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中國並非拯救世界經濟的「諾亞方舟」
【大紀元2015年08月28日訊】最近,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總算集體「看衰」了,這一「看衰」,與原來的「看好」相比,那真是有萬里之遙,比如索羅斯說「中國經濟衰退會致第三次世界大戰」,新西蘭財長則表達了中新經濟連體嬰兒般地擔憂:「若中國經濟硬著陸新西蘭衰退風險加大」。只是看衰的原因莫衷一是,有認為是反腐導致政局不穩從而造成經濟衰退,也有人認為中國政府干預股市直接導致經濟危機。
這些評論幾乎沒有認真考慮過:中國經濟的體質註定其繁榮難以持久,中國從來就不是拯救世界經濟的諾亞方舟。
歐美拉非同一夢:中國政府鬆開錢袋
不少中國人在本國失業者持續增加、中低階層生活日益艱困,都在嘲笑本國領導人鼓吹的「中國夢」虛幻縹渺之時,都沒有想到國際社會正在做另外一個「中國夢」,希望「中國政府鬆開錢袋」,前來投資,以帶動本國經濟增長並拉升就業。
這夢說來疑幻但亦真:「世界上從來沒有過像中國這樣的經濟故事——持續30年,年均10%的國民收入增長,數以億計中國人民脫貧,從不名一文躍升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過程,貢獻了全球國民生產總值(GDP)的15%、全球GDP增長的25%。」當然,不少國家的當政者念茲在茲的是:中國那堪稱全球之冠的4萬多億外匯儲備,能掰給咱國家一隻小角那就好了。
中國政府確實也在鬆開錢袋的紮繩,大規模海外投資正在「進行時」。根據《2013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截至2013年底,共有1.53 萬家境內投資者在18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54萬家對外直接投資企業。來自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僅次於美國的3383億和日本的1357億。從2005年到2014年上半年,中國的海外直接投資累計達5153億美元,工程投資累計達3551億美元。投行界普遍公認,2014年中國的海外投資有很大可能接近甚至超越日本,很快將突破1萬億美元。
中國的海外投資,對富國與窮國倒也一視同仁,這從投資行業的分佈可見。無論是累計金額達5153億美元的直接投。還是累計金額達3551億美元的工程項目,能源行業佔據了將近50%的比重,金屬礦產類行業也是直接投資主要目標,而海外工程項目的另一重點就是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交通行業。這些都是灑向發展中國家的雨露,因為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有「比較優勢」,引進中國投資既能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條件,又能增加就業。
美、英、德成為近年中國投資增長最快的國家。2007年至2013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增長了14倍。目前在美國50個州當中,有35個州有中國投資,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和得克薩斯州是吸引中國直接投資最多的三個州。中國投資領域相當廣泛,包括能源﹑房地產﹑製造業﹑金融﹑服務業﹑資訊﹑電子﹑生 物科技、綠地項目等多個領域,並為美國創造了8萬多個就業崗位。
德國也成為中國投資的熱土:2012年德國獨佔中國對歐洲FDI項目的38%,遠超英法兩國之和,後兩者的份額分別為22%和5%。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GTAI)數據顯示,中國2013年在德國直接投資的項目數量高達139個,僅次於美國和瑞士,成為在德投資項目數量第三大的國家。據德國Das Statistik-Portalke Next網站引用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中國在德國開辦2500家公司,為德國創造了1.2萬個職位。
投行界從中國市場收穫也不小,2014年,投行在中國市場的總收入達創紀錄的60億美元。雖然遠低於美國與歐盟國家,但除了中國,再到哪去找這麼一塊「成長的大餅」?更何況,希望之光在前方閃爍: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和美國研究機構榮鼎諮詢聯合發表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跨境投資者,中國的全球離岸資產將增至現有水準的3倍,即從目前的6.4萬億美元增至近20萬億美元,「中國已經是一個重要的全球投資者,並有望成為未來1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增長的最重要驅動因素」。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中國經濟衰退讓全世界心情變糟糕,就因為對中國這位拯救者寄望太高。
不是北京不想救,有心無力才是真
按照中國政府的本願,確實極想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但有時天不從人願,尤其是習李二位的福氣遠不如胡溫,接手江山之時,已經是土地、江河湖海、天空立體污染,支持中國經濟發展近30年的三駕馬車齊齊死火,有著將近七億日消費2美元以下的人口(亞投行曾將日消費2美元定義為中國的中產階級),習李二位有心無力。這些,我在《「黃金十年」留下的經濟遺產》(2012年10月)已經有過詳細分析。
那些判斷21世紀將成為「中國世紀」的分析人士,始終不願意面對一個事實:一個國家要想經濟持續發展,只有兩種情況下才有可能:一是必須在資源上佔 有極大優勢、政府與國民有很好的資源節約意識,還有領先的產業系統,比如美國加拿大;二是技術領先優勢,比如現在的美國,二戰以前的英國。英國與中國雖然都被冠之以「世界工廠」之名,但英國的世界工廠依靠工業革命帶來的技術優勢支撐;中國這「世界工廠」,從功能上來看,只能算是世界工廠的一個組裝車間而已,與英國昔日的世界工廠不能同日而語。一旦勞動力與土地成本不再低廉,國際資本將另覓成本窪地。2009年只是國際資本從中國轉移出去、中國經濟由盛而衰的開始。自那以後,中國經濟的頹勢已不可挽回,中國政府依靠四萬億救市,扶持房地產與基礎設施投資,只是暫緩衰退之勢,並未能扭轉這一趨勢。
上述這些觀點,是我多年以來在《世界工廠的勞工現狀》、《「奧運狂奔」未竟,中國經濟危機畢顯》、《2009年:中國經濟衰退「狼來了」》等文裡反覆強調的。
如今只重複一點:中國世界工廠的輝煌,完全是依靠比較成本優勢,即廉價土地與勞動力。為了支撐「經濟發展」,中國不計後果地掠奪性消耗本國資源:水源、土地、空氣這些人的基本生活資源受到嚴重污染;礦產耗盡。根據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目前中國共有資源型城市118個,約佔全國城市數量的18%,總人口1.54億。除此之外,在中國西部與西北部省份,早在2005年就已經產生了1.8億生態難民(潘岳對傳媒公開的數據)。
中國之所以有錢到海外投資,在於中國敢於開動印鈔機,並成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印鈔國。2013年1月,中國21世紀網數據部對來自全球主要央行 的2008-2012年M2數據進行統計,得出結論:2009年以來,中國央行的貨幣供應量先後超過日本、美國、歐元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印鈔機」。2012年,全球新增貨幣供應量超26萬億元人民幣,中國佔近一半。
21世紀網這一統計與其他估算相吻合。近30年的中國經濟增長,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依靠超發貨幣,2003-2013年的10 年間,基礎貨幣增加88萬億元人民幣,外匯資產增加了3.4萬億美元,主要來自於新增貨幣投放。中國的黃金儲備在外匯儲備中的比重只佔1.1%,說明中國貨幣的含金量太過微小。
中國用來投資海外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外匯儲備。可以設想,如果IMF今年愚蠢到讓中國加入一籃子貨幣計劃,使人民幣逐漸成為國際硬通貨,各國在歡迎中國投資的同時,大概也得承擔中國濫發鈔票的外溢後果。
現在對這些經常掛念中國那龐大的外匯儲備的中國觀察者來說,還有一個不幸的水消息:中國那令人豔羨的外匯儲備正在下降,從2014年6月的4萬億美元,已降至今年7月的3.65萬億。
中國經濟滑入長期衰退只是開始
中國對外開放近40年,2008年以前,發達國家希望中國成為他們的投資寶地與最大的商品市場,結果發現中國的投資環境不盡如人意而相繼撤走,與此 同時,中國的劣質商品銷遍全球,引起不少國家的消費者對「中國製造」喪失信任;2008年以後,世界各國經過金融危機的打擊,都希望中國出面「拯救世界經濟」。這些滿懷希望的人士,有意忽視了等待「拯救」的國家如歐盟、新西蘭、南非等國人民遠比中國大多數人過得富裕,卻指望一個尚有8億多日均消費2美元以下人口(2010年亞洲開發銀行報告曾將日均消費2美元定義為中產階級中的低階人口)、水陸空重度污染、人民基本無福利的國家來「拯救」世界經濟。這個荒唐的夢想以《中國廉價資本或將湧向全球》為代表:「我們需要第三代佈雷頓森林體系(Bretton Woods Three),這一次讓中國提供資本,並再次讓美國吸收其中的大部分,從而共同促進全球經濟增長」(《華爾街日報》,2015年1月22日)。
所謂「金磚四國」、新興經濟體國家、G2(指由中、美兩國組成一個Group來代替舊有的八國集團,以攜手合作解決世界經濟問題)等概念層出不窮,既承載著國際社會不斷冒出的希望泡沫,又見證著國際社會接踵而來的失望。也正是在2009年以後,巴西、土耳其、南非、俄羅斯等國與中國加速發展經濟關係,希望搭上中國經濟列車,進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預言人類悲劇的人註定不得人心。但我做這種「不得人心」的事情已經太多了,不在意再增加一次。指望中國這一窮國來拯救世界其他國家,尤其是富國,可能在幾年內會產生短期效益,但結果卻是中國會產生更多窮人與生態難民。對那些曾希望中國成為拯救世界經濟的諾亞方舟的人一說,有關中國的未來,最悲慘的不是中國不能成為世界「第三代佈雷頓森林體系」,他們最好是cross fingers(攥拇指求老天爺保佑),讓中國不要成為步中東非洲之後的難民輸出國。(原標題:黃梁夢醒 中國並非拯救世界經濟的「諾亞方舟」 )
--轉自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