺址挖堀深度只有約3公尺,沒想到後來又發現二次文化層,深度可能達6至8公尺,希望搶救遺址時間可以延長。

因蘇花改工程而發現的漢本遺址,距今約1600年,目前已挖出包括鐵器、玉器、陶器、石器、金箔、瑪瑙與玻
璃珠,還有100多具石棺中的先人遺骸。(中央社)

公路總局說,目前仍希望依合約,盼年底前,搶救漢本遺址工作能告一段落,讓受影響的兩個橋墩工程能加速趕工,讓蘇花改能如期在民國106年底完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