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學術

方斌:漢服歸來--漢服用色(9)

【大紀元2015年08月26日訊】

7、漢服用色

色彩在中國古代服飾上的應用,除了會受到視覺搭配上的影響外,亦需遵循一定的禮儀規範。

五行與五色

五行思想對中國社會文化精神的影響頗深。縱觀中國各歷史時期的服裝用色,五行思想決定著其服裝的基本用色,同時陰陽思想亦決定著服色的選擇、搭配。

五行色:青、紅、黃、白、黑,是中國古代服裝的主要基本用色。中國各朝代的服飾用色基本上都是從這五個原色中來尋找,特別是一些禮服、朝服、吉服的用色。五行色中,色彩運用的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為:黑,紅,青,白,黃。

黑色屬水行,象徵著冬日和北方,在五德中象徵著「恭」。在禮制森嚴的時期,它顯示的是莊嚴和威懾。秦始皇當年定黑色為秦國旌旗服飾之顏色,即因為秦國以水德得天下之故。

紅色屬火行,象徵著夏日和南方,有富貴和幸福的內涵,對應五德中的「從」。因此,幾乎歷朝歷代節日、慶典等歡慶場合的正式服裝都選用紅色。

青色屬木行,象徵著春天和東方,對應五德中的「明」。青色一本作為正式服色,寓意和平與繁榮。

白色屬金行,象徵著秋天和西方,在五德中對應「聰」。白色也是作為正式服色,給人以涼爽、輕盈、質樸的感覺。

黃色屬土行,象徵著長夏和中央,五德中對應「睿」。黃色在正式服裝中的運用從隋唐開始,天子穿黃色服裝,象徵著中央集權和威嚴。

在服裝色彩搭配上,也以陰陽思想為基本法則。五行中木、火屬陽;金、水屬陰,土出於正中位置。因而五色中青、紅兩色屬陽,白、黑兩色屬陰,黃為中間用色。根據陰陽理論,陰、陽相滋生長,有陰必有陽,有陽必有陰,所以陰陽應該是同時存在的。根據這一陰陽思想,中國歷代服色常用黑與紅、紅與白、青與白、靑與黑搭配,從色相上反映出陰陽兩極的互生性。而黃色由於其象徵著中間位置,所以它常作為單獨的色彩使用。

8、漢服服制與場合

中國古代分為:祭服,朝服,公服,婚服,孝服,戎服,武服,儒釋道服現代大致分為「禮服類」和「常服類」

古代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華夏的冠服制度上溯自上古,初見端倪於夏商,基本模式成型於先秦,經過秦漢的豐富完善,於隋唐宋明蔚成氣象,當然其中也間雜了許多域外風的吹拂,直到最後的斷絕,只剩一絲遺跡。這些沿革變遷,從規格齊整的禮服服制大概最容易看出。

唐高祖李淵於武德七年(西元624年)頒佈新律令,即著名的「武德令」,其中包括服裝的律令,內容基本因襲隋朝舊制,天子的14種服裝為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通天冠、緇布冠、武弁、弁服、黑介幘、白紗帽、平巾幘、白恰。皇太子的六種服裝有袞冕、遠遊冠、公服、烏紗帽、弁服、平巾幘。群臣的22種服裝有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平冕、爵冕、武弁、弁服、進賢冠、遠遊冠、法冠(獬豸冠)、高山冠(側注冠)、委貌冠(與皮弁同制)、卻非冠、平巾幘、黑介幘、介幘、平巾綠幘、具服(朝服)、從省服(公服)、婚服;皇后的三種服裝有褘衣、鞠衣、鈿釵襢衣;皇太子妃的三種服裝有褕翟、鞠衣、鈿釵禮衣。命婦的六種服裝有翟衣、鈿釵禮衣、禮衣、公服、半袖裙襦、花釵禮衣。以上各類服裝的配套方式和服用者物件及服用場合,《唐書·輿服志》都有詳細說明。

祭服

祭服是祭祀時所穿的禮服,為各類冠服中最莊嚴的服飾。古人非常重視祭祀,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宗教觀念淡薄的華夏祖先祭祀的主要對象無非就是「天、地、人」三類——昊天上帝、日月星辰、司中司命等「天神」及社稷、五祀、五嶽、山林川澤、四方百物等「地袛」,另外還有先王、先祖等「人鬼」。

視祭禮之輕重,祭服分別有數種形制。周代凡有祭祀之禮,帝王百官皆穿冕服,到了後世,冕服才成為帝王的專屬。

冕服早在夏商兩代已有,周在其基礎上發展出較為完備的章服制度,並成為後世的典範和源頭。周代特設「司服」一職,專門掌管君王的穿著之事,根據不同的祭祀物件,選擇不同的衣冠服飾。按周禮祭服共有六種,合稱「六冕」。

《周禮》原名《周官》,後漢鄭玄作注,稱為《周禮》。遂致此後與《儀禮》、《禮記》並稱為「三禮」而傳世。其中《周禮》所載的六冕之制,是經史所始載歷代冕服規制所承傳之完整的載文。作為最隆重的禮服,其中涵有「禮治」與「德化」的思想體系。對後世歷代冕服制度的影響至為深遠,乃至奉之如圭臬。

法家治世、崇尚實用的秦曾廢除六冕,只有一套上下皆黑的祭服,稱為袀玄(《後漢書輿服志》載:「秦以戰國即天子位,減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一直到東漢永平二年〈西元59年〉,明帝即位後,才下詔禮宮博采《周禮》、《禮記》,對周代祭服整理出個頭緒,重新頒佈了冕服制度。

魏晉六朝各代帝王開國建元都定服制,所用祭服大體上仍承襲東漢制度,直到北周時,才花樣翻新,搞出了一套新的名堂。如將皇帝冕服,從6種增加到10種。

華夏衣冠服制也總在社會變動的衝擊中不斷波動,而周制冠服制度總是後世效法的經典藍本,對於禮服尤其如此。隋代結束了自漢末以來360多年分裂的政治局面,同時也恢復了衣冠服制。冕服制承接漢魏,並增加了大裘冕制。唐代因襲隋舊,只稍作了一些改變。

宋代是崇尚禮制的時代,三番五次頒訂服制,並進行修改,在二十四史的《輿服志》或《禮儀制》中,宋代的冠服制度最為繁縟。其中祭服占很大比重。

明代剛剛建都立國,學士陶安等人就迫不及待地奏請皇帝制定祭服。無奈開國君主朱元璋認為古制太繁,只允許在祭天地、宗廟等特大典禮中,根據漢唐制度採用袞冕之服,其餘大小祭祀一概不用。即使是袞冕,也只有皇帝、太子、親王、郡王及世子可備,冕服自此成了皇室的專屬。

清代從明朝手中奪得天下,為了強化異族統治,武力迫使漢族服滿服,傳統的祭服制度只有十二章紋被保留下來,運用到皇帝的服裝之中,其餘多蕩然無存。

責任編輯:古言