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君臣合力得人心 民富國強霸業興

作者:羅善
font print 人氣: 82
【字號】    
   標籤: tags: ,

齊桓公委派管仲,執掌齊國的宰相(當時官名叫上卿),可說是一位知人善任的君主。作為一個大國的君主桓公,他一舉手、一投足,都能夠影響整個中原及四周的情勢。在他尚未拜管仲為相時,他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微乎其微。這也是他本身的才幹、稟賦使然,無法強求。

桓公之賢,在於能將治國大任交付賢臣管仲,而從管仲的立場看來,桓公的確需要他煞費苦心,才能由平庸之君,搖身一變為天下之霸主。他曾經用盡方法來開導桓公,使他具備霸者的風範與能力。

這種君主教育——馭君術,是良相所不可或缺的職責和能力。下面有幾則歷史故事,可以看出管仲對齊桓公所下的苦心。

剛開始,管仲雖然被任用為相,卻無能為力。為了使國政走上軌道,得到全國上下的支持,就須想方設法博得齊桓公的重視和眾人的信賴。

管仲任職不久,有一次,桓公與他交談,桓公問他:「現今的國政怎麼樣?」管仲答道:「小臣出身貧寒,沒有辦法讓名門豪族聽從於我。」

桓公聞罷,即刻讓他做「上卿」。但一段時期過去了,國政依然如此,桓公便再度召管仲來,問道:「為了方便你辦公,我已封你為上卿,但是國家仍無發展,原因何在?」管仲答道:「微臣貧無立錐之地,如何驅使富豪之家?」言罷,桓公就把一年的國稅收入賜給了他。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國政仍然未見起色,桓公心急如焚,又問管仲:「我已經屢次依你所願,國政卻依然如故,這究竟是怎麼回事?」管仲答道:「君主您還不完全信任我,我不可能控制您身邊的人。」

桓公聽了,就在他的名號上,加了一個「父」字,要求國人皆稱仲父,不得稱名夷吾。有事,先告知仲父,再秉明君主。

管仲得到身份、財產、稱號之後,便無後顧之憂,立刻大力推展國政,使齊國國力大增。

另外,管仲也時常對桓公施以教育,這裡講述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

有一次,桓公去打獵,在追逐一隻鹿時,不知不覺深入一片荒山之中。突然,眼前出現一個溪谷,溪谷前站著一位老者。桓公便上前問道:「請問此溪谷為何名?」「愚者之谷。」老者恭敬地回答。

「好奇怪的名字啊!」

「是的!這個谷,是以我的名字取的。」

「前輩看起來聰明得很,怎麼會是愚者呢?」

「說來話長。我曾經養了一頭母牛,它生下小牛之後,我就賣了這匹小牛,買了一匹馬回來。這時,遇到一個惡徒,他認為母牛絕不可能生出小馬,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將我的小馬奪走了。鄰居知道了這件事,就稱我為愚者。我常來這個山谷,所以稱之愚者之谷。」

桓公感到很吃驚,連話也說不出來。「自己買來一匹馬,居然任人奪走,真是愚者。」桓公心中暗自想著。

第二天上朝時,桓公將此事告訴管仲。誰知管仲聽了,立刻整其衣冠,正襟跪拜而後自責說:「此乃臣之錯!堯為天子時,有名相咎繇輔佐。如果在那個時候,絕對不會有人搶那位老者的小馬。即使真有這種不肖之徒,只要政治能上軌道,這種現象是不會出現的。那位老者深知我國政治腐敗,無清廉之官能正確判案,無奈才會忍受惡徒的搶奪和鄰人的嘲笑。我們必須立刻改革朝政,否則是不能使百姓信服的!」

通過此事,管仲趁機給桓公上了一課,使桓公能耳濡目染,明白為君應有的作為。

有一天,桓公對管仲抱怨說:「本國地域不廣,資源貧乏,眾多朝臣奢糜無度,寡人很想根除臣下的浮華之風,不知你意下如何?」

管仲說:「難得君主能想到!依臣所聞,下臣的衣食車行,都是以君王為模仿的對象。如今大王吃的是上等美味,穿的是綾羅綢緞,難免臣下會如此。詩經中寫道:口說無憑,將無以服人。大王若想根除臣下的奢侈之風,必須以身作則才行。」

此後,桓公就改穿樸素的朝服上朝聽政。這樣不到一年,齊國的風氣煥然一新。奢靡之風,從此銷聲匿跡。

又有一次,桓公召管仲前來,問道:「那些亡國之君,到底犯了些甚麼錯誤,以致於連國家都亡了呢?」

管仲答道:「那些亡國之君,只知一味地充實自己的庫藏,搜刮百姓的財產,而且四處征討,企圖奪取他人的領土,根本不知怎樣取得其他諸侯的支持(這是第一種過錯 );只會不斷加重賦稅,完全不知道如何贏得民心(這是第二種過錯);他們老是事後急於求得他人的支持,未果,又不肯承認自己錯誤,只會一味責怪他人(這是第三種過錯)。這就是他們的三種過錯。犯了其中之一,便會喪失領土,犯了全部的話,就免不了滅亡的命運。其實說起來,他們也不想使國家滅亡在自己手上。是由於不懂得為君之道,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

管仲經常找機會,對君主施以教育,而桓公也能虛心接受,努力實踐。桓公一直都很信任管仲,能夠如此虛心地學習,實在需要有相當的克己功夫。也因為桓公能有這種心胸,才能登上霸者之位。

以上這些,說明了齊桓公從一位平庸的君主,得到賢相的輔佐,且能虛心求教、採納忠言,終於完成一匡天下、九合諸侯的霸業。

管仲所輔佐的政治——桓公的政治,內容究竟如何?《史記》記載道:「因有管仲,與鮑叔、隰朋、高俟修齊國政,連五家之兵,設輕重魚鹽之利,同濟百姓,齊人皆悅。」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

「其後,齊中衰,管子修之,設輕重九府。則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通過這些,可知,管仲除了對桓公施之以君主教育之外,對國內同樣致力於經濟建設,使得人民的生活能夠安定,免受流離之苦。

從《管子‧牧民篇》的記載,就可以看出:「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上服度,則六親固;四維張,則君令行。」

這些,都說明了從政之道,在得民心;而欲得民心,必須先使人民生活安定;其次再使他們懂得禮節,這樣人民才會歸順於為政者。

管仲頒訂的政策措施,包括:
(一)農業的保護與農業生產的獎勵;
(二)鹽、鐵、金及其他重要物資的生產管理政策;
(三)維持財政上的均衡;
(四)使貨暢其流,並且適當地調整物價;
(五)整頓稅制。

在現代國際的民主社會的人民看來,這些道理,或許是相當平凡。但是想想,這是兩 千多年以前,管仲會有這種真知灼見,實在令人佩服。

附錄:

【歷史人物辭典‧姜小白】

(?一前643)即齊桓公。春秋時齊國君。齊襄公弟。西元前685—西元前643年在位。因襄公無道,出奔莒。襄公被殺後,從莒回國取得政權,經鮑叔牙推薦,任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國力富強。以「尊王攘夷」相號召,聯合燕國打敗北戎;營救邢、衛兩國,制止了戎狄對中原的侵擾,聯合中原諸侯進攻蔡楚,和楚國 會盟於召陵(今河南郾城東),防止了楚對中原的進攻;還安定東周王室的內亂。多次大會諸侯,訂立盟約,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

【歷史人物辭典‧管夷吾】

(?一前645)即管敬仲。春秋初期傑出政治家。字仲。穎上(穎水之濱>人。少時與鮑叔牙友善。齊桓公即位,任鮑叔牙為宰,鮑叔牙堅辭不就,推薦他為相。他對政治、經濟、軍事、官制均有改革,注意選拔人才,治理國家。從此齊國大振。後幫助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相號召,使其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

【管仲語摘】

善人者,人亦善之。
行之無私,足以容眾。
治國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則易治也,民貧則難治也。
以規矩為方圓則成,以尺寸量長短則得,以法教治民則安。(事據《史記》等書)@*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飛雲渡這個地方的風浪十分險惡,常常發生翻船的災難。有一個年輕人,生活放蕩不羈,曾經到占卜者那裏問一生的富貴和壽命長短。
  • 真州有一個富商,每年都到杭州販賣。當時有一個挾有相術叫「鬼眼」的人,在官衙前設了一個看相的店肆,他所說的話,都能神奇般地應驗,所以他的店肆裡就像集市一樣熱鬧。
  • 從前有一位老和尚,在關帝祠中焚香清修。他的道行很清高潔淨,勇猛精進地做善事。
  • 寧惠子雖然做了犯上作亂的事,但在去世前感到良心不安,覺得驅逐國君是自己的一個污點。為了贖罪,他囑咐兒子寧悼子迎回衛獻公。
  • 東皋公找到一個容貌與伍子胥長得很像的人.給他穿上伍子胥的衣服,讓他先過關。結果假的伍子胥,被守關將士抓住。
  • 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別看她是女輩,因出身於文豪之家,頗有文學素質。
  • 有一山東老人,對這聯詩表示不以為然。薩都刺聽說後,便特意前去拜訪、求教。
  • 清代著名畫家和詩人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他少年時代就很聰敏,賦詩撰文有獨到見解。
  • 一字之差,反映了兩人的不同襟懷。
  • 北周武帝將要親臨太學,拜師求教,封賜太傅燕國公於謹為三老。於謹上表,執意推辭。武帝不肯答應,仍然賜給他延年枴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